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
距离监管部门对上报的多空分级基金第一次意见反馈已过去两个月,至今在基金产品申报进度表中,接收反馈意见一栏中依旧是空白。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首次反馈意见并未被接受,备受关注的多空分级基金何时获批依然是个未知数。
“短期内监管部门或许不会受理多空分级基金的反馈意见,一哄而上的多空分级基金将难以获批。”一位业内人士日前透露。据其分析,反馈意见无法到达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基金公司没有按照监管要求完成修改和递交程序;另一种原因则是监管部门不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上报的多空分级基金即将达到6个月期限时,监管部门曾于7月18日向四家基金公司征询了反馈意见,这一举动在当时被视为监管部门对此类产品的态度。不过,根据最新的基金产品申报进度表可见,至今已过去两个月时间,首批反馈意见仍未到达监管部门手中。
“当时,我们按照要求准备了相关资料,涉及风控和投资者适用性等方面的内容。”一家上报了此类产品的基金公司相关部门人士透露,由于当时的反馈意见较为简单,所以公司对反馈结果心存隐忧。
一位资深产品设计人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一般而言,对于有反馈意见需要做补充的产品,基金公司通常会在一周之后提交给监管部门。“从工作程序来说,基金公司方面应该已经做好了首次反馈意见的准备,至于这类产品的反馈意见为何‘难产’,并不明确。”上市设计人员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上报通道中已聚集了20只不同标的和类别的多空分级基金,这些基金无一例外均处于已受理或是第一次意见反馈阶段。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微博]指出,受“光大证券”事件影响,监管层对这类产品的担忧可能加剧,并可能要求相关各方重新评价多空分级基金的潜在风险,进而影响此类产品的审批进度。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产品人员也表示,鉴于前期基金公司集中申报的多空分级基金存审批风险,目前公司已经暂停了此类产品的设计和申报计划。“当前的监管风向是对有风险的产品和项目有更高要求,这使得原来基金公司忙于各类创新的步伐或将减慢。”他如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