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类业务寄生式盈利模式的发展陷阱

2014年02月25日 03:39  上海证券报 

  跑得远、跑得久,比跑得快、跑得热闹重要。互联网金融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能带来众多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但如果这些载体的财富来源始终建立在无风险溢价甚至“寄生性”基础上的话,那么一定难以跑远,其“鲶鱼效应”也会失去存在的真正意义。

  □杜 静

  马年伊始,各种“宝类”、“通类”、“利类”和“发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加快挤压商业银行业务尤其是活期存款业务。

  自去年6月余额宝面世以来,伴随一系列产品和业务的新生,互联网金融搅的“鲶鱼效应”也加快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颠覆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合作方式,借助互联网工具发现、连接和拥有客户,形成令市场震惊的发展速度、空间、规模和效率;重新发现和有效运用客户或资源价值,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合作,将零星、分散的客户和资金“集合”,形成具备和具有“规模和组合溢价”特征的基础资源、基本能量和起步单元,形成碎片化基础上的新型财富力量;挑战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和行为理念,直接分食活期存款这一商业银行最赚钱、最基础也是最粗放经营的领域,迫使不同类别金融机构进行负债业务的转型和调整,从拚营业网点、机具设备向个性服务、专项定制的转变。

  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经历了从“支付到投资理财”两个过程。真正让商业银行感受到压力甚至危机的是后一个过程。因为,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客户存放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与转移,以追逐收益为主要标准和目的,基本不受约束,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而且动摇其定期存款。深入分析,这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近乎惊恐般的影响。而其背后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互联网金融或产品,选择性利用了资金市场存在双重利率属性的漏洞。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是利率没有市场化的市场,虽然有10%的浮动空间,但利率对于资金流动的敏感度极低。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同业市场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这两种属性市场的互融性差、互通性弱,价值形成和发现的基础不一样,价格水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领域和对象上差异性明显,形成了巨大的套利机会和空间。互联网金融成了第一批“弄潮人”。他们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市场吸引来资金,与具有金融身份的对象合作,再以同业存款的方式回流到商业银行。资金在不同利率属性的领域仅仅是转了一圈,分配效率和格局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种难以理解的现象和格局的存在,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缺陷、隐痛密切相关。在资金逐利本性的作用下,任何措施都抵不过利率杠杆的力量。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抛来的高于活期存款若干倍的“橄榄枝”,客户焉能不趋之若鹜?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回流资金,并支付高额成本,虽存几分无赖,但又是应有之举。这是因为,商业银行以资产扩张带动负债形成的饥渴“漫性病”,短期内难以治愈。利用同业存款资金填补“短借长用”的负债结构性“缺口”,自然成为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常态。而资金利率的市场化,又为这种经营的合规性提供了条件。这也恰恰为余额宝类业务的生存和无风险溢价提供了一条完整的经营通道和可能。在相当部分领域,互联网金融的长袖善舞与商业银行的捉襟见肘,一边的狂欢和一边的愁结,其实与市场地位和实力基本无关,区别就在于当事人是站在利率市场化的里边还是外边,前面还是后面。

  不难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的不断进步,在体现“简单的力量、社交的价值、好玩的动力、门槛的标准、支付的创新和增值的诱惑”中,余额宝类业务利用市场进程中的若干非均衡性实际,以不同的视野和方式,持续寻找并攻击市场及市场其他参与者的种种缺陷与短板,并呈现出“在创新中被围困、从围困中再创新”的生态链条与循环,以充分获取自己生存发展的条件、基础、资本和领域,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正是互联网金融发挥“鲶鱼效应”的主导力量和基本动力。这种力量和动力的叠加,对于未来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与竞争,会变得更为激烈、更加残酷和更难以把握。

  需要指出并值得警觉的是,余额宝类业务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所显示的“寄生性”盈利模式,正成为阻碍其未来健康发展的陷阱。余额宝类业务的收入实现,主要是通过“寄生”来完成的,自身并不具有和具备价值增长的实力和基础。据相关部门统计,余额宝类业务与基金公司合作,平均90%的资产投向了银行存款或保险理财。无风险溢价和从超额利润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转移收入,是其主要特征。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相关漏洞的理性修复,这种靠盈利“寄生”的发展势必难以为继。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将消除和大大减少因资金身份、领域、性质不同存在的寻租空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超额利润获取市场地位的变化,资金“搬家溢价”的主体也会加快退化甚至消失。资金转移在失去跨越不同利率市场属性的前提后,会变得比现在困难。互联网金融产品盈利“寄生”的条件和基础将加快弱化与瓦解。因此,在巩固强大的客户发展力量和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形成自身的价值增值能力,努力实现盈利来源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并构建与这一能力和来源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是互联网金融从现在起就必须努力完成的基础课和持续训练的基本功。用不断创新的众多体验粘连客户,与靠不断成长的增值能力支撑客户,同等重要。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跑得远、跑得久,比跑得快、跑得热闹重要。互联网金融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和优势,能带来众多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金融产品的特质和客户选择,能使这些发展机会和空间转化成千姿百态的财富增值载体。但是,如果这些载体的财富来源始终建立在无风险溢价甚至“寄生性”基础上的话,那么一定难以跑远,其“鲶鱼效应”也会失去存在的真正意义。

  (作者系交银施罗德基金[微博]管理公司监事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刘迎霞曾随高层出访 1天换数套衣服
  • 体育曝国足新帅今日抵广州 曾执教西亚
  • 娱乐李亚鹏回应嫣然质疑:5千万用于医院建设
  • 财经京沪广深50天卖地收入1382亿 暴增117%
  • 科技网络购火车票下月起将验证身份
  • 博客北京光猪跑选手戴防毒面具(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野鸡大学证书95%给中国 考研成绩查询
  • 鲁政委:雾霾是经济转型中的环境挑战
  • 钮文新:余额宝炒高利率 毁实业精神
  • 叶檀:庞氏骗局谁也躲不过
  • 姚树洁:习近平为啥对房地产留一手
  • 罗慰年:寻路房地产 腰斩后怎么办
  • 海啸希望:银行能承受多大的房价下跌
  • 张化桥:政府必须奖励余额宝
  • 李鹏云:两会你需要关注的二十个看点
  • 相玉忠:我亲历的几次土地产权流转
  • 黄震:互联网金融要加强三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