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业务开启三国杀 群雄逐鹿筹谋战国策

2013年02月25日 03:19  证券时报网 

  2月18日,证监会发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适当降低了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门槛,增加了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可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正式向基金管理公司以外的其他合格资产管理机构敞开了大门。

  在公募基金业务的“战国时代”,包括基金、证券公司、保险资管、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投机构等在内的各方将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日前,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就此展开探讨。

  券商:先观察观察 重在错位竞争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除非监管层硬性要求我们发展公募业务,否则我们目前只是抱观望的态度,先看看,即使以后发公募产品,我们也会重在展开错位竞争,和公募基金搞同质化竞争没啥意思,这也不是我们的强项。”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就券商资管来说,目前的集合理财产品和定向产品都是和公募基金相异化的业务,券商虽然在渠道销售上比起公募基金有优势,而且投研能力整体上也不输于公募基金,但如果是发公募产品的话,券商的一系列配套系统都必须重建或新建,这对于券商来说不是小的挑战。而且发行的公募业务到底在券商的收入中能占有多大的比例,目前也是未知数。  “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话,我们还不如不做。”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北京一家券商资管部的总经理认为,放开公募业务对于券商来说肯定是利好,“但路还很长,公募业务不是谁想做就能够做的,主要是资源不够。”这位人士表示,他所在的这家券商目前正“紧密锣鼓地准备公募业务”,“券商有销售渠道、产品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但关键是能否把产品销售出去。而产品能否销售出去,一是要靠市场配合,如行情好一些;二是需要人才储备和强大的后台、客服保障能力。“产品能否卖得出去,这是券商开展公募业务的第一关,而这第一关就会把很多公司难住。”这位券商资管部总经理表示。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部的内部人士表示,开展公募业务可以拓宽券商的资产管理领域,客户范围的扩大也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大资管”业务的平台基础,收入来源会进一步扩大,依照当前公募基金的管理办法,客户投资的最低门槛为1000元,而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资金门槛一般都为5万元或10万元,这将大大拓宽券商资管的客户来源,有利于券商盈利模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如果公募业务一旦完全放开,我们应该会第一批申请资格。”上述券商资管部内部人士还表示,由于业务开展需要一定数量获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投研人员,大型券商明显在人才储备上占有优势。至于产品类型,应该会有权益类的为主,毕竟券商在权益类的产品运作上有丰富经验,只是具体的产品设计还需仔细斟酌。

  保险资管开展公募业务最积极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根据《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开展公募业务的保险资管公司的标准由“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2个月偿付能力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降低为“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一个季度末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相比券商和私募,保险资管开展公募业务的积极性最高。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4家保险资管公司成为基金业协会的会员,这也意味着这些保险资管公司拿到了进入公募基金领域的资格证书。其中,人保、国寿、太保、泰康、平安等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都在积极筹备公募基金业务,国寿资管或将成立单独的部门从事该业务。

  “对于保险资管来说,公募业务可以提升收入来源,促进投资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当然欢迎,何况我们还有那么多优势,有钱赚谁不愿意干啊?”一家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资管进行公募业务主要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嫁接在集团原有的业务基础之上;二是单独成立一个部门。

  “如果嫁接原有业务之上,利益关系撇不清,也不利于公募业务开展,更大的可能是单独设立一个部门,这也便于监管,上报产品的程序也更有效。”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还透露,在产品布局上,由于保险资金一直以来在固定收益类业务上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同,而且保险资金的风险厌恶度高,固定收益类产品肯定是未来的一个主要方向。

  保险资管从事公募业务最大的优势就是庞大的营销队伍,北京另一家保险资管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券商和私募,保险资管背后强大的保险集团公司,营销人员庞大,这当然是一大优势,但这得看未来的资产管理发展格局和保险公司的定位,如果保险公司的定位是给客户提供产品超市的服务,资产管理格局混业经营的趋势越发明显,保险营销人员就有动力去销售公募产品,因为他的定位就是给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资产管理服务,否则,相比保险产品的高提成,保险营销人员可能没多大动力去销售公募产品。

  此外,保险家大业大,业务交叉密集,一旦保险资管从事公募业务,如何构筑防火墙,防止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也会成为监管层和保险公司着重考虑的问题。

  大型阳光私募磨刀霍霍

  证券时报记者 吴昊

  根据《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私募开展基金管理业务门槛由此前30亿降低至20亿。从今年6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可向证监会申请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重阳投资、星石投资、凯石益正、尚雅投资等一些出自公募基金的私募管理团队,对公募基金的投资管理特征、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等各方面较为熟悉,或将率先开展公募业务。同时,大型私募在人才储备、渠道建设、品牌建设方面也较为成熟,有利于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重阳投资总裁助理沈斌表示:“重阳投资达到了开展公募业务的资质要求,重阳投资这些年就是按照公募管理方式在运行,因此开展公募业务具备一定优势。但涉足公募业务发产品还取决于市场是否配合,能否为客户创造利益。未来开展公募业务初期还是以公募专户业务为主,以高端人群为主要客户,目前也在联系后台系统的合作方,为开展公募业务积极做准备。”

  星石投资首席策略师杨玲表示:“星石投资符合开展公募业务的各项要求和条件,会在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公募发行资格,目前在认真学习新基金法和相关配套政策,为未来私募新的发行模式下的托管、发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全面调整做准备,同时也在产品开发、后台管理、人才布局方面加快节奏,重点是解决营销和后台交易清算方面问题。”

  不少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私募参与公募业务初期,产品发行门槛不会降低。鼎锋资产总经理李霖君[微博]表示:“私募参与公募初期门槛可能仍是从100万起,相当于公募专户,但这有益于私募发展,一方面投资者人数限制放宽,另一方面业务模式和创新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例如现在通过信托购买私募产品手续复杂,而未来可以直接在网上券商系统中购买。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参与公募业务,目前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法规。”

  记者了解到,一些从未涉足债券基金的私募打算密集发行债券基金,短时间内将管理规模提升,以迈入发行公募产品的门槛。业内人士认为,是否参与公募业务主要看自身实力以及未来公司发展方向,目前市场中对公募基金浮动管理费呼声越来越高,如果从收取管理费角度出发去选择开展公募业务或许会适得其反。

  一些二、三线私募则对公募业务表现出谨慎态度,一位公司规模在20亿的私募合伙人表示:“未来进入泛资管时代,公募牌照的制度性红利大不如从前,私募发公募成本较高,况且很难维护,产品发行还要靠银行,大部分利益都被银行渠道拿走,因此目前先以观望为主。”

  基金制定新战略应对新挑战

  证券时报记者 杜志鑫

上一页12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解放军四总部明确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
  • 体育意甲-沙拉维德比处子球 AC米兰1-1国米
  • 娱乐曝李双江因子涉嫌轮奸气病送医 犯案过程
  • 财经大部制改革胎动:铁道部交通部有望整合
  • 科技三星正式发布Galaxy Note 8.0
  • 博客法制记者:炒作李天一涉嫌轮奸报道违法
  • 读书乱象丛生:全面盘点二战后日本历任首相
  • 教育吐槽90后女生恋爱起步价 你拖后腿了吗?
  • 育儿微博晒孩子竟被人贩印照片幼儿园接孩子
  • 西向东:拉动GDP不妨大力发展宗教经济
  • 陈虎:谁该为水源空气食品污化负责
  • 陈功:古巴游的社会主义漫记(图)
  • 朱大鸣:房价暴涨暴跌都可能会导致大灾变
  • 李迅雷:5%的GDP究竟是由多少人创造的
  • 陶冬:联储退出未至 股票牛气尚存
  • 姚树洁:2012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12大亮点
  • 郑风田:家庭农场发展不能垒大户
  • 章玉贵:美欧构筑贸易高边疆
  • 谢百三:房产税就是假离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