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看多大豆 从蛛网效应看CBOT大豆暴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9:3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铁木

  虽然时隔仅仅一周,但对于在CBOT大豆市场的多头们来讲,可谓恍若隔世。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降雨,浇灭了市场天气炒作热情,主力基金大力平仓离场,导致大豆价格狂泻,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CBOT的大豆价格暴跌了近100美分/蒲式耳。

  然而,让国内投资者更为苦恼的是,在前期国际大豆强劲上扬之时,国内大豆市场却保持异常疲软的态势,而今国际市场凌厉下跌,国内市场更是疲弱有加。对于国内大豆市场里的多头守望者来说,他们在上周刚刚看到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一丝阳光,如今大雨业已倾盆。

  我们在上一期的“期市博客”中谈到农产品期货资产管理和配置时,曾经谈到影响农产品价格的“蛛网效应”,对于目前大豆市场来讲,当CBOT价格高冲到900美分/蒲式耳以上时,我们应谨慎地去理解“蛛网效应”。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是什么因素导致了CBOT大豆上冲到了900美分/蒲式耳以上的价位?对于这一点,大家可能没有太多的争论,那就是本产季美国把大量的种植面积由大豆转向了玉米。但是,这一切都是在CBOT大豆价格没有上冲到900美分/蒲式耳之前发生的事情。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CBOT价格一直在500-900美分/蒲式耳的箱体运行,一旦当价格冲破该箱体的上限,人们开始从“蛛网效应”的另外一个方向去理解价格的变动了,即900美分/蒲式耳以上的价格会给未来的大豆供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昂的大豆价格反过来要抑制大豆的需求;二是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后影响南美农民的种植意向。

  “蛛网效应”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有两个边际效应,一是处在价格的箱体底部区域,另一个是处在价格箱顶区域。对于价格低部区域,由于供应十分充裕,需求对价格并不敏感,人们不会因面粉跌价而多吃一块馒头,这个时候,价格对于供应却十分敏感,一旦农产品受灾或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减产会激励价格弹升。对于价格高部区域,需求对于价格则比较敏感,一方面,价格会导致中间环节新增囤积“需求”,另外,高价格会抑制终端消费。中间环节的囤积“需求”会因新产季农产品的上市而消退,所以我们看到为什么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在每年的8、9月份营造秋季高点。

  国内大豆市场的疲弱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大豆消费被价格抑制的程度。国内大豆价格确实受到了国内豆粕价格的拖累,而豆粕价格的低迷主要是与国内养殖业的低迷有关,而国内养殖业的低迷又是另外一个高价格抑制消费的典型的案例:高价玉米导致了饲料需求的萎缩。

  现在讨论巴西农民下一产季的种植意向可能有点早,但有一点肯定的是,本产季玉米的供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CBOT玉米的秋季高点事实上已经提前给出,那就是6月中旬的430美分/蒲式耳。我们真的不知道届时CBOT玉米难看的下跌图形会不会吓退南美农民。

  虽然这种“蛛网效应”效应导致了CBOT大豆价格的剧烈回调,但还不至于导致大豆整个基本面的颠覆,因为与工业品区别很大的是,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要受到土地资源、天气条件和季节性的制约。农产品的“蛛网”织起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这一点说,笔者看多大豆类商品的观点并没有太多改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