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期货公司遭遇股指期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05:3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陆星兆

  是继续增资还是转让股权?在一轮轮期货公司股权变更的同时,摆在股东面前的依然是一个巨大问号。发展战略、控制权、金融期货门槛、投入资本回报……其中牵扯的问题太多太多。拿业内一句话来说:股指期货,越备战越困惑。

  优质公司:多收了三五斗之后的迷茫

  随着2004年以来商品市场进入牛市行情,期货行业从全行业亏损到部分产生盈利,对于少数大型期货公司的股东而言可谓煎熬多年终成正果,其早期投入获得全面回报,分红金额也在逐年增加。

  “说它差吧,公司员工待遇比证券行业少了一大截。可对股东来说,却又摆明了是一块优质资产!”这是某期货公司员工对雇主的评价。两年前,该公司年净利润已经上千万,而其注册资本仅3000万,30%以上的资本回报率,放在任何行业,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眼下他们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股指期货推出在即,带给股东和管理层更多的是压力。随着国内期货市场从商品发展到金融,整个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公司通过商品期货建立起来的优势,可能会在随后数年逐渐丧失。是跟进股指期货业务,还是独守商品期货业务,期货公司走到了十字路口。

  “算一笔账,公司如果要做股指期货全面结算,至少需要增资到1.5亿以上,股东拿这么多钱出来自然要考虑回报。我们总不能只讲故事不拿业绩吧?但我们又很难和券商竞争。”公司管理层对增资心存顾虑。同时,对引进券商作为新股东,更是担心遭遇人事变动。

  另一方面,股东也另有考虑。前几年期货行业低迷时期的窘境还记忆犹新,然而突然面对行业的复苏,增资还是转让实在拿捏不准。可是如今新一轮券商收购期货公司的热潮,以及监管部门对金融期货设置的高门槛,则在步步紧逼公司做出选择。

  “合作谈何容易。券商财大气粗,动不动就要控制权,肯定和条件好一些的期货公司谈不拢。反过来,别人辛苦养大的金鸡也当然不愿意让出去。”业内人士的观点多少反映出这类公司股东的心态。

  雾里看花:新一轮增资扩股的背后

  3000万元———这是设立期货公司对注册资本的要求。但随着市场备战股指期货的逐步升级,如今注册资本上亿的期货公司已是遍地开花:国泰君安期货1.6亿、国联期货1.2亿、南华期货1.1亿、中信建投期货1.5亿……还有大量公司的增资申请正等待证监会核准,并且其中还不时冒出一个比较生僻的公司名字。

  期货公司资本增加,固然改善了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了整个行业的厚度,提高了市场整体抗风险能力,然而,这也加大了股东和公司经营层的压力。不少公司为应战股指期货,从去年起就狠下血本,增添设备、招聘人员,举办各种投资推介会议,可是股指期货迟迟未出台,钱却越烧越快。

  “期货公司搞那么大干什么?”一位老期货感到迷惑。在他印象中,几台破电脑,3、5个后勤人员,加一帮经纪人就可以做期货,他认为公司唯一生存道路就是低成本。虽然上述观点似乎太过于陈旧,但此轮期货行业的投资热潮,和期货公司身价暴涨,是否包含泡沫,值得思考。

  “其实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滚来滚去的就只有300亿上下资金,加上以后的股指期货上面能吸附几百亿,未来市场总资金量也不足千亿。但最致命的,期货是零和市场,维持成本高得惊人,以后市场一旦缺血,全行业将又面临亏损。”业内不是没有警告的声音。

  盈利速度能否跟上资本扩张速度,将是关系期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初步估算,在本轮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后,全行业资本金将由2006年的70亿元增加到2007年底逾100亿元。而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期货经纪公司的利润总额分别为: 4577万元、 -690万元、 14209万元和 11136万元。因此,即便股指期货推出,期货公司仍将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

  国际化:蓝海战略路途崎岖

  对于期货公司而言,并非只有死守股指一条道路,开展国际业务似乎又是另一转机。

  2006年3月,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中国国际期货、永安期货、广发期货、金瑞期货和南华期货等6家期货公司赴港设立分支机构。2007年3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出台,为期货公司开展综合业务预留了空间,除了允许其申请经营境内商品、金融期货经纪业务外,还允许其申请经营境外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等业务。国内期货公司有望重返国际市场。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期货公司曾开展过外盘交易。比如,行业龙头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中期公司)曾在CBOT、CME、NYMEX境外三大期货交易所取得席位,代理外盘交易获取丰厚的利润。可随后国家政策出台,全面叫停该类业务。

  目前,各家公司正积极探索,国际期货、永安期货在港分支机构相继开业,但国际化之路却并非坦途。按照规定,香港分公司并不能代理境外资金从事境内期货,也不能代理境内普通客户参与境外期货交易,其客户群体被限制在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提供境外期货的狭窄范围。业内人士指出,因外汇管制,内地客户无法参与境外期货交易,所以内地公司的优势难以真正发挥。而通过地下渠道资金出境,因当中存在法律风险,期货公司也难以提供客户需要的担保。另外,香港公司的运营成本远高于内地,文化、制度的差异又会带来管理问题。

  期货公司引进外资股东和境外投资者同样也是困难重重。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相比,我国期货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缓慢。目前,仅有银河期货与荷兰银行集团,中信期货和东方汇理金融集团联姻成功,全球最大衍生品经纪商瑞富集团与经易期货的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因瑞富破产提前夭折,而业内关于大摩有意牵手金瑞期货、国际期货的传言,也仅是只闻其声,未证其实。此外,与证券市场开放B股市场、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相比,期货市场至今没有任何打通国内外市场的实际动作,期货QFII处于长期论证之中。

  未来期货公司何去何从?

  券商忙收购、期货公司忙增资,各路机构蜂拥备战的背后似乎暗藏玄机。在证券、期货业加速融合的趋势下,期货公司的竞争版图悄然变化。

  新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和《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已于今年4月15日开始正式实施,在政策的允许下,期货公司可以申请从事金融期货经纪、境外期货代理、期货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按照最初的设想,随着创新业务的推出,整个期货的产业链条拉长,期货公司会摆脱商品期货单一经纪业务而逐步细分,行业同质竞争的现象有望改善。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政策只是有限开闸,自营和基金仍被严格禁止,而境外期货代理、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可操作性差,导致全行业扎堆股指期货。

  就股指期货下各类公司的发展与定位。有券商资源的期货公司目标明确,前期只是作为单纯的交易跑道,替证券公司客户服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抢占商品期货市场分额;但对于其他无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而言,如此大规模投入的结局很难预测,这类公司将面临两线作战,即在保住传统商品期货

竞争力的同时,又要争取在金融期货市场上有所建树。

  然而,在期货公司加速扩张的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退出机制则突显重要。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对于中国期货市场而言,183家期货公司显然太多,其中一些规模特别小、经营效益特别差的公司,应鼓励其转型作为IB公司或者直接选择退出程序,对其进行破产清查。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期货行业的整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