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何时内幕交易绝迹 法律发挥效力之时

2014年06月19日 22:39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乌龙与内幕交易

  什么时候法律真正发挥效力了,如此盛行的内幕交易也就绝迹了。

  李洋

  在刚过去的6月12日,上交所[微博]闹了一把乌龙。

  A股上市公司海润光伏可能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一次普通的除权,却让自己市值白白蒸发了10%。

  在6月12日开盘当日,它在股市行情表上显示出来的除权参考价本应该是7.95元,但是,当天上午实际显示的参考价却是7.16元。

  这件事明显是计算失误—上交所的交易系统将这家公司的除权基数搞错了。按照上交所后来的解释,相当于两个互相抛球的人,一个没扔好一个没接好—上市公司没有明确除权对象不是针对全体股东的事项;同时,上交所也让外界再一次看到了它的风险控制问题,它的相关部门在审核中未发现问题。

  最后的结论是,上交所和这家上市公司将共同承担责任,具体方案大概在两周内给出,但预案是对当日上午卖出相关股票并实际成交的投资者进行赔偿,大约涉及金额是447万人民币。

  上交所因乌龙事件而进行公开赔偿,这是中国股市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虽然因拉上一个“垫背”的而颇受争议。

  不过,此事背后还让人看到的是,普通股民对于藏于交易所内部的风险能了解多少,这看上去全凭对方愿意向你披露多少。

  从某种意义上,上交所的行政身份束缚了服务功能。按照法律,交易所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自律组织,但它实际上无论从组织结构还是人事隶属上,都由证监会[微博]直接管理,并作为证监会的直接下属单位。在它的发展历史上,曾经也独立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归属地方政府管,最终变为证监会直管。

  它的设立从最初开始是为了解决国企上市问题,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处处体现着政府的意志,而作为市场本身的服务功能和效率却居于次要地位。

  中国股市在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上效率低下,监管层对IPO改革开了几次倒车,实际上,与其依靠行政之力干涉上市公司的发行价和套现行为,不如全面健全法律制度,脱离少数部门做决策的局面,对做假帐和实施内幕交易者进行严惩,这样才不会让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中国股市持续低迷,与这种管理低效和信用机制不健全有关。最近频频曝出的内幕交易事件足以让人咋舌。

  明星分析师张明芳在“严打”期间还顶风作案,她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则消息,随后引发了大机构的纷纷退群以示避嫌。张明芳随后被有关部门调查。

  她一定是疯了。但实际上,你能从这件事看出所谓“圈里人”对内幕消息的习以为常。

  中国股市打击内幕交易和老鼠仓全靠“严打”。对内幕交易进行界定和督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即便在美国也是如此。但问题在于,中国在此领域法律不够健全,也执法不严,对待违法行为处罚相对较轻。而对内幕交易行为的界定又值得商榷,比如,在美国等市场,上市公司可以通过Twitter等多种渠道对公司信息进行披露,而中国则规定只能在几家指定证券类报纸上公告,才能免于提前泄露消息之嫌。

  光大乌龙指案的主角之一杨剑波[微博]在今年2月曾状告证监会,为自己所谓“内幕交易”身份平反,并公开质疑证监会的专业性。这个案子迟迟不能宣判,本应5月底结案又被推迟到8月。上交所乌龙发生后,杨剑波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认为上交所应该对外公告,否则就是与当初安给他的罪名一样属于“内幕交易”。

  证监会处于一种尴尬状态:该治理的难以治理,想严肃法纪的却又铁嘴钢牙。

  而依靠行政监督的最大坏处在于,一些腐败藏于 其中,什么时候法律真正发挥效力了,如此盛行的内幕交易也就绝迹了。

  作者

  李洋是本刊副总编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西政协副主席令政策被调查(图/简历)
  • 体育世界杯-西班牙0-2智利 卫冕冠军连败出局
  • 娱乐黄毅清被曝偷腥 趁黄奕怀孕约会有夫之妇
  • 财经杭州中都董事长失联:传资金链断裂欠2亿
  • 科技传苹果智能手表7月量产 台湾广达代工
  • 博客关捷:李娜公布大尺度照不必惊讶(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发起集体裸跑要求校方装空调(图)
  • 沙黾农:中国股票变成了彩票
  • 叶檀:中小板成立十年带来了什么?
  • 王小广:房地产调整是长期拐点
  • 社科院张明:近期人民币缘何贬值
  • 吴国平:在山脚位置更多的是机会
  • 张化桥:如何挽救中国的股市
  • 后知后觉:4大利空致A股暴跌
  • 钮文新:中国央行必须加大透明度
  • 水皮:习近平经济学渐行渐近
  • 陶冬:中国房产泡沫和其他国家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