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张末冬
互联网和金融。一个创新开放,一个严谨却充满了风险。
过去一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走上了快车道,加速发展的势头引起每个人的关注——从阿里小贷的成功、到P2P模式的兴起,从“三马”卖保险、到京东金融链的全线铺开以及在余额宝带动之下兴起的全民理财,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脚步越来越快,渗透到了每一个金融格局中。
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互联网金融的角色也在一步步走向“正规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短短11个字,却意义深远。这是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业内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将由草根式、游离式的发展,正式进入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序列,得到名正言顺的市场定位和决策层重视。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中一股潜力巨大的创新力量,其将与传统金融并驾齐驱,共同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表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是信息化、电子商务和金融创新发展的结果。发展互联网金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创新的政策方向。
的确,创新可谓是每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金融业来说,与互联网的融合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思维,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货币资产管理服务。
以互联网支付为例,从2005年到2013年,我国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由152亿元增至53729亿元,单是支付宝用户的客户数量就由44万人激增至8亿人,日均最高交易额达200亿元。2013年之所以如此耀眼,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开花,尤其是余额宝、百度百赚、财富通、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规模迅速增长,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与此同时,传统银行也加快了利用互联网扩展业务的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告诉记者,建行的“善融商务”、民生银行的“民生电商”、工行的“容e购”、浦发的“天添盈”,银行也开始高姿态涉水此领域。从最早认为互联网金融会取代传统金融,到如今更加强调两者之间的互补性、跨界融合的重要性,两个看似不同的行业正在深度融合。
在政策层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给予一定肯定的同时,行业本身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领域大事不断。京东发布了“小金库”和网银钱包,前者与余额宝、理财通一道分庭抗礼;后者的推出则意味着京东金融的布局正全面铺开。3月10日,腾讯与京东联合宣布腾讯入股京东15%,双方联姻后,腾讯将QQ网购、拍拍电商和物流部门并入京东,并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在在线支付服务方面进行合作。此举无疑将扩大腾讯在实物电商领域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展各项电子商务服务业务,补充原有支付场景上的短板,提高竞争力。
当前,加快金融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在国家的宏观设计下逐步进入金融业,正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不少人建议应通过适度监管、加强自律等途径进行规范和引导,防范潜在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欣喜的是,诸如阿里、京东、腾讯、百度为代表且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实践为其他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而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进入,也使互联网金融的风控标准及行业秩序有了一定的保证。
在肯定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目前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的“工具创新”还远大于“产业革命”,除互联网支付进入高速发展期外,其余互联网金融业务均处于初级阶段,其商业模式和新型业态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所以,在提倡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基础上,应给予互联网金融更大的创新空间,让其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