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航:公募基金投资者观念更理性 行为更主动

2013年07月01日 15:18  证券市场周刊 微博

  调查表明,公募基金投资者渐趋成熟:对管理费的收取更理性,对基金资产的配置则更主动。

  【证券市场周刊】(本刊特约作者 王群航[微博]/文)前不久,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投资者情况调查报告(2012年度)》(下称“《报告》”),共有62家公募基金公司、3家第三方销售机构参与《报告》的前期调查统计工作,市场代表性很高。通过《报告》,可对截至2012年末公募基金投资者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即:观念更理性,行为更主动。

  对待管理费更理性

  《报告》显示,“投资者对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加权平均分为2.69,提高了0.29。有58%的投资者表示对向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比例较满意,并给出3-5分的分数,这一比例上升了9%。有41%的投资者认为在所获得的风险收益水平下,对向基金收取的管理费用比例不合理,给出了2-0分的分数。其中,对此非常不满意的投资者占8%。”

  市场上曾有一个粗略的数据,即八成左右的投资者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的行为不满。现在看来,过半数投资者还是理智的,毕竟,管理费是公募基金公司迄今为止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无此收入,公司将无法运转。

  2012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约为261.01亿元,认购、申购、赎回基金的交易费用约为142.89亿元,前者高出118.12亿元,在投资者亏损和盈利不多时,有些人的确会很看重这个巨额数字。但换个角度看:这261.01亿元或118.12亿元若分摊到22717.42万户基金账户上,每户又能得到多少呢?以截至2012年末主做股票的各类基金的规模总量为参照,其资产总净值如果平均波动一个百分点,则所有权益类基金资产净值将增加或减少178.59亿元,大于118.12亿元和142.89亿元。这表明做好择时与择基,理性、灵活地长期投资,是最重要的。

  2006年、2007年,主做股票的各类基金年平均净值增长率都翻番,公募基金公司未提取一分钱的业绩报酬,投资者也未给它们业绩报酬。基金公司遵守契约,理所当然;投资者闷声发财,天经地义。近几年,囿于基金契约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且基础市场行情不济,投资者亏多盈少,有些人就拿管理费说事,稍欠理性。

  收取管理费是双方事先约定的行为,是标准的契约型基金运作规则。公募基金可赎回,小部分人若既不赎回,又盲目要求得到正收益、高收益,十分不妥。

  截至2012年末,持有基金份额的个人有效账户数量为7630.14万户,占基金全部有效账户的比例为99.93%,因此,出现8%左右的少量杂音是正常情况。随着投资者的成熟,杂音会越来越少。

  基金资产配置更主动

  目前,市场上最热门的货币市场基金,无论进出,年度总量都超过2万亿元。这首先和此类基金免收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等项费用有关;其次,这类基金风险极低,自诞生以来仅有两个品种在两个交易日出现过亏损;再次,很多投资者的确把它们当成流动性储备工具,灵活进出,手法娴熟。未来,随着带有T+0特色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普及,换手量还会升高。

  债券基金的净认、申购总额也很高,且比2011年底有巨大的提高,说明债券基金已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它表明:第一,从投资者结构情况看,《报告》统计的结果是“个人投资者净认、申购额高于机构投资者”,说明以保险为主的各类机构投资者的长处还是在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第二,《报告》显示,40岁以上的投资者数量和平均持有金额都在上升,40岁以下的投资者则反之。从投资者的生命周期、年龄结构和风险偏好等因素看,正是这些中、老年投资者推动了债券基金的大发展。

  《报告》显示,股票基金和QDII基金都有不同规模的净认、申购,并且在投资者结构方面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机构投资者的净认、申购量大,其中股票基金的“机构认、申购净额661.67亿元,明显高于个人投资者的84.45亿元”。这表明,机构投资者较为看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专业化选股能力。

  混合基金是2012年唯一一个被净赎回的基金类别,估计与此类基金没有做好大类资产配置、投资运作特色不鲜明、长期普遍性地偏重权益类投资、收益不如股票基金、风险不比股票基金低等因素有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亚锦赛-中国男篮苦战胜哈萨克斯坦 视频
  • 娱乐李天一案细节:李首个施暴 女方夜场兼职
  • 财经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人闹得凶
  • 科技多部委摸底互联网金融:企业求明确监管
  • 博客琼瑶:《花非花》会是我封笔之作吗
  • 读书寻花问柳寻常事:文人雅士为何喜欢狎妓
  • 教育福建“被调包”试卷作文空白 考号有涂改
  • 石建勋:全球如何走出增长乏力困境
  • 张五常:谁是供给学派开山鼻祖
  • 叶檀:土地卖完才有真正的房产税
  • 冉学东:此轮刺激将效果存疑
  • 板桥老黑:独生子女政策可以休矣
  • 金岩石:危机已发生 钱荒是预警
  • 曹凤岐: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
  • 安邦智库:中国债务危机的情景分析
  • 罗天昊:中国改革战略的九大方向
  • 张庭宾:三重导火索或引发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