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募基金业频现“现象级”的新基金,发行伊始便有数十亿资金认购,让人惊呼“牛市来了”!然而,在少数基金火热发行的背后,更多的新发基金却陷入了募集困难的窘境。

  1爆款基金频出

  11月8日,仅开放一天,每人限购5万的东方红睿玺便结束了募集。业内有消息称,这只产品“2分钟售出10亿、一上午售出100亿”。

  实际上,进入四季度以来,已有数只来自不同公司的权益产品创下了首募额数十亿的销售成绩。

  10月24日,中欧恒利三年定开混合基金在一天内售罄,首募规模高达74.41亿元;

  10月26日,华南幸福生活成立,认购天数15天,共募集38.45亿元;

  10月27日,华安幸福生活募集资金规模高达38.44亿元;

  11月3日,银华估值优势成立,7日内募集到29.01亿元;

  11月6日,嘉实价值精选成立,短短三日募集达66.1亿元。

  此外,首批公募FOF产品的销售额也大为超出市场预期。《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首批6只公募FOF中,有5只首募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华夏聚惠稳健目标FOF共募集46.91亿元,紧随其后的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募集规模为33.03亿元,6只FOF共募集到166.36亿元。

  对此,招商证券分析认为,市场持续回暖,公募基金业绩改善是公募发行回暖的首要原因。自2016年“熔断”结束以来,市场持续上行,2016年公募基金发行却相对惨淡,2016年“买基金不如炒股票”。

  2017年,公募基金风格逐渐转向偏蓝筹,而A股整体实际是呈现普跌局面,跌幅中值高达13.8%。因此,招商证券认为,今年“炒股票不如买基金”,这也是投资者转向基金的主要原因。截至2017年10月31日,2602只偏股主动管理型基金中,有2400只偏股型偏股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得正收益,高达92.39%实现正收益,也就是说超过九成的基金,今年是赚钱的。

  2固收类基金回暖

  尽管主动管理型基金发行呈现品牌“马太效应”,但固收类基金的发行趋势却是非常明显。2017年四季度以来,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发行开始逐渐回暖。

  四季度,债券市场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有了明显的回升,债券型基金的成立数量和规模都在悄然攀升。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8月共成立债券型基金38只,平均募集份为8.81亿份;9月则成立18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募集份额达到12.87亿份;10月成立28只债券型基金,平均募集份额14.33亿元。

  此外,从规模上看,仅仅10月和11月,已经有多只30亿以上的债券型基金成立。其中,民生加银家盈季度定期宝募集52亿份,中银信享定期开放债券募集50.10亿份,兴全恒益债券募集39.56亿份,南方兴利半年定开债券募集30.1亿份。

  而债券基金提前结束募集的情况也频频发生,华夏基金共有三只债券型基金提前结束募集,侧面体现出发行市场回暖。根据基金发行公告,富国景利纯债债券、华夏鼎祥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华夏鼎瑞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华夏鼎诺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兴银双月理财债、光大保德信尊富18个月定开等基金陆续公告提前结束募集。

  如果说主动权益类基金和债券类基金发行加速是受市场回暖的影响,那么“宝宝们”的发行受时间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进入四季度,基金年底冲规模的“战争”再起,货币基金发行进入小高潮。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9月以来,有9家基金公司共申请了13只货币市场基金。其中,汇添富基金申请了3只,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各申请了2只,华夏基金、银河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6家公司各申请了1只。

  “现在基金还在申报期,不便透露过多消息,不过确实各家公司都在发货币基金,我们的风险准备金目前比较富裕,这也是发行的原因之一。”一家正在发行货币基金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上海一位基金评价人士指出,每年四季度都是基金发行的旺季,尤其是临近年底,基金公司要开始业绩和规模双重冲刺,此时对货币基金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不过货币基金的规模不会太大,现在货币基金缩小规模是大趋势。”该人士指出。

  此前,天弘基金披露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余额宝规模为1.56万亿元,环比增速8.9%,相较于二季度25%、一季度41%的增速,季度增速大幅放缓。

  3成立难、清盘多

  几家欢乐几家愁。一边是爆款产品热火朝天,隔壁的产品却门可罗雀。

  11月8日,长信基金接连发布了《关于长信乐信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关于长信利尚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延长募集期的公告》。显然,这两只基金的募集状况并不理想。

  此外,有些基金仅仅勉强完成发行,规模并不太大。11月成立的新华华丰发行规模为2.3亿元,而平安大华量化先锋发行规模仅有0.41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普通股票及偏股型基金中,14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但依旧有59只新基金募集规模不足5亿,占权益类新基金发行比例达64%,贴着2亿成立线发行的权益类新基金也达22只之多。

  招商证券表示,2017年第三季度,新成立的基金共有352只,其中包括24只股票型基金、151只混合型基金和93只债券基金,总募集规模1749亿份,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5亿元。

  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表示,关注基金市场发行情况的常规指标是“发行/成立比”,一般来说,从月频率来看,这个指标长期以来基本上在围绕着“1”这个数值做窄幅波动。“但是现在,这个数值突然增大了很多,并且是成倍地增加了很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王群航表示,这是因为自国庆节以后新基金发行的多、成立的少。“近期,有大量疑似超期未募去库存的产品集中发行,好像是要集中在2017年末完成某项任务似的。”在王群航看来,鉴于当前的发行情况,“年内或许还将会有至少8只产品募集失败。”

  规模分化不仅体现在新基金发行之中,截至今年9月,开放式基金数突破4000只,公募基金早已不是稀缺产品,一些长期业绩不佳的权益类基金也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规模长期在5000万清盘线之下挣扎。

  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共有360只基金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清盘线,迷你基金数量比前一季度增长约30%,尽管大部分迷你基金多为纯债及灵活配置型基金,但也有46只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经低于5000万。

  长期业绩不佳几乎是权益类基金规模缩水的主要原因。以两只成立时间最早的迷你基金为例,两只2009年成立的偏股混合基金,三季度末资产规模已低于5000万,在今年各大类基金前10月业绩冠军纷纷突破50%的情况下,上述两只基金今年一只净值下跌18.38%,另一只微涨0.2%,最近三年期业绩也分别处于后四分之一及后二分之一的位置。

  同时,成立近8年时间里,基金经理频繁变更,无一位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超过3年。其中一只基金从2015年年中起,各季度末基金资产规模就已跌至5000万元以下,今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仅2000万元。截至11月3日,46只权益类迷你基金累计净值低于1元的仍有8只。

  4业绩分化是主因

  “无论是新基金发行的两极分化,还是老基金规模的两极分化,背后都是基金业绩的两极分化。”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以来,在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业绩呈现极端分化状态。

  Wind数据显示,年内偏股基金首尾业绩相差高达86%。从年内业绩表现看,截至11月5日,在2500多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中,8只基金年内回报超过50%。其中,国泰互联网+股票基金以58.22%的总回报领跑,东方红沪港深混合基金以56.99%的回报紧随其后,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H基金以56.61%的回报位居第三。易方达消费行业、国泰新经济、东方红中国优势、交银稳健配置、银华富裕主题等基金,年内回报也超过了50%。

  而在另一个极端中,中邮创新优势基金年内下跌27.95%,东方互联网嘉基金年内下跌22.24%,华商未来主题基金下跌了19.75%,金元顺安价值增长下跌了18.38%,金鹰核心资源下跌了18.27%。

  显然,今年以来,基金首尾业绩差距正在持续扩大。从资金申赎情况看,绩优基金和绩差基金开始呈现明显的净申购和净赎回状态,市场趋势也呈现自我加强状态,基金业绩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记者 杨月萦 吴梦迪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