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会诊北方大旱(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10:49  南方周末

  吴玉成:有些农民面对干旱却不去浇水,而是直到有补贴才浇水,为什么呢?比如山西,一亩地粮食产量在800到1000斤,其间需要4 到5次灌溉。而如果不灌溉的话,单靠降雨,成本就会降低。虽然农民不会完全靠天吃饭,但是他们会选择尽量减少人工灌溉。因为在各项成本中,水是成本较高 的。如果遇到水价和化肥价格上涨的情况,农民每亩地的纯收入只有100元左右,这还不算人工成本。我认为还是因为粮价比较低,如果能提高粮价,农民自然会 提高抗旱的积极性。

  李国祥:这其中有一个因素存在,就是我们在调查的时候就发现农民的水费特别贵,有一些部门借这个时机向农民乱收费,农民的水费负担比较重。中央关于这方面的指令已经出来了,但是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南方周末:为什么农民不用高技术节水灌溉方式来缓解旱情?

  李国祥:技术成本很高,像喷灌、滴灌的设施,农民都不肯买,粮食成本会上去。西北地区,成年累月的干旱,但他们那边喷灌、滴灌的技术也都不好推广。

  陈阜:节水技术,这两年发展很快,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说喷灌,喷小麦、喷蔬菜可以,喷高作物就用不上了。像北方地区,种完小麦种玉米,种玉米喷灌就用不上了,农民就嫌麻烦了,后来有好多就废掉了。

  邱为铎:我们现在还是五千年一贯制的漫灌技术。落后的灌溉技术不但费水,而且成本高,浇一亩地要三十多块钱,这样浇出来的麦子赚不了 多少钱,他们自己都不想种了。现在一些人的观念是搞新技术投入大、成本高,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搞的这个技术建设成本减少了90%,运行成本也就是 现在漫灌的六分之一。

  南方周末:河南有农民说浇地要使用工程用电,电价和油价非常高,如果用不起就只好听天由命。

  贾金生:现在农网已经有了,过去政府也在积极倡导同网同价。你所说的是个别问题,是在尚未被涵盖到的地方出现的。个别地方的电费非常 高,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实现同电同价、同油同价,就不会出现你所说的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完全依靠灌溉农业,对农民补偿不够的话,农民势必会放弃灌 溉。

  如何合理调配水资源

  南方周末:地方上有没有建立与中央抗旱应急响应对应的抗旱应急预案?

  吴玉成:国家的抗旱应急响应是宏观方面,地方的应急预案是微观的。但目前,与其他灾害应急预案建设比较,各地在抗旱方面做的不是特别理想,国家的《抗旱条例》现在正在审议过程中。

  南方周末:水利部目前说要从黄河长江调水抗旱,是否可行?

  吴玉成:我认为如果调集黄河的水进行抗旱,是可行的。一些主要受旱地区集中在黄河流域,据我所知,黄河水利委员会已经在一些地方调研。

  但是长江流域调水可能不能完全按想法实现。而且由于农业灌溉是有时间性的,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来分析,长江调水的时间上有些紧迫,难以完全按照想法实现。

  南方周末:旱灾来临时,各部委、中央跟地方该如何协同应对?

  陈阜:有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水是水利部管,但是水到了农田以后怎么用,就归农业部管,这样两个部门肯定是不协调的。搞水利工程的时候,是归水利部管的,至于修完以后怎么用,还是有脱节的。

  另外中央跟地方在水利方面的关系也要理顺,中央要有引导,而且主要应该是投入引导,不能光政策引导。国家应该加大投入比例,另外作为地方应该搞一些公益性的基金,像抗旱基金、水利基金等等,有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应急。

  南方周末:在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的大背景下,水资源调配会否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应对如此旱灾?

  贾金生:始终有这么一个问题:水资源的调蓄量不足。今年3月将在土耳其召开世界水论坛,其中一个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储蓄足够的地下水和 水库水以满足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等的需要。我国目前的地下水和水库水储蓄量与发展需求比,都有很大的距离。就像银行存款似的,你存款不足,难以做到以 丰补歉。

  调蓄量低了,抵御旱灾和洪灾的能力就相对较弱;当然调蓄量高了,也会有环境、景观的问题,但进行生态补偿是有办法的。事实上,像美国,它的调蓄量就 远大于它的水资源量——它的水资源总量跟我们差不多,但它水库的库容是我们的很多倍。我们应该补足地下水和建立足够的水库调蓄能力,来预防大旱。没有这种 根本的办法,完全靠其他方案,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南方周末:面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和水资源需要之间的矛盾,长期看应该怎么办?

  贾金生: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还是要提高标准,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和开源节流这两项不可偏废。没有洪灾的时候,你觉得水库最好不要建那么大那么多,但是真正有洪灾旱灾的时候,你还要特别依赖这些水库。没有 这些水库的话,无论是洪还是旱都无法应对。单独依靠水库还不够,还需要开辟海水淡化等新的水源和水资源的良好利用方式。小康社会,没有水安全做保障,也是 难以实现的。

  南方周末:有一种观点说,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集体经济的管水组织也不复存在,导致公共水利设施管理很多时候不到位?

  陈阜:水利设施一个是不够,另外一个是老化。农田水利基本上是政府公益性为主的,在现在这种一家一户情况下更应该重视,政府再不管更没人管了。

  邱为铎:以色列的人均水资源只有中国的12%,但是他们通过灌溉技术革新,并不缺水。中国以前灌溉技术革新各省都在搞,但由于有些方 法不对,给大家泼了冷水。后来说要建立水权和水市场的制度,换句话说,就是谁家有多少水,划分一下,然后通过水市场来交换,这样就把工程技术排除在外,变 成一个市场管理了。但我想这个问题还是不能仅仅用市场管理的手段来解决。

  南方周末:前几年一直提倡的节水灌溉农业,这次旱灾看来是否起了效果?

  贾金生:我国传统农业中一直采用的是漫灌的方式,节水灌溉虽有发展,但所占比例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投入不足、新技术推广不 力的因素,也有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宜等问题。在不能规模化发展的形势下,老百姓自愿买节水实施、发展节水农业是不可能的。依靠地下水、打口井漫灌也就 成了主要的方式,一遇大旱之年就满足不了了,也就强烈感觉到了大水漫灌问题的严重性。

  粮价上涨是恐慌反应,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南方周末:现在有报道说,因为大旱,一些地方粮价正在上涨?

  李国祥:粮价上涨是一个预期反应,基本上在2%到4%吧,只要在15%以内,都属于合理的,是我们政府调控希望达到的目标。去年国家 为了应付金融危机已经出台了提高粮食价格的政策,提高13%到15%。因此这次的夏粮价格肯定要提,不管减产不减产。但就这次旱灾我个人觉得不会导致粮食 价格大幅度上涨,就是说涨价肯定是要涨的。至于说政府调整了粮食价格后又因为市场原因大幅度上涨,我想这种可能性也很小。

  在粮食方面的消费是有一定替代性的,小麦价格涨的多一点,老百姓可能就去吃大米了。而现在合理的上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甚至扩大内需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丁声俊:这个我还没有看到,我刚从粮食主产区回来,玉米价格现在还在疲软。如果上涨一点的话不可怕,是好事。

  南方周末: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否会有影响?

  丁声俊:夏粮在全年的粮食产量里占到了20%,现在虽然部分地区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也不用估计的太严重,对于全年粮食的总产量也不用估计过分。目前粮食是有保证的。

  吴玉成:这并不能说明干旱危及到了粮食安全。有些地区粮食价格上涨,我认为是局部地区对干旱的恐慌。即使自然灾害确实影响到未来粮食产量,也不必惊慌,毕竟我国储备粮是比较充足的,所以干旱影响到粮食安全的观点是不成立的。

  李国祥: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少在这两三年之内是非常有保障的,去年粮食总产是5.3亿吨,加上进口,加在一起大概5.6亿吨,我们的每年粮食消费也就在5.2亿吨到5.3亿吨,所以我们的粮食储备是非常高,即使小幅度减产也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唐剑锋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旱情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