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基金子公司狂热折射对主业的漠视

2013年09月27日 08:48  大众证券报 微博

  基金公司开设子公司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本周,又有两家基金子公司成立。如今,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与信托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也是打得不亦乐乎,即便这些业务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基金子公司重副轻主的背后,折射出他们对于公募业务的漠视。

  两家基金子公司本周成立

  周一,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前海开源基金子公司正式成立。公告显示,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3年9月5日在深圳注册成立,并于2013年9月18日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证书》。据统计,前海开源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是第45家获批的基金子公司。据了解,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是今年2月刚刚成立的新基金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2亿元,目前尚未发布相关的公募基金产品。

  周二,农银汇理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经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农银汇理(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成立。该公司注册在上海市,注册资本2000万元,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占该公司资本的100%,业务范围包括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类信托业务引发价格战

  对目前的基金子公司来说,类信托业务成为他们的核心业务。所谓类信托业务,就是类似信托的业务。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类信托产品与传统信托产品结构几乎一致,很多基金子公司也是到处挖信托公司的人。而由于初涉信托领域,基金子公司通常通过让利投资者来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澎称,从客户角度来看,一款信托产品只有50个300万元以下的名额;而子公司产品却有200个,大大提高了优质客户买入的机会。此外,目前子公司产品的收益普遍会比信托产品高出1%个百分点。

  好买基金官网显示,德邦基金的子公司德邦创新资本一只在售产品——星光耀3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1号(A类),100万元级别的预期年化收益10.25%,1000万元以上可达11%。同时,该产品推广内容中显示,高于同类平均收益2.6个百分点。据了解,该产品为房地产股权类项目,并且是一款结构化产品。其中星光耀3期专项(B类)更是以18%的预期收益率高居好买基金全部代售信托产品收益排行第一。

  对比好买基金网的产品信息,同期在售的同类产品中,基金子公司的产品预期收益的确高于信托。例如,9月4日开始发售的国泰元鑫的广东中外建320国道改造工程(二期),该产品100万元资金预期收益10.5%,而同期9月9日发售的爱建信托的爱建重庆渝兴项目也属于基础设施贷款类,100万元的资金预期收益只有9.5%。同样为国泰元鑫的红星美凯龙项目,属于房地产贷款类,预期收益10.5%,然而同期在售的国民信托的一只房地产贷款类产品,预期收益只有9%。

  在基金子公司的步步紧逼下,信托公司也被迫应战。好买基金8月信托月报显示,8月41家信托公司成立324只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其中1-2年(含)期信托产品收益突破9%,达9.01%,接近1年的最高值;2-3年(含)期产品的收益率也提升至8.87%。信托产品的收益普遍提高了0.5-1个百分点。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彭澎表示,目前基金子公司等推出的类信托产品以高收益揽客,给信托公司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而间接推动信托产品收益走高。除了提高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外,一些信托公司还酝酿为信托经理加薪以留住人才。某媒体此前对30家信托公司发放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1%的公司信托经理今年的薪酬水平上升了10%-15%。

  风险积聚引来监管叫停

  从无至有,再狂飙至数千亿元的业务规模,基金子公司所用时间不到一年。在这样的大跃进中,风险也在快速的积聚

  “除了少数比较规范的,大多数基金子公司的风险控制形同虚设。倒不是基金子公司没有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只是目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要想在行业中站住脚,基金子公司首要任务是扩张业务规模,风险控制暂时处在第二位。”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坦言,“基金子公司目前的业务五花八门,而人力配备和行业经验都比较有限,其实还不具备完善风险控制的条件。”

  目前,许多基金子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中,业务人员占比较高,对外招聘时也常潜藏“带项目”的要求,有些子公司甚而上至高管,下至普通员工,都会参与到开拓业务之中。在这种“一切为发展让步”的指导思想下,风险控制常常被有意识地忽略,一些明显带有较高风险的项目则涌进来,为基金子公司的未来埋下重大隐患。银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不少基金子公司现在所从事的项目,此前曾找过信托或银行谋求合作,但由于潜藏风险过高被信托公司和银行拒绝。“比如,有些所谓的高收益项目是经过层层包裹的,复杂的权益设计会让我们最后都弄不明白资产的真实情况、实际持有人以及权益分配方式,这就像一层漂亮的糖果纸里面可能藏有‘毒丸’,有着无法控制的风险。”该银行业人士说,“如果基金子公司放任这种风险的涌入,我觉得,未来基金子公司的发展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基金子公司忽视风险的举动,近期已经引来了监管部门的关注。8月份,监管部门便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开始摸底基金子公司的产品情况和风险控制情况,所填内容十分详细,并引发了业内对监管层行将出台针对性措施的浓厚预期。据悉,针对部分业务扩张过快的基金子公司,监管层近期已经打出“重拳”,如深圳某基金子公司部分业务便被强制叫停,而上海某基金子公司或将接到同样的处理意见。

  重副轻主折射对公募业务的漠视

  实际上,基金子公司疯狂扩大业务的背后,显现出基金公司对于公募业务的漠视。

  近两年来,国内基金公司扩容潮来袭,新近成立的年轻一代,对于传统的公募主业并没有太多热情。对于这些“后来者”来说,短期内确实很难在传统公募业务领域分上一杯羹,因此,“先攻专户,再谈公募”一时成为潮流。而在今年基金子公司成立之后,基金子公司更成为基金公司投入资源的重点区域。

  华润元大基金总经理林冠和剖析这一现象称,在新基金法实施后,国内资产管理进入混业经营与竞争的大资管时代,新基金公司的突围需要走聚焦与差异化道路。 林冠和认为,对于新近成立的基金公司而言,在主业的开展上,多数是刚性成本费用的开支,但主业所能提供的回报却多是不确定且负贡献的。而非公募业务,项目展开的刚性要求相对较小,短期内赚取规模盈利的机会较大,故多数新基金公司选择“轻主重副”的发展模式。 不过,林冠和的思路并非像多数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一样,放弃公募业务。相反,该公司旗下首只产品便锁定公募基金。林冠和表示,“公募业务是基础,我们肯定要把基础做好。”

  在与多位基金子公司负责人的交流中,基金公司对于公募业务使命的理解五花八门。有的负责人将子公司视为基金公司开疆拓土的利器,因此,不管什么业务,只要能拓展规模、能挣钱就做,注重项目的短期利益且常常忽视风险,对子公司的长远规划几无打算,弥漫着“短、平、快”的氛围;有的负责人则将子公司视为基金公司品牌的延伸。

  正如华润元大基金总经理林冠和所说,公募业务才是基金的根本。我们希望,在基金公司把精力投向子公司的同时,也能够真正地打理好自己的根基。

  记者 宁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省领导互“揭短” 习近平听4个半天
  • 体育恒大海报剑指中超3连冠 意甲国米逆转胜
  • 娱乐李双江首露脸:我现在非常不好不想说话
  • 财经调查称北京某养老院预订入住需要等166年
  • 科技揭秘手游托: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
  • 博客李天一同案律师:对判决结果非常满意
  • 读书被称为花神的处女皇后究竟是谁
  • 教育揭秘小升初考试禁令:长达十年失效史
  • 叶檀:中国必走大城市圈之路
  • 张化桥:谁夺走了企业家的快感
  • 陶冬:伯南克错了
  • 刘杉:宏观经济仍靠房地产维持
  • 王志乐:全球500大公司排名启示录
  • 林采宜:金融自由化是上海自贸区支点
  • 龚蕾:美国再面临公共债务上限挑战
  • 叶檀:如何征收遗产税?
  • 方泉:炒股要避开腐败驱动力风险
  • 雷思海:美联储完全退出QE起码要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