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银行眼光不妨投向B端

2014年03月04日 06:51  金融时报 

  记者 薛亮

  日前刚刚公布7300万客户数的余额宝,其最新客户数已超过8100万户,总规模超过4600亿元。

  一个在银行业看来简单挂钩货币市场基金的“初级”理财产品发展到今日地位,以“没有冲击”来回应,对银行来说已显得苍白无力。于是,包括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工行、交行等均已推出余额宝类理财产品。同时,人们对“余额宝”们挂钩的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不论余额宝的未来怎样,余额宝使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到推进,银行转型压力也因此继续增大。而互联网金融在带来脱媒冲击的同时,其风险问题也逐渐受到各方关注。而风险控制正是解释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B端(商户)层面的探索并没有像余额宝在C端(消费者)一样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与在C端的风生水起不同,P2P公司在B端的互联网金融探索一直争议不断。作为金融脱媒更加直接的互联网体现,P2P公司和众筹融资公司其实在理论上具有与余额宝同样能搅动银行“神经”的能力。

  在社会信用体系发达的市场环境中,P2P网贷和众筹融资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具有独特优势,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有待完善、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自行建立的信用模式很难被投资者认可,P2P只得直接介入交易,为投资者作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于是,高收益下的“庞氏骗局”式资金池频现,负责人“跑路”现象频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招行推出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被认为是银行做的P2P平台。对此,招行日前已明确表示该平台不是P2P。记者经过研究也发现,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与国外P2P和我国P2P模式都存在明显区别。

  招行投融资平台服务本质是信息见证,提供的是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信息的交互服务。双方基于上述信息的资金交易通过人民银行已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中金支付完成。因此,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从其业务模式和流程安排上都与国内P2P网络借贷业务大相径庭。

  招行表示,其建设投融资平台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交易成本,利用银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力,通过互联网创新实现社会公众间信息和资金的开放、安全和有效的交互与流动。

  据了解,目前投融资平台上融资人均为招行筛选的行内客户中优质企业,招行根据市场情况并按照投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确定产品收益水平,希望在让融资企业承担更低融资成本的同时,能为投资者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投资渠道。

  综上而言,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有待改善的条件下,以这样一种方式搭建的投融资平台显然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然而,银行的参与是否也是一种“互联网化”的倒退?

  如果观察消费、社交、搜索等互联网行业成功的商业样本的话,平台战略其实是互联网竞争的核心,并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规律。但互联网金融当前发展阶段尚未出现主导性的平台整合者。互联网数据泛滥的同时有价值的数据又相对匮乏,因而获取数据的能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在商业实践中,网络平台成为重要的数据积累方式,由此带来的数据资源独占性将进一步强化平台战略的自然垄断性。

  因此,主动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生态是商业银行把握先机的历史机遇。而对于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来说,又该如何体现其相对传统业务具有的优势?

  目前,招行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E+稳健融资项目”投资期限大部分为180天左右,年化投资收益率最高可达7.5%。在用户体验方面,平台注册、资金投标、支付以及投融资管理等操作均在网上进行且界面清晰友好。对于生活网络化程度较高的投资人来说,这种具有手续简便、收益率高、门槛低等多项优势的投资产品和服务毫无疑问具有强大吸引力。

  如果说余额宝的出现改变了银行理财的思路,“E家”的出现为银行应对金融脱媒提供了可行路线。

  互联网金融脱媒的核心是互联网带来的社会要素的公平再分配。在互联网金融脱媒过程中,商业银行独立承担了账户、结算、清算、收单、反洗钱等大量管理和运营成本,但在紧密贴近用户需求的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挤压下不断被“后台化”和“边缘化”。

  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在充分发挥招行企业端网上企业银行服务的既有优势基础上,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基本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网贷易、投融资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实现了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初步形成了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O2O”(online to offline)经营模式。同时,通过与广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异业合作,小企业E家打通和融合了企业在结算融资、投资理财、商机拓展等多方面的行为,沉淀了传统银行难以获得的“大数据”。

  与余额宝在消费者层面对客户数据的“垄断”不同,在商户或者公司层面,互联网企业对于风险控制的能力与银行很难相比,抓住这样的机遇,率先建立平台优势,或将极大地帮助银行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血色昆明:29条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
  • 体育国足拒郝海东自荐 申花绿地股权转让完成
  • 娱乐奥斯卡颁奖礼创美国10年来最佳收视纪录
  • 财经四川石化总经理被调查 或曾卷入女优丑闻
  • 科技特斯拉全球副总:周预订量中国第一
  • 博客马未都:不滚床单的都教授为什么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政协委员:中国只有教育部大学 考研成绩
  • 管清友:傅成玉先生的两大任务
  • 西向东:吸大麻记兼谈合法非法之争
  • 杨剑波:余额宝讨论之市场产品结构
  • 王思想:北京让谁搬出去?
  • 江濡山:李嘉诚在修复公众形象?
  • 余丰慧:6是人民币升值的底线吗?
  • 龚蕾:四张图看乌克兰经济与金融波动
  • 慕容小散:谁能逼死余额宝?
  • 姚树洁:两会四大重要命题之我见
  • 叶檀:将陷入日式资产负债表大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