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盈利渠道趋零 多券商撤并衍生品部(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0:39  21世纪经济报道

  由于股指期货、备兑权证迟迟无法“开闸”,两年多来,这些“海归”除了做一些数据和模型的研究外,并没有衍生品的实战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评论说,过去两年中,由于权证创设制度上的缺陷,股改权证的创设一定程度上说根本不需要技术含量。因此,花高价请回来的专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花瓶。

  “公司不愿意养‘吃白饭’的人,有理想的员工也不愿意呆着没事干。”上述知情人士感叹。

  撤并背后

  上述北京知名券商高层认为,尽管部分券商暂时把衍生品部撤了,并不能说明,该公司一定会放弃衍生品业务。但衍生品部首先成为券商撤并的部门,个中原因值得思考。

  他指出,撤并部门是为了节省开支,为可能持续的“寒冬”做好准备。但选择撤并衍生品部,深层次原因是券商预期中、短期内,股指期货和备兑权证等衍生品业务可能难以展开。

  事实上,10月下旬举行的“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上,监管层仍明确表示支持券商创新的思路没有变。

  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蔓延及国内外资本市场不断增加的不确定,各方对于金融创新,特别是券业创新的态度显然将愈加审慎。

  中金公司近日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以“过度借贷、财务杠杆费率过高”为特征的过度创新,正在遭到诟病。

  该材料显示,考察这次次贷危机中破产或被收购的公司的财务报表,会发现这些跌倒的公司都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即资产负债率特别高。也就是说,他们都从客户或者其他基金借入了大笔资金,通过高杠杆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这些公司持有大量的流动性低的资产。结合高杠杆效应,在市场出现极端情况时,这些公司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

  “目前券商衍生品部负责的业务,不管是股指期货还是备兑权证,都属于有一定杠杆性的创新产品。”上述北京知名券商高层指出,考虑到管理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因此,按照管理层要求的,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去尝试新业务的原则,他预测,未来6个月内,管理层都很难腾出手来更多地推进股指期货或备兑权证业务。

  “这是很多券商撤并部门时首先选择衍生品部的一个重要原因。”该高层指出,如此一来,衍生品业务在我国的发展会受一定的影响。

  不过,海通证券衍生品上述高层则称,创新是国内券商走出靠天吃饭的惟一道路,“寒冬”过后,很多券商都会继续在衍生品业务上继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近期,管理层对于要继续做好股指期货推出准备前工作的表态还是说明,明年下半年或许更早些时候,推出股指期货仍然是可期的。”该高层认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