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股指期货缓行背后:避免助力热钱出逃(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3日 00:33  中国经济时报

  “至少熬过2008年”

  2007年11月22日,中国股市从高点滑落不久,也是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催促声中,当时还在美国任职的宋鸿兵接受国内媒体越洋电话采访时说:“我看不出要在中国证券市场立刻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2008年对于美国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如果这个阶段中,中国不把好自己的大门,很容易被卷进去。我认为,这种情况下,像股指期货这样做空的手段,至少要被推迟。如果熬过这一年,中国的情况将会大大不同。”

  “最近一年(2008年)是中国金融行业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段时间最有可能爆发货币战争,实际上,次级贷的危机已经演化成一种全球性金融动荡,甚至有可能演化成非常大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为了转嫁自己的风险,顺手剪几下羊毛,必然发生在这个阶段。”宋鸿兵当时坚持这样认为。

  这些曾经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论断在这个9月正在逐一得到证实。

  似乎只是一觉醒来,华尔街已经在次贷危机升级后的金融海啸中摇摇欲坠:著名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只剩下高盛一家暂时相安无事,雷曼倒闭,贝尔斯登、美林被收购,摩根士丹利正在寻求并购,而房地美、房利美以及AIG都被政府接管,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寻找买家……

  在惊愕于一向为中国市场所“顶礼膜拜”的国际大投行怎会瞬息崩塌的同时,国内也在迅速盘点损失:

  “从市场中获得的信息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不良金融机构债可能达4-5千亿美元,但中国因此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毕竟中国的金融国际化程度并不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9月20日指出。

  “好在中国的银行没有那种可以放大10倍、20倍的金融衍生产品,没有股指期货,没有融资融券的放大杠杆,即便有坏账,也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有专家明确指出。

  “如果中国在2007年9月左右推出股指期货,实现资本自由兑换和港股直通车,如今热钱早已经撤退了。那么今年8月中国的危机就会极为严重。”宋鸿兵说,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外资为什么最渴望中国推出股指期货,我们就知道不该顺着他们的意图去做。

  乱世中的“潘多拉魔盒”

  两年间暴涨暴跌的中国股市强化了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期待,与A股相比,有做空机制的海外市场显然涨跌幅都更小。但这可能只看到了硬币正面——因为股指期货不仅关乎股市涨跌,更涉及国家金融安全。

  “贝尔斯登迅速破产就是对冲基金对其“围猎”做空的结果,一周时间内贝尔斯登股价就由68美元跌至20美元。”宋鸿兵说。他的观点,记者在今年6月23日国内一家财经媒体一篇题为《击倒雷曼-绿光资本强施做空狩猎行动,该对冲基金曾成功做空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的分析文章中找到了佐证。那时国内没有人敢想像雷曼会瞬间走下“神坛”,国内一家民营银行的高层得知雷曼突然宣布破产后告诉本报,“曾经,能够和雷曼有业务往来就是国内金融机构的一种荣耀,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股指期货是一柄双刃剑”的说法得到了各界的认可,研究人士认为,股指期货具有套期保值和价值发现的功能,在非理性抛售潮中,也具有价值发现与降低跌幅的作用。但无可否认,股指期货也增加了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的不可控性。一旦利空出现,期货市场上的大规模抛空会加速行情突变,形势很可能一泻千里。1997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就是一个例子,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动用1100亿港元入市干预股市,才成功破解了对冲基金疯狂抛空期指股票与外汇等带来的冲击。

  “中国的股民和机构投资者太希望股市上涨了,所以只看到了股市的涨跌,把股指期货都当成救市工具了。”宋鸿兵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