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盈利渠道趋零 多券商撤并衍生品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0: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华观发

  降薪、裁员风潮过后,国内券业进入到“过冬”的第三阶段——撤并部门。

  日前,本报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证实,包括国泰君安在内的国内多家知名券商的衍生品部或被撤掉,或被合并。

  此外,以招商证券为代表的,一批原本想要在衍生品业务上大展拳脚的券商暂缓了组建衍生品部的行动。

  过去几年,为备战股指期货和备兑权证等创新类衍生品业务,国内各主要券商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人力、物力。但面对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市场将矛头直指衍生品,并将这场深重危机归因于衍生品交易的过度创新。

  今年上半年,国内权证创设被停止后,国内主要券商衍生品部门的盈利渠道几乎变为零。下半年以来,作为前端业务部门的衍生品部,实质上已沦为靠公司其他业务部养着的“鸡肋”部门。

  北京一家知名券商高层预计,考虑到明年资本市场的形势依然难以乐观,中、短期内,管理层推出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衍生品业务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如果明年的券业经营形势难以扭转,该高层认为,券商其他的一些盈利能力有限的部门,将同样面临撤并的局面。

  “消失”的衍生品部

  12月16日,海通证券衍生品部一位高层称,面对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创新业务因市场持续低迷而遥遥无期的现实,所有已组建的券商衍生品部都面临经营困境。

  “我们也不例外。”该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尽管海通证券目前还没有做出撤并衍生品部的打算,但目前公司衍生品部实际上已无新业务可做。因此,下半年来,生存压力陡然增大。

  不过,同样作为上海的知名券商,国泰君安则果断选择了撤掉衍生品部的决定。

  本报记者了解到,国泰君安的衍生品部被撤后,一部分员工被转到公司的研究所,另一部分进入了公司证券投资及资产管理部,还有一部分人去了固定收益部。

  12月16日,东方证券一位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只有融资融券部,没有衍生品这个部门。过去几年,该公司负责权证创设的人员已悄然进入了证券投资部。

  无独有偶。总部位于上海的东海证券原负责权证业务的人员,已于日前一并进入了工作状态较忙、业绩还不错的固定收益部。

  除上海外,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深圳也有一些地方券商的衍生品部已被撤并或面临撤并。

  招商证券一位权威人士称,公司目前暂时取消了组建衍生品部的计划,原负责权证创设的人员已进入证券投资部。

  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2006年下半年,为备战股指期货业务,招商证券曾专门招聘曾在加拿大衍生品市场有着实践经历的人才。

  “当时招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组建衍生品部,抢占衍生业务的市场。”接近招商证券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