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然橡胶宽幅震荡 前期整理有待突破(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5日 08:52  北京中期

  三、国内现货市场

  国内天然橡胶现货市场基本跟随沪胶走势,2010年3月份,各地现货报价也出现了大幅的波动。从现货和期货价格的走势对比可以看出,国内标一均价与沪胶期货的价格差值多数在500元/吨以内。

  3月的第一周,受外围市场持续低迷等多重利空打压下,沪胶震荡下行,现货市场亦跟随其不断走低,国内标一的现货价格在四天的时间里自25000元/吨左右快速跌至24000元/吨一线。海南、云南、广东三地交易厅电子仓单价格亦下跌,成交数量大幅缩水。

  3月8日,受前末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好于预期刺激市场风险偏好情绪大幅升温,美元承压回落,商品市场全线飘红,另外,借助于两会的利好刺激,支撑沪胶大幅冲高,天然橡胶现货市场价格也随之反弹,最高曾至24400元/吨的高位,但其后市场再次掉头向下。周四国内2月份经济数据公布,PPI、CPI双涨,诸多数据超出预期,使得市场加息预期升温,打压沪胶价格其后两日震荡下挫,在连续暴跌之后,15日沪胶后于23000元之下,现货市场受拖累下行,价格跌至23600元/吨左右。这段时间里,出现了沪胶连续低于现货价格较多的局面。

  图10 国内市场标一现货价格

图为国内市场标一现货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卓创资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11 国内市场进口料现货价格

图为国内市场进口料现货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卓创资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12 沪胶与标一现货平均价格

图为沪胶与标一现货平均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卓创资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13 沪胶与进口泰国3#烟片胶平均价格

图为沪胶与进口泰国3#烟片胶平均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卓创资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16日之后,基本面利好的消息传出,泰国方面表示因受干旱天气影响预计2010年天胶产量降至300万吨低于此前预期,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负责人称因汽车市场扩张中国2010年天胶需求可能增长7%至289万吨,国际市场上,因美联储表示仍维持超低利率,美元回落,股市和商品双双上涨,在上述诸多利好因素的提振下,天然橡胶期货市场空头获利了结,大批资金进场抄底,市场强势反弹。此后沪胶基本维持宽幅震荡上行走势,原油的连续反弹并冲击高位,日胶走强,产区天气不利,给了沪胶市场较大的支撑。现货市场在此情况下出现持续攀升的走势,价格也自低位反弹至接近25000元/吨附近。

  从现货和期货的价差来看,由于3月份行情剧烈波动,所以基差也出现了幅度较大的震荡,沪胶最低时曾低于现货价格约1000元/吨,而有时候又会高于现货价500元/吨,为期现套利提供了诸多良机。

  四、下游汽车市场情况

  1.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延续良好表现

  2009年在一系列的政策刺激下,汽车行业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上来。中国汽车市场全面回暖,汽车产销继续大幅攀升,行业利税继续改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市场形势也有所好转,车市已经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全面增长,增长动力由政策单轮驱动转变为政策与经济增长双轮

  驱动。2010年,多项优惠政策仍将持续,消费者的购车热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2010年第一季度将延续2009年的良好势头。

  中国汽车业的飞速膨胀带动了国内轮胎业的迅速发展。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约1379万辆,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引起国内轮胎行业"井喷"。去年,中国轮胎产量达6.55亿条,同比增长18%。专家预测,随国内当下一系列汽车业发展政策,未来5年中国轮胎行业年均增速可达10%以上。

  但我国轮胎业今年将面临一些挑战。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的44家会员企业数据,2009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7%,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降。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表示,轮胎特保案的影响当年并没有明显体现,而今年将是我国轮胎产业受影响最严重的一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预测,轮胎特保案对2009年轮胎出口的负面影响是1000万条,而2010年是3000万 条。除了美国特保,欧盟对进口轮胎实行环保壁垒也将影响中国轮胎出口。国际橡胶研究组织秘书长埃文斯表示,中国轮胎遭遇的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2010年我国轮胎出口占产量的比重还将进一步下降,为了使得出口比例不低于文件提出的目标,应当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调结构促重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3月初,有权威人士透露,《轮胎行业准入条件》、《轮胎行业产业政策》等轮胎相关政策预计将于3月底或4月初由工信部发布。政策提出,对轮胎出口加强管理,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竞争,到2015年末,轮胎出口占产量的30%-35%。轮胎产业政策的出台将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并提高行业的集中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月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回落,同比增长,当月分别完成销售121.15万辆。这一数据比上月下降27%,比上年同期增长46%。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2月虽然是小月份,且受到春节长假的影响,但是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0.62万辆和121.15万辆,1-2月汽车产销高于去年同期80%以上。车市的良好表现主要是由于国家经济状况整体发展良好,对于汽车市场有很大需求,另外,也要归功于政府采取的刺激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

  图14 我国汽车月度销量

图为我国汽车月度销量走势图。(图片来源:工信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15 我国汽车月度销量同比增幅变化

图为我国汽车月度销量同比增幅变化图。(图片来源:工信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欧美日等汽车市场表现好坏不一

  2月份,从全球整体车市来看,欧美日均出现增长,呈现一片复苏迹象。不过,其中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美国最大赢家是本土厂商,尤其是福特,2月销量已超过通用跃居第一,如果保持这种趋势,福特全年销量有望80年来首次超过通用;欧洲2月汽车销量出现了上涨,主要原因是受政府购车优惠措施即将到期刺激;日本本土销量大涨35%,已经连续7个月上涨,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购买环保型汽车的车主提供税收优惠措施。

  美国:福特超通用跃居第一

  美国2月份汽车销量780463辆,增长13%,连续第5个月增长,这一数字折算全年销量为1040万辆。虽然丰田遭遇召回危机, 而通用与克莱斯勒仍在破产恢复中。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增长是因为去年销量太糟,比如通用2月销量141535辆,相比2008年同期的268737 辆,不可同日而语。

  德国:同比大幅下滑

  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VDIK公布,德国2月新车注册194846辆,同比下降近30%。1-2月新车注册37.6万辆,同比下降近20%, 注册量大幅下降与刺激措施结束有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德国国内今年汽车注册量仅275-300万辆,与去年相比将大幅下滑。2009年因政府推行“以旧换新”购车奖励政策,德国国内汽车销量突破380万辆。

  印度:同比增加33%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受消费者预期汽车消费税上调而突击消费影响,2月份印度汽车销量15.38万辆,同比增加33%。卡车和巴士的销 量为5.8万辆,同比增加87%,显示出经济继续回暖的趋势。有分析认为,除了预期汽车消费税上调外,较低的贷款成本、新车型上市和内需恢复也是推动销售 大幅增长的原因。

  法国:上半年将平稳增长

  法国汽车制造商协会CCFA公布,法国2月新车注册179926辆,同比增17.8%,增长原因与制造商和交易商促销且政府采取的刺激计划 有关,预计上半年将平稳增长,但下半年缺少确定性。法国主要品牌汽车2月注册量增长21.3%,市场份额由2009年同期的55.7%增至57.3%。

  意大利:同比上升20%

  意大利2月新车注册200560辆,同比上涨20.6%,增幅较大是因为2009年年底大量购买车辆没有注册,因为购车者争相利用意大利政府汽车报废奖励政策,该政策2009年12月31日到期。意大利最大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市场份额为31%,略低于其12月31.5%的市场份额。

  西班牙:下半年将负增长西班牙汽车生产商协会与汽车销售商协会公布,西班牙2009年汽车销量15523辆,同比增长18.1%。不过,据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C预测,随着政府购车补贴的淡出及增值税上调2%,下半年销量会出现下滑。

  英国:连续8个月增长

  英国机动车制造商协会公布,英国2月新车销售68686辆,同比增26.4%,为连续第8个月上升。在政府刺激政策鼓励下的汽车购买占到全部销售的20%。虽然注册量的增长主要是私人买家,但商业需求也在增强,预计政策的影响力还会延续至3月末。

  日本:连续7个月上涨

  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公布,2月份,日本国内轿车、卡车及大客车新车(不包括660cc以下微型车)销量达到294887辆,同比上涨 35%,已经连续7个月上涨。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对购买环保型汽车的车主提供税收优惠措施。2月包括660cc微型车在内的汽车总销量458228辆,增长20.4%。

  俄罗斯:同比下降32%

  欧洲商业联合会统计显示,俄罗斯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销量2月销量为91922辆,同比下跌32%。1-2月销量165862辆,同比下跌 34%。俄罗斯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伏尔加汽车厂AvtoVAZ的销量总共为37455辆,同比下降36%。外国生产商中仅有起亚销量有所上升,销量10580辆,同比增长27%。俄罗斯政府3月8日实施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或许能使俄罗斯汽车市场回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