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小麦外盘市场牛气冲天 内盘弱势维持振荡整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8:17 北京中期

小麦外盘市场牛气冲天内盘弱势维持振荡整理

  内容摘要:

  本月国内外小麦期价继续演绎各自的故事,美麦上演的是劲牛起舞,而强麦则是对五月行情的逆行再现。国内现货新麦价高开稳走,企业收购积极,农民售粮观望。

  6月强麦期货价格在丰收、最低收购价收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继续演绎了一段震荡行情。从强麦指数日线图看,本月期货价格最高点出现在上旬的1850元附近,而最低点则出现在下旬的1760元附近,波动幅度适度(下图框图所示),但价格超过去年同期约200点,去年6月由于受到季节性压力的影响大幅下挫,而今年麦价比较抗跌。农产品牛市格局使大家对整体充满信心,而今年小麦的收获情况和市场对小麦基本面趋势的看法也决定了小麦在高位震荡的格局。

  强麦指数日线图

   小麦外盘市场牛气冲天内盘弱势维持振荡整理

强麦指数日线图。(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美麦在减产信息和库存下降的预期下则表现了大幅上涨的行情,波动区间在525美分-650美分间(如下图所示),交投活跃,一度成为农产品中的领涨品种。

  美麦指数日线图

   小麦外盘市场牛气冲天内盘弱势维持振荡整理

美麦指数日线图。(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一、政策扶持与市场预期稳定麦价

  1、气候变化对今年小麦收获的影响

  5月下旬到6月上旬是冬小麦灌浆充实籽粒阶段。如果水分适中,则小麦会充分灌浆。(1)如果天气严重干旱和高温,则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千粒重下降,不完善粒增加;(2)如果出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则容易形成倒伏现象,影响后期生长和正常收割;一般小麦抽穗前后倒伏造成产量损失30% - 40%,灌浆期倒伏减产10%-30%。(3)如果出现干热风,则会使小麦灌浆受到影响,容易早熟,影响籽粒饱满。干热风轻者造成减产5%左右,重则减产10%~30%或更多。(4)如果在收获前或中,遭受大范围降雨天气,则小麦容易生芽。

  今年我国遭遇的干旱灾害,但据媒体报道,今年冬小麦收割面积实际增加,产量也提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上调今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至1.05亿吨,尽管今年我国小麦产量增长,但受不利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今年小麦质量有所降低。6月收获季节,由于天气较好,新小麦收割提前,由南向北顺利推进,收割进度加快,夏粮即将结束,今年夏粮已实现丰产丰收,虽然今年小麦面积减少,但单产提高,仍呈丰收形势,预计总产有望实现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4年增产。不过小麦生长期受到多种自然灾害,质量稍有下降。

  2、小麦玉米价格倒挂

  由于小麦价格通常高于玉米价格,二者之间价差一般为正数,比价正常情况约为1:0.9。但小麦、玉米价差变化有一定季节性,在小麦收割后的6、7月份,小麦价格相对较低,而玉米价格相对较高,二者之间价差趋于缩小,目前在一些地区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严重,二者比价变为0.89至0.95比1的水平,使很多饲料企业开始寻求转向用小麦作为饲料原料,尤其是在价差扩大的山东、广东等省,替代比例达到10%到15%。

  2、陈麦定期拍卖,成交量渐行渐少

  最低收购价小麦每周四仍在进行,在2007年6月28日最低收购价小麦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江苏、山东、河北、湖北设分会场)举办。本次共计划交易小麦30.48万吨,实际成交2.23万吨,平均成交比率7.32%。其中:白小麦计划交易4.56万吨,实际成交0.62万吨,成交比率13.60%,均价1510元/吨;红小麦计划交易3.43万吨,实际成交0.10万吨,成交比率2.92%,均价1440元/吨;混合麦计划交易22.49万吨,实际成交1.51万吨,成交比率6.71%,均价1455元/吨。

  再对比5月初的情况,2007年5月10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河北、江苏、山东、湖北设分市场)成功举行。此次交易会计划拍卖数量为46.21万吨,15:13交易结束,共成交15.63万吨,总成交比率33.82%。其中混合麦计划销售31.52万吨,成交12.87万吨,成交比率40.83%,成交均价1456元/吨;红小麦计划销售2.18万吨,成交600吨,成交比率2.75%,成交均价1440元/吨;白小麦计划销售12.51万吨,成交2.70万吨,成交比率21.58%,成交均价1510元/吨。

  最新的拍卖情况与5月初相比,无论是成交量、成交比率还是成交均价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新麦即将大量上市,而目前面粉销售不旺,价格相对较弱,一些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停机停产,大中型面粉生产企业开工率也不高。加上托市粮的持续拍卖,使市场上小麦供应量加大,成交率下降,但价格仍然比较稳定。目前市场陈麦储量的不断下降,短期内使小麦市场供需矛盾日渐加剧,并在一定程度支撑了近期整体麦价的稳定。但相比前期麦价的回升,近期麦价有所走弱。

  五一以来历次最低收购价小麦实际成交量统计

  单位:万吨

5.10.

5.17.

5.24.

5.31.

6.7.

6.14.

6.21.

6.28

增减 .

安徽

2.82

3.71

1.64

1.82

0.39

0.53

0.26

0.21

-0.07

山东

4.33

2.26

4.87

3.97

1.62

3.41

3.6

0.33

-3.27

湖北

2.27

0.49

0.28

0.95

0.148

0.16

0.04

0.22

+0.18

河南

6.15

4.28

7.5

7.33

3.18

1.72

1.55

河北

2.13

3.49

2.35

1.93

2.86

0.73

1.67

0.62

-1.04

江苏

4.03

3.14

2.72

0.8

0.66

0.07

0.34

0.85

+0.51

合计

21.73

17.37

19.36

16.8

8.86

6.62

7.46

2.23

-5.23

  3、收储稳步开展,稳定小麦价格

  随着夏粮的收购完毕,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储小麦收购总量超过1000万吨,市场价格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湖北6省,都已启动了200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由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新小麦,以稳定小麦市场价格。截至6月20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8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7年新产小麦116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085.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93%,比上年同期增加141.1万吨。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995.2万吨,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92%,比上年同期增加124.1万吨。

  当前,部分地区在夏粮收购和早籼稻收购中出现仓容紧张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妥善解决仓容问题,抓紧仓库维修工作,扩大收储能力。进一步做好夏粮和早籼稻收购工作。确实需要露天储粮的必须保证储粮安全。为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对于个别地区在粮食集并后仓容仍然特别紧张且影响粮食收购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搭建一些露天储粮设施以应急需。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允许搭建露天储粮设施。这进一步说明国家托市收购的力度较大,今年托市收购的数量也将会形成较大规模。

  4、今年丰收,明年增产

  由于产量的提高,小麦的销售价格不断下滑。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监测,2007年6月中旬红小麦混等品全国收购价为70.83元(每50公斤,下同),比6月上旬上升0.64%;销售价为74.18元,上升0.72%。而白小麦混等品全国平均收购价为72.22元,下降2.32%;销售价为73.66元,下降2.55%。混合麦混等品全国平均收购价为72.33元,下降1.38%;销售价为73.66元,下降1.17%。

  同时,农业部表示,国内小麦供应能满足需求。预计2007/08年度(当年6月至下年5月)国内小麦稳定发展,持平略增。国内小麦消费总量比上年度略增,其中食用消费略减,受国内畜牧业发展,小麦玉米比价关系变化以及生物能源需求的影响,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增长较多。预计本年度国内小麦供应能满足需求,全社会小麦期末库存比上年度小幅增加。一直以来我国小麦期初期末库存量均占世界首位,每年库存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截止今年6月份我国小麦期末库存已达到去年一年期末库存的95.8%。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主要粮油作物产量预估报告中还预测,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295万公顷,较6月预测的2,335万公顷减少40万公顷,主要是春小麦面积减少。在天气情况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预计2007年小麦产量为10,700万吨,较6月的10,500万吨增长200万吨,较2006年的10,447万吨增长253万吨。

  5、国内外价差明显,小麦呈现净出口格局

  由于国内外小麦价差明显,1-4月我国小麦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呈净出口格局。据海关统计,4月份我国小麦出口较上月大幅增加,出口小麦11.88万吨,环比增加1.05倍,同比减少23.15%;进口小麦3464.2吨,同比减少94.86%。1-4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6.6万吨,同比减少67.76%;出口37.73万吨,增加90.65%。由去年同期的净进口1.17万吨转变为净出口31.13万吨。但是我国小麦出口仍存在一些困难,如质量不稳定。因而,许多进口商使用中国小麦加工饲料。譬如菲律宾对玉米进口征收的关税偏高,因而当地饲料加工商已经开始从中国采购小麦。由于2006/07年度小麦增产,中国小麦价格相对偏低,国家将会鼓励小麦出口。另有消息称,政府可能会采取政策支持我国小麦出口,但尚未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

  6、新麦上市,新旧小麦价差缩小

  目前,湖南、湖北、江苏、安徽以及河南南部地区新麦已批量上市,从收购价格来看均较前期有所上升,部分地区价格已持平或略高于最低收购价格。济南辖区新小麦全面上市,个体收购价格在1450~1500元/吨,面粉加工企业收购价格1480元/吨,储备库等购销企业入库价在1500元/吨左右;河南南阳、洛阳收储企业中等混合小麦收购价格为1380元/吨。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小麦刚入市,收购价格就不断攀升,其原因一方面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已成为托市收购点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收购点提高价格抢抓先机拉动新小麦价格走高;另一方面农户惜售心理较强,各类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竞争加剧。就目前市场收购价格预测,后期部分地区新麦小麦价格仍有上涨的可能。对于陈麦市场而言,由于目前市场需求不旺,国家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充足,后期市场价格仍有小幅回落的可能,但空间已经不大,总体将会保持弱势平稳。估计近段时间内,新陈小麦差价仍会客观存在,但价差的幅度可能会逐步缩小。

  二、减产压力力促国外小麦价格上扬

  受全球结转库存紧缩和产量削减支撑,国际市场期价继续收高。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月报显示,2007/2008年度全球小麦用量预计为6.24亿吨,比上月调高了200万吨,全球小麦产量预测数据比上月下调200万吨,总产量为6.21亿吨,仍比上年增长2800万吨。而全球小麦库存将大幅下降,预计只有1.15亿吨,这是自198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些数据显示,本年度总产量的增长是建立在全球小麦需求大增、期末库存大幅下降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本年度全球小麦供需形势仍然偏紧。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本年度全球小麦仍然产不足需,缺口700万吨。

  另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全球小麦期末库存继续减少,至11336万吨,比上年度减5.82%,是自1982/83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小麦库存消费比为18.17%,比上年度下降1.17个百分点。库存消费比为1960/61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的粮食安全警戒线。预计2007/08年度全球小麦进口量为10729万吨,比上年度略减0.07%;出口量为11029万吨,比上年度增2.60%。

  本月,关于减产的信息再度促成了一个月连续上涨的行情。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些主产国旱情的缓解也可能会对前期的悲观预期有所调整。据报道,欧盟小麦产量将会高于上年水平,而另据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公司(Westpac)称,澳大利亚新麦产量可能也会超过2003/04年度创纪录的2610万吨,与去年的情况相比,小麦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ABARE)发布报告,预计2007/08年度(4月到次年3月)澳洲小麦产量可能同比增长一倍,达到2250万吨。

  另外,国外习惯使用的天气炒做题材加剧了小麦的波动,同时也会成为后期继续炒做的焦点。

  三、国内外基金持仓情况

  CBOT小麦基金净持仓变化与期货价格对比

   小麦外盘市场牛气冲天内盘弱势维持振荡整理

CBOT小麦基金净持仓变化与期货价格对比图。(来源:北京中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月以来,CBOT基金净多持仓大幅增加,伴随着小麦期货价格步步走高,二者呈现了密切正相关的趋势变化。同时也可以看到基金对后市小麦期价的走势充满信心。这从另一方面指出了国外小麦期价居于高位的原因,基金非常看好,大力投入资金做多。但由于目前小麦价格位高,基金如果获利平仓,则会加剧期价的波动。如6月29日,月末获利平仓致使单日价格波动达到22.4美分。

  郑交所小麦品种主力持仓状况

数量( 6月29日)

数量( 5月31日)

增减

多方主力持仓

89,789

60,905

28884

空方主力持仓

91,368

65,611

25757

主力净多持仓

-1,579

-4,706

3127

  注:主力持仓指郑交所公布的前20名会员持仓。

  对比6月底和5月底的持仓可以看出,小麦多空双方持仓均在增加,主力净多持仓有所增加,市场对于后市预期较为乐观。

  从前20名持仓来看,多空继续增仓。在新麦集中上市的季节性压力下,市场只将其看作一种短期现象,因此强麦也在这段时间走出了一段波动行情,总体情况好于去年同期。

  另外,从最新发布的仓单周报显示,2005年注册的仓单仍占据大半江山,而七月来临,按照规定二年前的注册仓单应当予以注销,而且与注册仓单数量相比,持仓显得数量巨大,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加剧多空双方的交火,行情波动加剧。

  四、后市展望

  新麦大量上市对后市形成季节性影响,在全球小麦减产的大背景下,我国小麦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的情况,但从后期来看市场主体对于小麦价格的走势仍保持乐观。今年小麦净出口格局已经形成。虽然从种粮成本及国际小麦价格水平来看,目前强麦下跌的空间有限,而种粮的农民也认为,小麦价格涨至1元甚至1.5元也是合理的,现货市场部分地区出现农民惜售现象,但2007中国粮油市场展望会称,今年中国小麦有望继续增产,而消费结构变化致小麦消费持续下降,国内小麦供应仍充裕,托市政策将支撑价格平稳,今年托市小麦收购量将低于去年,另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2007年中国小麦面积预计为2295万公顷,产量预计10700万吨,较上月预测增加200万吨,较上年产量增加253万吨,源于种子优质率提高,亩穗数增加,促进单产提高。因此进入交割月份,强麦的走势可能会向现货价格靠拢,而成交持仓变化频繁,预计波动区间会进一步放大(1700-1850)。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