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13:3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周文静

  资料显示,成立超过4周年的招商产业债A无论过去几年市场牛熊如何变幻,在各个年度均能位居同类可比基金的前1/3处,充分显示出长短期业绩的高度稳定性。Wind数据显示,招商产业债A2013年的净值增长率为1.91%,在108只可比基金中位列第31位;2014年度净值增长率为21.42%,在137只可比基金中位列第39位;2015年度净值增长率为11.88%,在156只可比基金中位列第48位。

招商产业债券基金经理马龙招商产业债券基金经理马龙

  马龙,经济学博士。2012年11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策略研究,现任招商安心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安盈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产业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多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信用风险被广泛关注

  2015年的债券市场整体延续了2014年的牛市,为投资者创造了较高回报。不过,市场走势比2014年更为复杂。马龙认为,2015年债券市场行情的最大特征是理财资金流向成为行情的主导因素。银行理财资金在过去几年快速膨胀,已经成为债券市场最大的买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等基本面因素依然是市场运行的大背景,而理财资金的配置行为成为触发行情以及决定行情幅度的关键因素。

  今年以来信用事件频繁爆发,信用风险已经被广泛关注。马龙表示,这是国内债券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博取信用风险本质而言是风险收益不平衡的,属于性价比较差的一类风险投资,对于一只债券而言,在买入的时候能够获得的最大回报是确定的,但可能承担的最大损失却是不确定的。目前环境下,信用风险较高的债券收益率在8%-20%之间,一旦违约可能面临估值大幅下跌60%-70%的回撤。即使说估值不合理,最终的违约回收率可能高于此,但破产重整、破产清算再到资产处置可能历时数年,期间的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相当高昂。

  信用风险有风险收益不对等的问题,但作为债券投资的重要要素,承担信用风险也是赚取超额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任何行业而言,总会有活下来的企业,总会有龙头公司得到金融机构青睐;在行业的困难时期,他们仍能维持债务的周转和正常的经营。马龙认为,未来几年随着债券收益率系统性下降,信用风险充分定价的部分企业开始具备投资价值,并且是创造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债市将以震荡为主

  对于债市的市场前景,马龙认为,三季度总体走势将以震荡为主,难有方向性行情。进入四季度之后,基本面可能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债券市场进入布局阶段,从长期来看,仍有交易空间。未来一段时间债券市场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以及其引致的流动性风险。产能过剩行业虽然盈利有微弱改善,但持续性被普遍质疑,而且大部分公司的现金流并未改善,限产并不能降低公司的刚性支出。大部分公司再融资能力在下降,年初以来产能过剩行业净发行量持续为负,反映其债券市场的周转能力不断下降。11月-12月有大量产能过剩企业的债券需要周转,届时信用风险爆发的概率将上升。

  如果再次出现类似4月连续违约甚至重量级企业违约的情况,信用风险会转化为流动性风险。公募基金被大量赎回、理财降杠杆等都会导致连锁反应,带来债券市场短期大幅调整。虽然这样的调整往往会带来投资机会,但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损失,如何活下来,这是下半年需要考虑的主要风险。

  马龙表示,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三季度房地产市场或迎来一定的回调,但总体比较健康。不过,进入四季度宏观形势可能会发生一定变化,房地产销售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透支了大量需求,终将向长期趋势回归,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下行周期,并引致房地产投资回落,经济企稳的预期将被打破,基建投资只能起到抵抗下行的作用。房地产销售的回落会伴随房价涨幅放缓直至下行,这会带动居住类价格增速下行,有望拉低CPI运行中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中国经济的五大体制成本

我们考虑成本,不单单要考虑生产成本,不单单是狭义的完备市场体制下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我们这种转型期国家伴随的体制成本,运行的制度成本,这个成本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投资独撑经济大局稳中有忧

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将继续成为下半年稳增长主力。而民间投资能否摆脱持续下行困境而有所起色,关键要看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够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预期。

急病旅客为何地面求医难?

备受舆论关注的旅客机上突发急病事件,或许更多折射出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终日忧虑的看病难延续到了自己的远距离出行,即便是选择了最贵的民航,哪怕坐在头等舱里,也不能放心,更无法像在家里拨打急救电话自己掌握生命。

中国经济失速的风险不大

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的精神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失速和硬着陆的风险较校但是不可否认,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供给侧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