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猛走在冠军路上 王亚伟之后最强劲的基金经理

2013年08月02日 23:15  华夏时报 

  文/付刚

  “一名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两种品质:对潜在投资机会进行勤勉而广泛的研究,以及摆脱市场对‘热股’普遍追捧的影响。”

  这是素有“欧洲彼得·林奇”之称的投资大师安东尼·波顿的两点投资精髓,亦是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国内权益部总监助理、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经理杜猛最为推崇他的主因所在。

  2013年上半年,杜猛管理的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以41.55%摘得股票型基金半年冠军。更难能可贵的是,2012年上投摩根新兴动力也以27.73%的全年收益夺得第四名。

  这种连贯的佳绩并不多见。公募基金业素有“今年排名靠前、次年业绩垫底”的怪象,此前,能破此魔咒者几乎仅原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一人,杜猛因此被誉为王亚伟之后最强劲的基金经理。

  安东尼·波顿的推崇者

  钟爱历史类书籍的杜猛毕业于学术氛围浓厚、历史积淀悠久的南京大学,获得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其职业成长路径和大部分基金经理类似,从卖方研究员到买方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再至独立担任基金经理。

  不少投资者此前曾对杜猛仅任两年基金经理,就获得骄人业绩颇有几分疑虑。其实,杜猛在证券业的从业经历已逾10年。

  2002年至2007年杜猛先后任证券公司的研究员,其间,连续2005、2006年入围《新财富》“电力设备业”最佳分析师。随后,杜猛一脚从卖方踏入买方阵营。自2011年7月起,杜猛出任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经理,并开始其独立管理基金的生涯。

  谈论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和投资理念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基金经理的回答往往各不相同,彰显个性。

  杜猛最推崇的投资大师是安东尼·波顿。波顿是富达国际有限公司(Fidelity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董事总经理兼高级投资经理,其管理的富达特殊情况基金(Fidelity Special Situations fund)在近30年间年度回报率高达20.3%。

  记者了解到,波顿自下而上、勤于研究、集中持股、挖掘那些未来能成长的公司的投资方法和思路最令杜猛认同。而杜猛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更是深刻地将这些精髓贯穿于日常投资操作中。

  “我的投资风格以精选个股为主,如果认为一家公司符合我的选股标准我会长期持有,如果不符合,那即使是热点可能也不会考虑。热点的特点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盈利模式。这种投资模式就需要对公司长期趋势和价值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所左右。”杜猛向记者坦言。

  这番话中的核心要素,与波顿之投资要义高度吻合。

  “精选+长期投资”

  记者观察到,杜猛投资风格以精选个股并采取长期投资为主,尽量减少在行业轮动和主题投资上的参与度,且更多去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长期发展的潜力以及它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我看好一家公司会持有两三年、三四年都有可能。基本上前十大重仓股变动不会特别大,除非公司出现一些问题,投资前景或是公司自身治理出现问题,否则,我一般不会轻易变动它。”杜猛直言。

  记者注意到,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第一大重仓股大华股份已是连续两个季度获得加仓,在一季度加仓176万股后,二季度继续大幅加仓638万股,持股数量已至906.46万股;第二大重仓股国电南瑞也由一季度末的1150.53万股增至1884.76万股;歌尔声学由224.29万股加仓至631.74万股。此外,其余6只重仓股也在二季度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加仓。

  为何杜猛敢如此重仓自己看好的公司?他提及的“精选个股”到底遵循何种逻辑?

  “在选择上,我的前十大重仓股首先要符合基金契约;其二,所处行业必须是长期增长前景看好的行业;第三,要观察重仓股公司自身的竞争力。公司竞争力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我自己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盈利能力,最关键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而不是毛利率;二是标的公司的市场空间;三是其产品的可复制程度。”

  他向记者坦言,行业研究员的从业经验对自己选股的基本功有很大的锻炼。“从最简单的建立公司财务模型,到逐渐去做假设和预判,最终上升到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成长逻辑,都让我受益匪浅。”

  看好“内需”原动力

  在杜猛看来,市场未来仍存在结构性机会,今年下半年乃至近几年他都看好成长股的投资。从行业板块看,他相对看好智慧城市、传媒娱乐、生物制药、电子等。

  “未来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是内需,消费、医疗、娱乐、文化、健康等将成为拉动社会增长的更大动力。”杜猛向记者指出,房地产、基建、运输等相关板块可能会整体走低,但投资仍有结构性机会,例如智慧城市概念,未来几年可能会大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改善交通出行、提升社会生产生活效率,因此,智慧城市在未来将是投资中的一个亮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很多,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包括很多能够提供服务的投入。这些会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占到非常大的份额,也会诞生很大投资机会。”

  杜猛强调,消费增长也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三公”消费压制、高档消费压制会对民生的消费投入增加,带来医疗、教育等消费升级。

  “我个人感受非常深刻,两年前国产电影要获得一两个亿的票房都很困难,基本上上映的都是海外大片。但最近几年国产电影动不动就有四五个亿甚至十个亿以上的票房,说明电影院的数量已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电影也成为大众消费的方式。娱乐业、传媒业正在迅速崛起,未来成长空间和速度可能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重仓医药股,一直是杜猛的“法宝”。但医疗行业自去年始就出现了分化,如何应对此种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医药公司从事普药生产,竞争激烈,就会面临持续降价的风险。未来更多机会可能来自于创新药、特色药,能够不断研发创造新药的药企在未来才会存在更大的机会。”杜猛指出,有自身优势的中药企业或将是未来的一个相对较好的机会。同时,生物医药企业今年可能会进入爆发阶段,很多生物药企的很多药仍处于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在未来10、20年可能成为医药行业里增速最快的领域。

  此外,在电子行业方面,杜猛认为,近年来电子行业诞生了一批高速增长公司,且目前并未减速仍会继续上升。“甚至不排除在中国电子企业里面出现下一个华为或者下一个类似于三星[微博]的企业,这种快速增长才刚刚开始。”

  不仅如此,另一个投资转型的结构性机会是环保板块,从政策来看,杜猛认为未来对环保的投入会非常大,且持续性非常强。“政策投入会导致环保需求增加,对整个行业将产生3、5年,甚至10年的向上推动,会带来很大的投资机会。”

  杜猛同时提及能源结构的转变。过去,能源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量的 80% ,但煤炭污染严重。未来会对新能源给予支持,例如太阳能、风能,但受制于相关产业技术原因,其经济性尚未非常好;其他新兴或替代能源发展速度非常快,相关投资领域会诞生很多机会。“能源空间非常大,应该可以诞生非常大的公司。”

  杜猛简历

  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2002年期间任天同证券研究员,2003年至2004年任中原证券研究员,2004年至2006年任国信证券研究员,2006年至2007年任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

  2007年10月起加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任公用事业和电力设备行业的研究员、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经理助理。自2011年7月起,任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经理;自2013年3月起任上投摩根智选30基金经理、5月起任上投摩根成长动力基金经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上海高院调查5名法官被指集体招嫖事件
  • 体育世游赛-孙杨连超两人 中国4x200接力摘铜
  • 娱乐陈冠希方否认为还债狂接演出 称唱酬50万
  • 财经7000万嫁女山西煤老板如今日子难过
  • 科技摩托发布Moto X:主打定制与体验 图集
  • 博客任志强:潘石屹讲与我斗智斗勇的故事
  • 读书1949年后乱搞男女关系的三大高官(图)
  • 教育学生负担过重已成民族之痛 高考录取
  • 姚树洁:债务危机与地产泡沫的祸根
  • 徐斌:中国未来在体制内自然逆淘汰
  • 思朴:创新是A股最大的红利
  • 谢百三:中国房地产政策似有重大变化
  • 金岩石:国资的党性与寻租行为
  • 刘步尘:董明珠为何坚持不道歉
  • 张捷:中国私有化面临沉重历史包袱
  • 罗天昊:“大陆经济”走投无路?
  • 齐格:美国如何惩办丑闻企业
  • 叶檀:政府纵容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