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度报告:需求不足 棉价难拾升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08:44  格林期货

年度报告:需求不足棉价难拾升势

  ------棉花2008年行情回顾及2009年市场展望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国内外股市、期市、商品市场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价格大起大落。于某些品种来讲,其跌宕起伏甚至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比如国际油价。2008年度国内外棉花市场行情亦表现出较大的起伏:年初在美国棉花大量减产、美元不断贬值以及原油屡创新高的带动下,国际棉花市场价格一度创出近10年新高,离历史高点114.5仅一步之遥;受此影响,国内棉花也乘势而上。之后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恶化,棉花消费持续萎缩,价格一路走低。至9月份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影响,纺织业服装出口量急剧萎缩,国内外棉价破位下行。虽然在年末多次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外棉价有所上涨,但反弹势头较小,长期难续升势。

  一、2008年行情回顾

  2008年郑棉市场经历了年初反弹、长期下跌、年末由于政策影响触底反弹三个主要阶段,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2008年初—3月上旬,棉价反弹。 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美国棉花大量减产、美元大幅贬值促进出口以及相关农产品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棉价大幅上涨。整个市场沉浸在“牛市泡沫”中,国际对冲基金也在不断增持商品期货多头头寸。这一阶段除了商品整体牛市外,美元指数的大幅下挫也给棉花上涨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二阶段:2008年3月上旬—9月底 ,棉价巨幅下挫。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扩散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商品市场纷纷暴跌。棉花市场因为消费下降,库存居高不下,国内外价格走出大幅下跌行情。从7月份到11月中旬,国内棉花连续从14000跌至10180,下跌3820,跌幅27%;美棉连续从75跌至39.23,下跌35.77,跌幅47.7%,远远大于国内棉花跌幅。

  第三阶段:2008年9月底—12月下旬,利好频出,国内外棉价触底反弹。进入11月份中旬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来延缓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纷纷推出针对性的救市方案。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四万亿的投资方案到11月未的大幅降息,尽管政策的传导特别是财政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具有一定的时滞,但由此对市场信心的鼓舞作用毋庸质疑。棉花市场在国内收储政策的托市下,现货在一万附近得到有力的支撑,加上近期国家在前期收储122万吨基础上增加150万吨收购,这无异于对低迷中的棉市注入一针强心剂。受此影响郑棉主力905连续反弹,从最低10240到反弹高点11540,涨幅达12.7%。美棉11月也在40一线得到支撑,在40—50之间反复整理。

  郑棉连续K线图(日线)

年度报告:需求不足棉价难拾升势

郑棉连续K线图。(来源:格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二、2008年国内棉花市场大事件

  (一)与棉花直接有关的事件

  1、进口棉临时滑准税政策

  财政部规定,从2008年6月5日至10月5日,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将进口价格较高的高品质棉花适用的从量税从570元/吨降低至357元/吨,相当于将棉花滑准税由5%-40%降至3%-40%,并从10月6日起恢复目前的滑准税。目前看来,实施临时滑准税政策,虽然不能直接改变纺织行业的困境,但对于降低纺织企业用棉成本,促进棉花进口,保证纺织用棉供应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新疆棉的运输补贴

  中央财政决定对运往内地销区的新疆棉花(简称出疆棉)的移库费用给予适当补贴。拥有出疆棉所有权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均可享受财政补贴。符合国家标准的出疆棉,不分品级和长度,中央财政每吨定额补贴400元。出疆棉移库费用补贴根据棉花生产年度(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进行核算。补贴期限暂定为2007年度至2010年度。

  3、国家三次收储

  2008年8月19日,国家公告决定以轮换的方式轮入新疆2007年度生产的棉花,第一批轮入数量暂定15万吨。收储的新疆棉标准级(328级)每吨按13400元(指新疆库点)和13600元(指内地库点)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08年10月16日,国家决定公开收储22万吨2008年度生产的新疆棉。标准级(328级)每吨按12600元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08年10月29日,国家启动第二轮收储,继续以12600元/吨的价格再收储2008年度棉花100万吨,本次收储的100万吨新体制棉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内地棉。08年12月22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度第三批收储计划,决定新增150万吨收储计划,价格为12600元/吨。三批累计收储计划272万吨,占当年产量的34%。

  (二)与棉纺企业有关的事件

  1、人民币持续升值

  外贸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驱动力之一,今年我国出口形势发生巨变。对于多数利润微薄的中国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就像“压断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其中出口增速下滑了4.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减少47亿美元。

  2、成本增加

  一是劳动力成本增加,主要由于新的劳动法在2008年初实施。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出口竞争中具有优势。纺织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合同法等25项新法规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小型民企受到很大冲击。新劳动法的实施抬高了企业用工成本,摊薄了企业产品利润。

  二是生产成本增加,如电价上涨,纺织业是用电需求比较大的行业,电价上调对纺织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持续而刚性的;还如欧盟限制使用PFOS的指令在6月27日开始正式实施。为了满足PFOS禁令标准要求,纺织品生产企业须使用环保型纺织助剂,其生产成本必然有所增加,同时纺织品生产企业还需支付必要的检测费用。

  3、国外市场疲软

  金融危机造成纺织市场低迷,需求放缓。2008年4月份-9月份,期价开始缓慢下滑。由于经济过热,国家开始紧缩银根,导致纺织企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下游企业的需求减少传导至原料市场,造成了棉市下跌。进入6月份后,纺织企业订单数量开始大幅减少,有的减幅甚至超过40%。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欧美经济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出口严重受阻,我国纺织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4、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08年进行了三次调整。08年7月31日,中国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上调至13%,08年10月21日继而上调至14%。08年11月19日进一步上调至17%,纺织业的出口退税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从理论上讲,上调出口退税比例有助于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出口压力,缓解企业的困难,对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国际需求下降对纺织行业出口影响巨大,因此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实际受益度仍有待评估和检验,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出口增速下降的趋势。

  5、六项政策措施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一)扩大国内需求,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加大对地震灾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拉动消费带动生产。(二)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三)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四)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扶持轻纺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活动。(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流程,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六)加大轻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轻纺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技术改造。

  三、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在2008年年底,国内外棉花价格在短期内均止跌回升,但全球棉花供求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库存消费比仍处在高位;国内棉花需求的急剧萎缩导致供求失衡状况恶化;政策利多难以惠及长远;化纤原料成本与棉价差距缩小挤压棉价。预计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影响,棉花市场仍将疲软。

  (一)供需分析

  1.USDA:美棉产量锐减 棉花需求萎缩

  2008年12月11日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中,将08年度全球产量、消费、进出口贸易量及期末库存量较上年都有较大调整;在全球产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消费也同时大幅萎缩;占全球棉花第一大出口市场的美国08年度收获面积(4707万亩)及产量(296万吨)创89/90年度以来的新低,而中国则消费下降幅度较大,进口量大幅减少而导致美国棉花的出口也大幅减少。

  2.ICAC:全球棉价大跌 消费预测进一步缩减

  根据ICAC2008年12月1日的最新预测,08/09年度全球棉花消费为2488吨,较上年度减少5.7%。其中中国较上年度减少7.3%,预计08年度消费量为1010吨。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的棉花消费量共1478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5%。08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比上年度减少6.4%,为2455万吨。受纺织消费趋减的影响,08年度全球棉花进口量较上年度减少12.1%,至730万吨。其中中国进口量较上年度减少24.3%,至190吨;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进口共减少5.8%,至540万吨。

  全球棉花产需平衡表(单位:千吨)

全球棉花产需平衡表(单位:千吨)

区域

时间

产量

进口量

消费量

出口

期末库存

全球

2006/07

26560

8141

26850

37

62.81

2007/08

26108

8495

27053

38.7

61.35

2008/09

24289

7141

25385

32.8

58.77

美国

2006/07

4700

1074

2833

2064

2007/08

4182

1002

3026

2221

2008/09

2964

936

2667

1546

印度

2006/07

4746

3941

994

1669

2007/08

5508

4006

1524

1745

2008/09

5225

3810

1089

1963

中国

2006/07

7729

2305

10886

4471

2007/08

7795

2667

11431

4030

2008/09

7947

1960

10777

3904

  (二)全球经济危机使需求加剧萎缩

  美国农业部12月份预测,全球经济减速导致纺织用棉需求下降,对国际棉价形成巨大压力,08年度全球用棉量的降幅是最近65年以来最大的,达到了6%。尤其是中国纺织形势问题严峻,带来需求大幅减少,国际市场目前已经下调至1000万吨附近,缩减比例达到5%之多,而国内相关媒体预测更是调减至900万吨附近,下调幅度超过20%。

  世界银行12月份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放慢。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5%,09年将回落至0.9%,其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4.5%,而欧元区、日本和美国三大经济体明年将出现负增长。报告预计,2009年世界贸易额将下降2.1%,为1982年以来首次下降。

  中国棉花年度进口量对比统计

   年度报告:需求不足棉价难拾升势

中国棉花年度进口量对比统计图。(来源:格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11月份中国进口棉花7.6万吨,创四年来最低水平。最近几个月,USDA连续下调中国2008/09年度的棉花进口预测,按照目前的进口速度,08年度的进口量很可能仍旧大大低于USDA的预测。

  (三)ICE持仓大幅下降

  截至2008年12月底,ICE期棉持仓最大缩减达到57.8%,从最高的303,000张至127,864张,由于棉花市场受政策影响加大,且全球经济形势不佳,尽管价格目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仍难以吸引资金入市。

  2008年ICE期棉持仓变化

   年度报告:需求不足棉价难拾升势

2008年ICE期棉持仓变化图。(来源:格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四)宏观经济状况

  2008年经济形势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一落千丈,大批投资银行、公司破产或被收购,是自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并延伸到全球大宗商品的消费领域,给经济、政治带来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期市股市跌跌不休。尽管目前美国以及欧盟对金融市场的救助依旧,但金融危机已向实体方面蔓延。目前国际市场部分知名大企业面临效益下滑、资金链紧张问题,距离破产仅一步之遥。经济低迷令市场投资情绪不断恶化。美联储2008年12月3日褐皮书显示,美国零售业、服务业、制造业、采矿及能源业都大幅下滑,基本上囊括了美国经济的所有行业,因此可以大致反映美国经济正继续陷入深度衰退的事实。12月5日美国劳工部再丢出重磅炸弹:美国1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53.3万人,减幅远高于预期的33.3万人,是34年来最糟糕表现。

  (五)政策影响

  从2008年8月以来,我国政府为推动纺织品出口,缓解相关企业的经营困境,连续三次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1%提高到了17%。连续三次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体现了国家对纺织行业大力扶持的决心。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08年1至9月,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9.4亿美元,同比增长8.1%,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1.9%,其中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8%。出口增幅的剧烈下降已经将整个行业的困境刻画出来。

  从2008年8月19日至12月22日,我国政府为稳定棉花价格,分三批共收储棉花累计272万吨,占全年产量的34%。幅度不可谓不广,力度不可谓不大,棉价终短期企稳,但难以惠及长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