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粮食政策的主要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01:06  新浪财经

  我国粮食政策的主要目标

  (一)关于国家政策导向

  应关注:

  1。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3。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六个主要任务: “提高一个能力、利用两种资源、完善三大体系” 。

  “提高一个能力”,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利用两种资源”,一是合理利用好非耕地资源,促进非粮食物生产,这是扩大食物供给、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重要补充,重点是合理利用草地、山地等资源,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和木本粮油产业;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市场,加强进出口调节。

  “完善三大体系”

  一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重点是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物流设施建设,培育和提高粮食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二是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这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手段,重点是完善储备调控体系,优化储备布局和结构,健全储备粮管理体制;

  三是完善粮食加工体系,这是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进粮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粮食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途径,重点是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适当发展粮食深加工业。为使落实各项任务更有抓手,《规划纲要》在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非粮食物发展、粮食流通、加工等方面相应提出了一些重点工程。

  2。《纲要》确定的保障粮食安全主要目标

  基于“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食物供给;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保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主要品种结构平衡,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在保障粮食安全目标选择上,重点突出资源保护、能力建设、效率保障,确立了生产水平、供需平衡、储备水平、物流水平等四类16个指标。关于粮食自给率,提出要稳定在95%以上,稻谷和小麦保持自给,玉米保持基本自给。

  关于粮食生产能力,按照基本自给的方针和今后粮食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提出到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15.5亿亩以上,单产水平2010年粮食单产达到650斤/亩,2020年达到700斤。关于粮食储备水平,提出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保持在合理规模水平,粮食库存品种结构趋向合理。关于粮食物流水平,提出全国粮食物流“四散化”比重从2005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30%和2020年的55%。上述目标是按照积极稳妥原则确定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时,各目标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才能得以实现。

  3。健全粮食宏观调控

  健全粮食统计制度。完善粮食统计调查手段。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市场、库存、质量等监测,加快建立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会商机制。成立粮食市场调控部际协调小组,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粮食调控机制。

  健全和完善粮食应急体系。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协调的粮食应急网络。增加投入,加强对全国大中城市及其他重点地区粮食加工、供应和储运等应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需求。对列入应急网络的指定加工和销售企业,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扶持,增强粮油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完善粮食流通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加快研究制定国内粮油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领域产业政策,完善管理办法。

  加强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和健全粮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统计调查职责,保障粮食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需要。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在16个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中,包括水稻。

  1。水稻是我国口粮消费的主体,依靠国际市场调剂国内需求的余地极为有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水稻已连续四年持续增产,目前产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未来稻米消费将呈增长趋势,受比较效益低、“双改单”趋势明显、水田面积减少以及机械化水平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等因素制约,播种面积增加有限,单产提高难度较大,稳定供给压力将长期存在。

  2。区域布局,着力建设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3个优势区。其中,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的82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粳稻;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丘陵平坝地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河南南部地区、鄱阳湖平原、沿淮和沿江平原与丘陵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10个省(市)的449个重点县,着力稳定双季稻面积,逐步扩大江淮粳稻生产,提高单季稻产量水平;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主要位于杭嘉湖平原、闽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广西及海南的平原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6个省(区、市)的208个重点县,稳定水稻面积,着力发展优质高档籼稻。(19个省市)

  3。主攻方向,立足国内生产,满足消费需求,稳步发展粳稻,大力发展优质稻,不断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稳定和扩大种植面积,加强稻田保护,稳定和增加双季稻生产;二是加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推广,规范发展轻简栽培技术,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加快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水稻单产和品质;三是加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稳定提升生产能力;四是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优势区域稻米产业化步伐,打造世界稻米名优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二)未来国内粮食需求

  从长远看,国内粮食消费增长压力较大,预计2010年国内需求总量约为5.3亿吨,比今年增加0.1亿吨。当然一个国家粮食需求总量与进出口政策有关。2020年又将比2010年增加0.2亿吨左右。2007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约为96%,谷物有余、大豆不足。要保持这个水平,国内粮食生产和流通面临很大压力。

  近十几年来国内粮食市场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产销区趋于强化,北方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加;南方主产省比重不断下降。销区缺口逐渐加大,主销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不断下降。缺口由2003年的4300多万吨增至2007年的4700多万吨。总量平衡后还应考虑趋于平衡和品种均衡,因此对保持粮食安全提出新的要求,例如粮食流通问题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图为我国粮食产销区余缺走势图。(图片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三)国内粮食增产对策

  从长远考虑,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需要有一些大举措。吉林、黑龙江、河南省先后制定了发展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长远规划,分别为在未来若干年内增产粮食100、200、300亿斤。虽说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从全局出发,彻底解除我国发展中的后顾之忧,付出一些必要代价是值得的。

  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0亿斤以上。产量要从600多亿斤增至700多亿斤该项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吉林人口2730万人,城镇化率52.97%。( 18万平方公里·,耕地559万公顷,人均3.07亩)

  黑龙江省依托土地资源优势,依靠科技推动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制定了增产200亿斤粮食的目标,已有规划,开始启动实施1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50个农机合作社。在不增加耕地面积前提下,靠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要从700多亿斤增至约1000亿斤。目前正在完善规划。黑龙江人口3824万人,城镇化率53.5%。(46万平方公里·,耕地1177万公顷,人均4.6亩)

  河南省制定了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纲要。近几年河南省粮食年产量约为1000亿斤。计划用12年时间将年产量提高300亿斤。河南人口9360万人,城镇化率32.47%。河南省虽然城镇化率较低,但2007年全省人口下降,是全国少数几个出现人口下降的省份之一。(16万平方公里,耕地811万公顷,人均1.3亩)  

  从3个省情况看,东北地区基础条件好些,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规模化生产前景广阔,具有大规模增产的条件。河南省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密度是日本的2倍),本身负担很重,在粮食增产的同时还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需要走一条新型农业发展道路,需要特别精心地规划,河南优势在于每年两季。总体看,3个省所制定的目标都不难实现,主要都是增加耕地,而是改造中低产田,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单产水平。但须稳步增产,逐步到位。

  另外,四川省2012年计划从700亿斤增至800亿斤。江西增250亿斤。安徽增220亿斤。总1070亿斤。

  五、未来稻谷市场趋势

  1。世界稻米产量和贸易量将基本稳定。

  2。国内稻米产量仍将缓慢增加,但主要依靠科技力量,而不是耕地增加。

  3。国际市场价格仍以泰、越为主。印、巴、美只能参考。

  4。我国稻米价格近期仍以最低收购价为基础,由缓慢上涨趋势,未来可能在0.95-1.00元左右。

  5。我国仍将保持出大于进的贸易格局,国际贸易量不大。

  6。我国仍将保持对稻米生产的支持力度,一旦放松,后果严重。

  最后,我想对早籼稻即将在商品交易所上市表示祝贺。

  在我国4大粮食品种中,期货交易的已有小麦、玉米和大豆,缺一个稻谷,早籼稻上市,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期待着中稻和晚稻尽早上市,使稻谷这个最复杂的品种,形成一个完善的期货交易体系。祝贺早籼稻上市成功。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杨卫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