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着变老?别让资产被时间吞噬
来源:兴全基金 李婧
年末将至,大家常喜欢盘点。今年最有记忆点的词恐怕是中年危机、油腻中年、保温杯、霸王防脱……一时间仿佛全世界都在质问你,年纪不小了你到底怕不怕?不禁好奇,哪怕只有二三十岁的人为什么都急着变老?
高喊变老的声音越强,内心可能越害怕衰老。心理学有个理论是,焦虑会降低人的耐心。媒体曾刊载文章《急之国》,描述了一群急着成长、急着成功、急着成为有钱人的人。“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为什么他有我没有?”,这都是焦虑加速耐心丧失的表现。
卡伦.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中认为,对不确定的未来产生了不合理的畏惧,就产生了焦虑,而近年来对未来资产产生畏惧最多的要属新中产了。前不久,由吴晓波频道和功夫财经联合发布的《2017新中产资产配置报告》(下称“报告”),定义了新中产的概念。这是一群家庭年收入在20~300万元人民币,年度可投资资产在10~100万元的人群。其中69.5%处在31至45岁的年龄阶段,70%在一线城市及各省会城市。
明明是看上去物质条件富足的一帮人,怎么还急着赚更多钱?报告显示,新中产有着财富与消费的矛盾。身处此年龄段确实进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阶段,同时新中产自身对消费的要求较高,特别明显地体现在两个消费领域,一是旅游,一是智能化设备。
雪上加霜的是,报告显示,多数新中产养家、进行消费升级的钱基本只有职业性收入。虽然房产、股票、基金成为新中产最热衷的三个投资领域,超七成受访新中产投资股票,五成投资基金,但投资结果却是,近七成受访者承认投资收益很少或忽略不计,仅有7.9%的新中产投资收益占总收入比例较高。
然而从公募基金的一些数据来看,近七成的受访者收益不理想并不容易理解。比如,报告中提到,82.7%的新中产会将投资年限拉长至三年,那么过去三年公募基金平均收益是多少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5日,全市场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过去三年的平均回报为47%,回报超过100%的有37只。换句话说,三年持有偏股型基金大概率是赚钱的。
那么收益不佳的近七成新中产问题出在哪里?在上述报告中也提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知道该怎样理财,不知道该投资什么样的产品,也没有充分时间打理自己的投资。可见,问题出在投资方式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理财收入的比重呢?
首先,要做足功课,对新中产而言知识结构不低、学习能力较强,在投资方面尤其要弄懂了再做,否则可以说是对自己的钱不负责任。
其次,没有时间打理投资,就一定不要自己做投资。投资是一项需要付出很多时间与精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与其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瞎忙活,不如雇佣专业投资者,买一只长期业绩稳健可靠的基金产品。
再次,择时一向是投资中最难的问题之一,对于新中产而言缓解择时压力最好的办法,可以说莫过于基金定投了,“聚沙成塔”强制投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摊择时风险。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预祝新中产们,做好功课,投资性收入更上一层楼。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