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早籼稻的生产与消费
一、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及产量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1998年以来,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约2800~3200万公顷,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30%;稻谷产量在1.8~2亿吨(折合大米1.26~1.4亿吨,出米率按70%),占粮食产量的36%~40%。
1998-2008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一览表 (单位:千公顷,千克/公顷,万吨 )
年份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面积 |
31214 |
31284 |
29962 |
28812 |
28202 |
26508 |
28379 |
28847 |
29295 |
28920 |
29200 |
单产 |
6366 |
6345 |
6272 |
6163 |
6189 |
6061 |
6311 |
6260 |
6232 |
6433 |
6473 |
总产 |
19871 |
19849 |
18791 |
17758 |
17454 |
16006 |
17909 |
18059 |
18257 |
18603 |
18900 |
数据来源:1998-2006年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7-2008年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我国稻谷以籼稻为主,2007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产量共1.3249亿吨,占稻谷产量的71%。2005-2008年,我国早籼稻产量分别为3,187万吨、3,187万吨、3,152万吨和3,158万吨。2007年,早籼稻面积占稻谷种植面积不足20%,产量占稻谷产量的17%。
2001-2008年我国早籼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单位:千公顷,万吨)
年份 |
播种面积 |
占稻谷比例 |
产量 |
占稻谷比例 |
2001 |
6,388.32 |
22.20% |
3,400.26 |
19.10% |
2002 |
5,872.70 |
20.80% |
3,028.90 |
17.30% |
2003 |
5,590.30 |
21.10% |
2,948.40 |
18.30% |
2004 |
5,947.00 |
21.00% |
3,221.60 |
18.00% |
2005 |
6,027.90 |
20.90% |
3,187.40 |
17.60% |
2006 |
5,990.00 |
20.40% |
3,186.80 |
17.50% |
2007 |
5,824.00( 5,742 ) |
19.90% |
3,152.00 ( 3151.5 ) |
17.10%(16.94%) |
2008 |
5,820 |
19.93% |
3158 |
16.71% |
数据来源:2006年以前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2007年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括号中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测。
二、我国早籼稻种植区域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其中Ⅰ、Ⅱ、Ⅲ通称为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93.6%,主要品种为籼稻。Ⅳ、Ⅴ、Ⅵ通称为北方稻区,占全国面积6.4%,主要品种为粳稻。
我国稻作区分布
代号 |
稻作区 |
占全国稻作面积的百分比 |
Ⅰ |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
18.60% |
Ⅱ |
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
67% |
Ⅲ |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
8% |
Ⅳ |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3% |
Ⅴ |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
3% |
Ⅵ |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
0.40% |
我国稻谷种植以南方为主,南方稻作区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93.6%,其中长江流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7%。
早籼稻种植地区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福建是全国早籼稻的主产省份,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是全国早籼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四个省(区),产量都在500万吨以上,播种面积占全国的80%,加上湖北和安徽,六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左右,决定着全国早籼稻播种面积的大局。
2006-2008年我国早籼稻种植面积 (单位: 千公顷)
2006 |
2007 |
2008 |
同比变化 |
同比变幅 |
|
江西 |
1,370 |
1,373 |
1,340 |
-33 |
-2.40% |
湖南 |
1,356 |
1,298 |
1,300 |
2 |
0.20% |
广西 |
1,053 |
992 |
1,100 |
108 |
10.90% |
广东 |
940 |
940 |
1,000 |
60 |
6.40% |
湖北 |
342 |
343 |
315 |
-28 |
-8.20% |
安徽 |
281 |
276 |
260 |
-16 |
-5.90% |
福建 |
240 |
222 |
210 |
-12 |
-5.40% |
浙江 |
133 |
121 |
125 |
4 |
3.30% |
全国 |
5,888 |
5,742 |
5,820 |
78 |
1.40% |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为2009年1月份预测数字
2006-2008年我国主产省早籼稻产量 (单位:千吨)
2006 |
2007 |
2008 |
同比变化 |
同比变幅 |
|
湖南 |
7,476 |
7,401 |
7,150 |
-251 |
-3.4% |
江西 |
7,290 |
7,463 |
7,276 |
-187 |
-2.50% |
广西 |
5,542 |
5,368 |
5,830 |
462 |
8.60% |
广东 |
4,740 |
4,996 |
5,300 |
304 |
6.10% |
湖北 |
1,920 |
1,945 |
1,843 |
-102 |
-5.20% |
安徽 |
1,484 |
1,474 |
1,422 |
-51 |
-3.50% |
福建 |
1,286 |
1,237 |
1,140 |
-97 |
-7.80% |
浙江 |
744 |
677 |
686 |
8 |
1.20% |
全国 |
31,398 |
31,515 |
31,580 |
65 |
0.20% |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8年为2009年1月份预测数字
三、我国早籼稻的消费及结构
我国60%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稻谷的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30%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我国稻谷的消费量约1.83亿吨,呈平稳略减的态势。目前,稻谷供求基本平衡,略有结余,库存充裕。
1997年以来,我国稻谷一直是净出口,年均净出口稻谷约216万吨(大米151万吨),占我国稻谷产量的1%左右,对国内供求和市场价格影响都较小。
早籼稻的用途较为广泛,包括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等。由于早籼稻的优质率不断提高,口感有所改进,生长期间病虫害、农药使用量都较中晚籼稻少得多,加上又比较“出饭”,近年来早籼稻的消费仍以口粮为主。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测算,2007年早籼稻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的比例约67:24:7:2。从发展趋势上看,早籼稻口粮消费逐步减少,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较快增长。
根据2007年数据,尽管早籼稻口粮消费比例较高,但只占稻谷口粮消费量的约15%、占国内粮食口粮消费量的约8%;早籼稻在饲料用粮、特别是工业用粮方面在稻谷中具有行业代表性,其占稻谷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例分别约55%和92%。另外,早籼稻总消费量约占稻谷总消费量的18%、占国内粮食总消费量的约6%,因此早籼稻只是粮食作物中一个较小的品种。
2006-2007年我国早籼稻消费结构 (单位:万吨)
类别 |
2006 年 |
2007 年 |
||
消费量 |
占比 |
消费量 |
占比 |
|
口粮 1 |
2200 |
68.40% |
2150 |
67.30% |
饲料用粮 2 |
740 |
23% |
765 |
23.90% |
工业用粮 3 |
225 |
7.00% |
230 |
7.20% |
种子用粮 |
50 |
1.60% |
50 |
1.60% |
总消费 |
3215 |
100% |
3195 |
100% |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口粮:指城镇和农村人口食用消费;2饲料用粮:指工业饲料生产和农户散养畜禽用。损耗计算在饲用范围,不单列;3工业用粮:指用于生产淀粉、米粉等产品。
作为口粮,由于比较“出饭”,学生和民工是早籼稻最主要的消费群体。随着加工技术的改进,以早籼稻作为原料加工的蒸谷米,营养价值较普通大米高,已经畅销中东、欧美、非洲等国际市场。
作为工业用粮,早籼稻主要用来生产米粉、啤酒、糖浆等。(1)米粉是南方地区大众化食品之一。早籼稻脂肪含量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最适合做米粉原料,生产出的米粉具有绿色、营养、卫生、保健、耐储存、价格低廉等优点。储存一年以上的早籼稻,水分低、出粉率高,加工出的米粉口感好、韧性大、保管时间长、不易老化。(2)早籼米是啤酒生产中的辅助原料,可以使啤酒获得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透明度,并提高啤酒的生产能力和降低生产成本,是仅次于米粉的以早籼稻为原料的加工产品。(3)以早籼米为原料生产的高麦芽糖浆,又称白饴糖,是一种麦芽糖含量高、杂质少、熬温高的新型淀粉糖,在饮料、糖果、罐头、面包、糕点、果酱、乳制品、医药等方面广泛应用,可明显改善品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保存期、调整成品口味。(4)另外,早籼米还广泛用于生产米制系列食品,如米饼、米糕、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等。
在南方早籼稻产区,农民也把早籼稻作为饲料来喂养家禽,有的直接用早籼稻谷,有的则是将早籼稻谷或脱壳后的糙米粉碎,再拌以青饲料或浓缩饲料后使用。
早籼稻加工后的副产品,也有多种开发和利用途径:(1)米糠可以榨米糠油,其下脚料可以提炼植酸钙、谷维素、甾醇等医药产品;(2)稻壳可用于制作无毒、可自行降解的快餐盒,稻壳燃烧可以发电,稻壳灰可用于制作白碳黑和化肥;(3)碎米利用微生物发酵可用于生产富含活体有益微生物(双歧杆菌、乳酸菌)的保健功能饮料。
四、我国早籼稻的收购及储备
1、最低收购价收购
根据历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个早籼稻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1)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2)上述4省地方储备粮公司;(3)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公司。为调动企业参与早籼稻收购和经营的积极性,在预案执行期间,原则上停止中央、地方储备和最低收购价库存早籼稻的大批量集中拍卖活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6年、2007年我国早籼稻的商品率分别为51.09%和48.54%,据此推断,早籼稻的商品率在50%左右。
2、中储粮的收购、储备和轮换
中储粮规定,长江以南地区稻谷储存期限为2至3年。中央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中央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轮空期最长不超过4个月,因此,中储粮的轮入轮出周期一般为3-6个月左右。国内储备稻谷的轮换规律一般是在上半年轮出较多,4、5、6月一般是各储备库的轮出期,下半年集中轮进,8月份开始补库,10月份一般补库结束。
早籼稻易于储藏,价格较低,是主产区稻谷储备的主要品种,早籼稻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长江以南地区早籼稻的储存年限通常为3 年(个别省份为两年),每年轮换1/3,轮换出的早籼稻主要用作工业用粮。
3、经营性收购
从2004年国家开始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粮食收购市场完全放开,收购主体多元化,早籼稻收购市场竞争激烈,表现在中储粮收购、地方储备收购、经营加工企业收购和个体粮商等多家竞争局面,部分地区还出现抢购粮源情况。经营性收购的主体包括:作为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在预案启动前和预案终止后,参与市场自主收购;非委托收储库点的其他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入市收购,发挥主渠道作用;各类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和民营、个体粮商。
国有粮站和国有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仍为市场收购主体,民营大米加工企业收购比较活跃,边收边加边销,少数个体粮食经纪人和私营粮站也参与收购。
五、我国早籼稻的流通
1、流通形式
稻谷作为一种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形态的改变主要是稻谷、大米。农民、农场种植的稻谷主要是集运至粮食市场,由碾米厂采购、加工成大米后再集运至粮食市场, 再分销于居民食用。简言之,就是集中加工、分散销售。稻谷脱壳后可以减少运输量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稻谷在产地加工更经济。
2、流通通道
早籼稻产销区位明确,流向基本稳定。早籼稻主产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广西、广东等省),主销区主要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市。产销区位明确,决定了必须有相当的流通数量,并且流向明确。多年来,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输出的早籼稻主要经铁路、公路干线以及长江航线运往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