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俞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将带来深远影响

  ⊙记者 张欢 ○编辑 衡道庆

  众多业内人士将2010年视为资本市场的“期货年”。随着股指期货上市日的临近,CTA(期货特定客户资产管理)、期货投资咨询、期货外盘代理等创新业务也有望破茧而出,期货市场发展将迎来新纪元。就相关热点问题,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日前接受了记者采访。

  股指期货推出兼具天时地利人和

  记者:如何看待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和时机?

  胡俞越:如果说2009年期货市场的品种创新仍属商品期货领域的量变,那么2010年股指期货的行将破茧而出则是名副其实的质变,它的推出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有利因素。

  所谓天时,从宏观上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增长潜力十分巨大。展望“十二五”,在调结构的基调下,经济转型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股指期货作为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将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保驾护航;从微观上看,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长期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问题行将解决。同时,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所谓地利,是指股指期货上市的法律和制度基础相当完备。《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出台,为股指期货奠定了法律基础;跨市场监管协作协议、净资本监管、保证金安全存管、首席风险官、投资者保障基金、期市统一开户等措施的推出,为股指期货的风险监控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夯实了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期货公司分类分级管理的实施作为另一座期货市场的里程碑,则为股指期货上市扫清了最后的制度障碍。

  最重要的是,股指期货推出具备了人和条件。众多优秀人才正在不断向期货行业集聚,中金所投资者教育更加如火如荼。股指期货的推出将进一步释放投资者的需求,新增资金和机构投资者将为期货市场带来质的跃进。

  CTA将成为投资股指期货的引路人

  记者:除了股指期货,CTA也是期货业企盼多年的创新业务,如何看待CTA推出的意义?

  胡俞越:CTA制度的引进也是2010年期货市场值得期待的创新之一。目前监管机构已经初步明确了CTA运行模式,并开展了初步的试点资格筛选工作,此外期货公司分类分级管理也为CTA的引进铺平了道路,因此2010年CTA推出的希望较大。

  作为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者,CTA是国际股指期货市场的最重要机构投资者之一,因此CTA制度的引进和创新也将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标相契合。CTA业务将从期货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起步,由期货公司设立资产管理部或控股投资公司,来扮演CTA的角色,是培育专业期货机构投资者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当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性障碍正在被逐渐破除,加快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成长步伐,加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引入CTA业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发展壮大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多赢之举。

  金融创新推动资本市场深刻变革

  记者:股指期货、CTA等创新业务推出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有何意义?

  胡俞越:由于股指期货连接着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且具备双向交易机制,加之融资融券使证券市场具备了做空机制,因此两者的推出将丰富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从而对资本市场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投资者,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长期以来机构投资者由于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其行为呈现散户化。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从非理性的散户市场转向理性的机构投资时代,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则会加速这个进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金规模,可以利用这两种工具选择套保与套利交易,加强自身的抗风险与盈利能力,从而得到超常规的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用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来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也将使市值管理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使用,将使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更丰富的产品组合,券商的投资理念、获利手段、运作模式等也会呈现结构性的变化。

  此外,CTA创新业务资格激励期货公司兼并,将大大优化期货市场现有的机构格局。当前我国期货公司仍然只能从事经纪业务,业务结构过于单一,导致手续费竞争日益激烈,形成恶性竞争局面。而且由于利润微薄的现状使得期货公司中介服务的水平也难以提高。可以预见的是,CTA业务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期货公司的业务结构,拓宽盈利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期货公司开展差异化竞争,形成规模化经营。当前期货公司兼并整合进程不断加速,也是为取得更高评级,从而开展股指期货和CTA等期货创新业务的因素所激励。因此,2010年期货行业将掀起新一轮的并购大潮,强者恒强的丛林法则也将再次显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