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基金业为何无大佬?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像一块大石压在上海基金业的胸口。“长不大”似乎是多年来上海基金业一直走不出的一个怪圈。问题出在企业文化上,还是经营上,是操作风格使然,还是其他原因?本期特别策划我们一起探讨上海基金崛起之路。【评论

话题探讨

上海基金为何无大佬

 十年前,“老十家”基金公司整装待发,其中在上海设立的公司有华安、国泰与富国3家。十年后的今天,在基金业资产规模十强中,上海的公司中仅华安与上投摩根在列,富国与国泰则被易方达、广发等后发者挤出十名开外;在“千亿俱乐部”的5个成员中,更是无一家上海公司的身影。相比上海基金公司数量已占到全国的一半,上海大型基金公司的数量确实是偏少了。

再度起航

人才为桅创新作帆

依托上海这个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基金公司们还是感到大有可为的。一位合资基金公司高管认为,上海的基金公司呈现出以合资基金公司为主的现状。但尴尬在于到目前为止,合资公司外方股东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使得内外资基金公司在业务上并无过多差异之处。

成长的烦恼:激进销售还是细水长流

在接受CBN采访的不少上海本地基金公司销售负责人眼中,目前上海基金行业的现状与各种先天因素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海本地基金公司的“风头”不及北京和广、深地区的同行。

合资基金注入持久活力

作为在国内基金行业中占“半壁江山”的上海基金业,其风格与北京和广、深地区的基金公司形成鲜明的反差。据了解,目前在上海地区办公的30家基金公司中,有三分之二是由中外股东发起的合资基金公司。

细数海派基金:本土与合资共振

目前,从大的方向看,“本土派”和“合资派”基本可以成为上海最主要的两大阵营。相关资料显示,“本土派”基金公司是由“老10家”中的三家和老牌证券机构构成,因此,在运营以及资产管理方面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

借鉴模式

广深特色:深受务实文化感染

与上海近几年来频频吸引新基金公司入驻不同,广深对新设基金公司的吸引力似乎在下降。在2004和2005两年间,内地共有19家基金公司成立,但注册地大多选在了上海和北京。2006年,信达澳银和中欧两公司相继在深圳成立,但后者却将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京派大国企:背靠大树好乘凉

寥寥11家基金公司,从华夏、嘉实这样的“老十家”,再到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等“新贵”及“银行系”,北京基金公司列出来几乎个个堪称大佬。北京大佬是怎样炼成的?根正苗红“后台”硬或可作为注脚之一。

基金公司规模前十名

基金公司 基金数量 资产合计 ( 亿元 ) 总经理 注册资本 ( 亿元 ) 成立日期 办公地址
华夏 23 2032.83 范勇宏 1.38 19980409 北京
博时 15 1246.53 肖风 1 19980713 深圳
嘉实 17 1154.52 赵学军 1 19990325 北京
南方 18 1079.93 高良玉 1.5 19980306 深圳
易方达 17 1011.35 叶俊英 1.2 20010417 广州
广发 11 779.74 林传辉 1.2 20030805 广州
华安 14 754.54 俞妙根 1.5 19980604 上海
大成 15 754.23 王颢 2 19990412 深圳
工银瑞信 10 560.20 郭特华 2 20050621 北京
上投摩根 9 548.78 王鸿嫔 2.5 20040512 上海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小调查

未来你是否看好上海系基金?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京沪广深基金公司对比

基金平均数
北京 9.82
广深 9.71
上海 7.00
平均份额(亿份)
北京 568.61
广深 553.94
上海 270.02
平均资产规模(亿元)
北京 516.82
广深 466.46
上海 227.01
平均注册成本(万元)
北京 14254.55
广深 13558.82
上海 15400.00
基金公司家数
北京 11
广深 17
上海 30
注:基金公司按办公所在地分类
资料来源:Wind资讯、第一财经

哪些公司未来能挤进大佬行列

相关评论

基金公司先做强再做大

基金公司的发展模式,最终都要归结为先做强还是先做大,即业绩与规模、投研与销售两者孰先孰后、孰轻孰重。

沉默的强者还欠缺什么

兴业基金大概是沪上基金公司中最“沉默”的一只基金。兴业基金并不缺乏明星基金和基金经理,今年一季度,成立不到一年的兴业社会责任基金就以累计36.375%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在所有基金净值增长榜上的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