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寻求疲软令原油价格上涨乏力(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 00:23  西南期货

  行业新闻

  欧佩克:有交易商巨量囤积石油

  显然,需求疲软的状况已阻止油价突破当前价格区间45美元/桶的高位,但与此同时,原油产量减少也令油价保持在35美元/桶的上方。欧佩克上周称,其最新一轮减产似乎已刹住油价的急挫势头。但该组织也警告称,消费国和工业库存不断上升可能令市场保持动荡,在第二季度石油需求继续走软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欧佩克的维也纳秘书处在其最新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称,由于全球经济继续恶化,该组织目前预计今年石油需求将下降58万桶/日,相当于此前预测降幅18万桶/日的3倍多。欧佩克称,去年底有关将产量削减共计420万桶/日的决定似乎已刹住油价跌至“极低”水平的趋势。但该组织补充道,“随着需求进入季节性低谷期,以及炼厂即将开始检修,(消费国原油库存不断增加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欧佩克指出,经合组织库存水平现正逼近57天的未来需求,较欧佩克感到舒适的水平高5天。欧佩克称,市场已从现货升水转为期货升水,“鼓励交易商和其它商家在浮仓储存过剩原油,以利用较高的远期价格盈利 ”,从而加速了目前的库存“过剩”。欧佩克称:“截至1月底,估计有7000至8000万桶石油储存在海上的35至40艘油轮上,相当于世界超级油轮数目的大约7%至8%。此外,美国和中国政府准备在目前低油价时期趁机购进额外的战略储备。”欧佩克指出,美国能源部已恢复向石油战略储备库注入石油,而中国官员也承认他们在原油价格较低的时候增加储备。欧佩克预计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为8513万桶/日,低于此前估计的8566万桶/日,也低于去年的平均需求8570万桶/日。经合组织的发达国家需求疲软尤其明显,预计其总需求将下降113万桶/日(2.4%)至4648万桶/日。但欧佩克预计中东需求将增加24万桶/日(3.5%),弥补上述需求下降。尽管中国需求增长正在放缓,欧佩克仍预计今年中国消费量将增长至816万桶/日,较2008年上升18万桶/日(2.25%)。中国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仅次于美国。供应方面,欧佩克将对2009年非欧佩克产量的预测削减至5089万桶/日,较此前预测减少26万桶/日。按此计算,非欧佩克供应年增幅为55万桶/日,来自拉丁美洲、亚洲和前苏联的新增供应将抵消英国和挪威合计达26万桶/日的减幅。至于欧佩克3月15日在维也纳举行的下届部长会议上是否会再次减产,欧佩克在其最新月度石油市场报告中给出互相矛盾的线索。一方面,欧佩克估计1月产量为2871万桶/日,低于2009年全年对其自身原油的预计需求2920万桶/日,但此数字亦与其预计的第二季度需求2875万桶/日一致。对于第一季度,欧佩克估计对其自身原油的需求为2975万桶/日,较1月估计产量高100万桶/日。展望更长期前景,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纳伊米上周初警告称,如果油价长期保持在目前的低水平,会影响投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将来全球经济从衰退中恢复时所需的供应,因此将来油价可能再次飙升。纳伊米在休斯顿举行的剑桥能源研究协会(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年会上发言称:“目前石油市场的高波动性成为能源业及时获得足够投资的重大障碍。这种情况对产油国和消费国的决策及投资规划均是不利的。”他说:“如果今天的低价持续足够长时间,将播下未来价格飙升和波动的种子。”纳伊米说,他完全相信对石油的投机兴趣增加是导致近年来油价极端波动性的一个因素,并称去年夏季油价达到历史高位“与其说是市场基本面的作用,倒不如说是投资者主流看涨市态强势的反映。”他说:“既然市态已逆转,我预计市场持续波动,价格极端疲软。从基本面来看,油价不会长期维持在这种低水平上,正如油价不能在去年的极高位长久维持。”纳伊米说,油价应“低至足以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并“高至足以为产油国提供足够回报,确保充分和及时的投资。”纳伊米还直言过于努力引入替代能源的危险。“虽然推动替代能源很重要,我们也必须注意,快速推广替代能源的努力可能对石油业投资产生冷却效果。”

  煤炭库存居高不下 秦皇岛煤价下跌10%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小幅涨价之后,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的电煤突然暴跌10%,昨日收于550元/吨,而上周这个价格还稳定在600元/吨以上。这一波动,可能与近期五大电力公司酝酿实施全球电煤采购不无关系。由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牵头,包括华能、大唐在内的五大发电公司计划联合华润电力,正筹备一场“海外煤炭订货会”。一位接近五大发电公司的人士介绍,有可能让五大电力公司燃料处的负责人组成一个协调小组,或委托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进行统一招标,“目前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但我们欢迎全球的煤炭供应商。”此前,大唐集团已从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首次购煤26万吨,华能集团海外购煤20万吨,华电集团也已经购买2船煤炭约13万吨。神华集团2月5日发布的消息称,1月份生产原煤2719.78万吨,同比增长21.7%。销售商品煤2760.55万吨,完成月计划2666万吨的103.5%,同比增长10.2%。中煤集团也宣布,至1月底累计生产原煤87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出口煤炭366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36.3%,出口焦炭及半焦炭8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92%。由此,海关总署认为,国内外电力、钢铁和煤化工等产业发展受到明显冲击,导致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煤炭供给已由趋紧转为相对过剩。中国部分主要港口煤炭存量持续攀升,部分地区的煤炭中转及库存量居高不下,国内煤价继续下滑几成定局。价格下跌的另一个背后原因是,全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延续了200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此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2476.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0%;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滑12.88%,其中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的用电量同比大幅下滑。中电联预计今年一季度甚至二季度将是电力增长最困难的时期,上半年有可能持续出现负增长。

  消息称成品油收储有望列入石化振兴规划

  2009年,成品油很可能作为新的品种进入国储范围。此前,中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只有原油一个品种。有消息称,正在拟定中的石化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草案提到,建议国家在2009年到2010年逐步进行成品油储备,其中2009年建议储备300万吨、2010年为600万吨,2011年为1000万吨。16日,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相关部门与两大集团在春节前就已开始探讨成品油收储一事,今年列入规划的可能性很大。然而,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从国际经验看,成品油收储近些年来才变成国家战略储备的有益补充,原油在各国的国家储备中一直都是主要品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称。资料显示,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动工兴建战略石油储备设施,直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考虑将成品油包括在战略石油储备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一个成品油储备设施“西北取暖油储备”。 事实上,成品油储备比原油储备的难度更大。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由于成品油比原油更容易燃烧,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更倾向于储备原油。”而中国的情况是,到目前为止,原油储备能力仅有1000万吨。二期基地选址已基本完成,总储量约为2680万吨,但大部分还未开始建设。1000万吨相当于7300万桶,而美国的原油储备已达7亿桶,并已决定要在未来几年扩大为10亿桶。“中国的石油储备量最多只够30天的使用量,而国际通行的安全警戒是要满足90天。”林伯强认为,中国的原油储备还亟待加强。 此刻,中国为什么要将成品油纳入国储? 这一建议由谁提出,有两种说法。易贸资讯分析师的观点是,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在资金和储油设备上均存在难题,因此不太可能主动提出增加成品油储备,而发改委从几年前广州频频油荒就曾提到要将成品油列入国储范围,这一建议是“自上而下”的。据悉,一吨成品油的成本在4000元左右。如果按计划今年收储300万吨成品油,意味着每个月储备有近30万吨成品油,也即每个月占用资金120亿元。这对于金融危机下的两大集团来说是一笔巨额现金流。事实上,能源局局长张国宝1月曾撰文称“中国石化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现金流非常紧张,下一步已经没有后续资金完成新的投资计划。”但林伯强则认为既为国储就不会由两大公司来买单。相反成品油纳入国储,两大石油集团一定会参与建设,而政府肯定会对参与建设的企业拨款,如此一来,反而会缓解两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问题。另一个事实是,自去年10月以来,油气需求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幅下滑。两大集团在以往的销售旺季进入了历史上少见的销售寒冬,销售企业、炼厂堵库、憋库现象十分普遍。东方油气网钟健认为,中国的成品油从此开始买方时代,成品油的供给过剩将在1-2年内长期存在。而另一方面,成品油出口市场也不理想。成品油储备纳入国储对于两大集团来说也意味着新的销售市场。

  困难重重

  据分析,将成品油纳入国储有两个选择:建立新的储备设施或者租用两大石油公司的成品油库。中石油相关人士称,如不谈漫长的选址过程,仅成品油库的建设周期就要两年左右。如果要在今年就开始成品油收储,租用已有的油库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但问题在于,两大石油集团成品油的收储能力已经堪忧。据中石油内部人士介绍,兰州石化成品油库每7天就要“倒一次库”,而正常情况倒库周期应该为15天,成品油库存能力十分紧张。兰州石化的情况在中国的炼油厂系统里普遍存在。“兰州石化从最早的100万吨炼能上升到现在的1000万吨,而油库建设却一直没跟上来,各大炼厂也都面临同样的情况。”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对中石油而言,除了各炼厂的油库之外,销售体系也有大量成品油储备设施。比如位于兰州的西固油库就有37万立方米的储量,但这种中转油库难以被国储利用。“销售系统的油库往往关系到几大销售区域邮品销售通路的畅通,如被国家租用,中石油的销售如何进行难以想象。”上述人士分析。成品油收储能力较强的中石化对300万吨的成品油国储也相当挠头。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中石化方面最多能拿出100万吨的多余储量储备战略成品油,中石油的多余储量肯定不及中石化,不知300万吨的收储如何完成。

  有无可能租用民间储备设施?

  去年年底,200多家民营石油商联合向发改委请命参与战略石油储备。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数据是,民营企业共有2.3亿吨规模的油库处于闲置状态。对此,林伯强表示,这一工作,涉及到民营储备的安全设施够不够完善,租用费用如何计算,难度非常大,即便民营企业如愿进入国储,也需要很长的检查商谈时间,今年恐怕来不及。林伯强一向非常支持国家启用多方力量,尤其支持民营储备设施纳入国储。

  巴西达成向中国售石油的协议,并寻求中方贷款以勘探资源

  巴西周四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同意按市价每日向中国供应10-16万桶石油。这是中国为助推经济发展而锁定资源的最新动作. 在巴西总统卢拉与中国副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会面之後,巴外交部公布了此项协议,并将立刻生效. 两国官员还讨论了这一可能性,即中国向巴西国有能源公司最高贷款100亿美元,以帮助後者提炼在巴西南海岸新发现的深藏海底的石油储备. 首席执行官Jose Sergio在与中方官员会面後对记者称,"贷款可能高达100亿美元."他还补充称融资条款会在总统卢拉於5月访华前最终敲定并公布.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极力保证未来主要自然资源的供应,包括石油、农产品和矿石。向巴西渗透是此番努力的一部分. 周二中国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国有石油龙头企业和管道垄断企业签订一250亿美元贷款协议,以换取未来20年的石油供应. 巴西公司周一表示,正与多大四家石油消费国谈判,用未来石油供应换取资金。这是巴西企业首次进行此种融资形式的谈判. 需要资金以帮助承担勘探新发现的海量高品级轻质石油和天然气的成本。这片资源位於桑托斯盆地,分析师预计石油储量可高达800亿桶。

  西南期货 胡杨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西南期货专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