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以平常心准备股指期货问世(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扎紧篱笆

  去年“两会”期间,作为期货业内的全国人大代表,朱玉辰已建言“以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安全”。他在阐述新形势下我国应树立的新型金融安全观时认为,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进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充满国际竞争的时代,发展金融衍生品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信号的传递效率,改善宏观调控效果,增加金融体系的弹性,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有利于掌握金融资源配置的主动权。

  在“2008陆家嘴论坛”上介绍中金所筹备股指期货的总体思路即“高标准、严监管、稳起步”时,朱玉辰已颇有信心地表示,目前的股指期货筹备工作虽仍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中国的“防盗门”却将是最好的。

  朱玉辰介绍,中金所在设计有关股指期货合约及监管制度时,“把全部的股指期货控制风险的规则都搬来了,一条条进行梳理,目前可以讲我们的防范措施是最强的”。

  如保证金比例,国际上普通的标准是5%到6%,而中金所近期月份高达15%到20%,可以说交易所管控风险的手段都用到“极致”的状态,这虽然会带来市场的运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但好处是会带来稳健。另外,中金所充分准备了很多风险的防范预案。故朱玉辰有理由相信:中国的“防盗门”将是最好的,甚至已经到了比较苛刻的状态,而其目的就是保证产品的稳起步,让这个产品有一个缓冲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求适度地发展。

  其实,为抵挡境内外“群狼”的突袭,中金所早已开始“扎紧篱笆”。去年6月中金所正式出台的八大风险管理制度中,除引入了分级结算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等国际先进的监管制度外,还构建了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自动化风险预警系统。去年8月中旬,中金所还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公司,于上海签署了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之间跨市场监管协作的“1+3”协议。

  学者型总裁

  现年47岁的朱玉辰,在1988年已参与中国期货市场创建工作。他有着几乎完整的期货从业经历——从期货理论专家、期货市场设计者到期货公司总经理、商品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期货业协会会长、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

  在1986年攻读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时,朱玉辰已于《财贸经济》等经济刊物上发表《构造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的系列论文,从此其人生与期货结下不解之缘。

  1988年任职于商业部的朱玉辰,成为国务院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1990年,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进行工作研修后的次年,朱玉辰担任商业部粮食批发市场办公室主任,参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筹建,从而由对期货市场的理论研究投入到国内期货市场的建设实践中。

  1993年,朱玉辰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开始创办中期上海公司。该公司不久由1人发展到100多人,当年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量可与申银证券、万国证券比肩。

  1996年底调任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副总经理的朱玉辰,事后曾回首最令其难以忘怀的上世纪末矗立上海滩市场经济潮头的那段打拼时光,但他应料想不到自己10年后又将重返上海,受命拓荒金融期货。

  于1997年接任大商所总经理的朱玉辰,带领当年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域性交易所度过了上世纪末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的艰难关口,并很快奠定了该交易所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地位。最让业内津津乐道的还是朱玉辰主政大商所期间身体力行在东北推广的“期货+订单”的现代农业产销链模式,这一“千村万户”工程有助于解决散户农民的卖粮难问题。

  2006年8月,朱玉辰被证监会正式任命为筹备中的中金所总经理。这位曾在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十大风云人物”评选中被评价为“属于那种走到哪儿都讲期货魅力的学者型总裁”一如既往地拒绝媒体正式采访。

  怀抱“期货谱入人生,生命从此酣畅激昂”理想的朱玉辰,其艰难探索中国金融期货新时代之路还很漫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