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分红名义下的圈钱之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1:11 《理财周刊》

  招商基金以此方式推动招商先锋基金的二次营销,同样非常成功。在10派5.4元现金分红之后,招商基金还推出两周的持续营销活动。申购基金的投资者,可以享受申购费率6.7折的优惠。根据季报的数据,该基金9月末的规模为6亿,而2006年初其规模大约为15亿元。随着基金净值的提高,该基金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将近8亿的赎回。此次二次营销,为招商先锋带来了可观的净资金流入。

  还有易方达平衡,大比例分红后的新增资金规模都超过了100亿,是这两只基金原有规模的10倍以上。大比例分红带来大量申购,基金新进的增量资金远远大于分红资金,基金规模的蛋糕因此迅速做大,管理费收入显著提高——但基金公司急于扩大战果的做法,却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诟病。

  和这类营销手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上投摩根的几只基金,包括上投摩根中国优势、上投阿尔法,净值都已超过2元,也不曾以分红为幌子进行二次营销,但几个基金的规模却一直有增无减,还呈现略微增长的态势。

  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认为,上投摩根在营销上尤其注重与投资者沟通,不断灌输高净值基金具有投资价值的理念。通过和公司高管的直接接触,许多投资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高价基金,进而选择投资,这是上投摩根最可取之处。

  该营销总监认为,基金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二次营销无可厚非。不过上投摩根的经验从侧面说明,以分红降低净值并非唯一的营销方法,只是对大多数基金公司来说,分红绝对是成本最低的方法,效果也更为明显,尽管显得有些“粗暴”。而类似上投摩根这类较为“烧钱”的营销方式,很多基金公司无法承受。

  为分红卖

股票忽视持有人的利益

  “为了配合公司的营销活动,我不得不变卖股票准备分红。基金刚刚建仓不久,每个股票都是好股票,实在无法决定应该卖出哪个股票。结果好不容易卖了一只,第二天这个股票就涨停了。现在是卖一个涨一个。”就在投资者为分红收益欣喜不已的时候,某基金经理私下向记者抱怨分红的难处。对于这只规模不超过20亿份的基金来说,重仓股涨停意味着净值可以上涨大约3分钱,但为了分红,投资者无形中错过了这些投资收益。

  该基金经理解释说,基金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资产组合中某些股价过高的股票或者是不被继续看好的股票会被卖出,产生一部分正常的现金收益。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股票进行再投资,那么这部分资金将被作为红利回馈投资者,目前市场条件下,合理的分红通常不会超过10派3元。从这个角度说,大比例分红的前提是,基金经理找不到继续投资的机会,并且对后市相当不乐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