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利率市场化倒逼货币基金增肥

2013年01月26日 00:53  中国经营报 微博

  访易方达基金副总裁陈彤

  卢远香

  2012年基金规模排名战落下帷幕。易方达无疑成为其中的赢家:仅仅第四季度,易方达货币就净增460亿,而博时、广发、招商等公司的货基规模缩水百亿以上。

  在市场充斥易方达是否“以钱换量”“借货币充规模”质疑之际,可以肯定的是,在利率市场化加速大背景下,由于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优于银行零售存款利率的回报,货币基金扩容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部货币基金总规模比2011年底同比增长94%,这也直接导致全部货基占全部基金总规模的比重达20%,成为仅次于股票基金的主流基金产品。“这一增长趋势还将长期存在,将来出现千亿规模的货币基金也很平常。”易方达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分管市场的副总裁陈彤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称,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利率市场化倒逼的结果,固定收益类产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者的主流配置品种。

  据了解,过去两年,易方达货币规模已经从36亿增长至680亿。

  “货基规模仍将持续增长”

  《中国经营报》:每到年末是银行揽储的时点,货币基金规模通常会下降。但2012年四季度易方达货币为何反而实现了205%的增长?

  陈彤:去年整个三季度,易方达货基的规模都稳定在五百亿上下,只是到了季末银行揽储的节点,机构大量赎回货币基金,才导致规模波动。不过第四季度有一些特别,机构的赎回量比我们预期要小,过了季末节点,银行渠道又有一些增量,就把我们推到了680亿的规模。

  每年都有关于基金公司用货币基金“冲规模”的质疑。如果是冲规模,按照常理,这些年底“冲规模”资金年后就应该撤走,货币基金应该出现规模大幅下降。但实际上,易方达货基自1月份以来,一直都是净申购,现在是700多亿的规模。而且,行业内大部分公司在开年后的两周,也并未出现资金大幅撤离现象。

  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不可能得到大部分投资者的认同,货币基金的迅速增长也正是因为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优于银行零售存款利率的回报。这是去年货币基金迅速“增肥”的最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货币基金出现多种创新,例如“T+0”快速赎回等,这些创新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固定收益品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会是投资者配置的主流品种。

  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货币基金在美国诞生的时候,面临和当今中国类似的情况。货币基金发展过程中不仅行业整体规模迅速上升,也出现了不少规模巨大的单只基金。

  与全球市场相比,目前中国市场处在高利率环境中,融资成本很高,而居民存款受管制一直维持较低利率,银行间市场由此产生丰富的利差。而货币基金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一种途径。随着对货币基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参与到货币基金中的投资者和资金会越来越多。

  千亿“巨无霸”或将出现

  《中国经营报》:2012年三季末易方达货基受银行揽储的冲击,规模大幅下降。四季度末同样是揽储的时点,为何规模会增长?增量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哪些群体?

  陈彤:通常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在季度末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也就更考验管理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目前来看,货币基金在年末获得大量申购,主要原因还是投资机会好。年末资金配置效率高,因此货币基金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率,这对机构和个人类投资者显然有较高的吸引力。如1月份以来,由于接近春节,资金利率仍维持高位,货币基金延续较高收益率。我们可以看到,截至1月15日,3个月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仍高达3.9047%。

  此外,到了年底,大量投资者通过转换将资金放在货币市场基金里,这也是中国老百姓落袋为安的心态,习惯在年底结个账。我们看到很多投资者赎回QDII基金、债券基金后,暂时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就将资金放在货币基金。

  从增量资金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客户的增加。如目前规模最大的几只货币基金基本都不是银行系基金,这就排除了通过行政方式做大规模的可能。另一方面,应该是范围越来越广的机构客户,不仅有保险资金等传统主力,各类对公账户、券商场内资金等也参与进来。参与的投资者范围的大幅扩大,带来规模的自然增长。

  《中国经营报》:截至2012年底,前十大货币基金总规模达3539亿元,占全部63只货币基金5722亿元总规模的62%。一些“巨无霸”货币基金正在长成。货币基金竞争格局初成,其中一个方向体现为集中度大幅上升、大基金强者恒强。2012年底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大型货币基金就有12只。你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陈彤:货币基金有两点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收益率和规模的相关性并不太大,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货币收益率高,但规模可能并不大;二是规模大的产品集中在大公司。这折射出的是投资者选择货币基金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规模、流动性管理能力和业绩稳定性。

  一般而言,货币基金规模越大,越利于基金经理的价格谈判。实际上,规模大也可以保证基金有较好的流动性,面对赎回量较多的情况也容易应对,抗风险能力较强。这是资金倾向于选择大规模货基的原因。同时,大公司的产品线更完善,便于投资者在不同时点进行产品转换,这也会推动市场份额向大公司集中。

  长期来看,随着投资者对货币基金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基金整体规模会越长越大,但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升。未来,兄弟公司出现千亿规模的货币基金也很正常。

  “更关心留存规模”

  《中国经营报》:据银行渠道说,你们计划在2013年发行38只产品。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彤:我们是准备了30多只产品,但会根据渠道和客户的认同分批推出,不一定都在2013年发。新准备的产品中涵盖了权益、债券、商品等不同市场,在同一市场中又包括了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另外还有一系列的作为配置工具的指数产品,这些因素导致我们准备的产品较多。2012年是债券牛市,债券基金的发行非常火爆,权益类的销售则比较艰难。但我们推出的9只新基金中,有5只是权益类产品,涵盖量化、中小板分级、标普全球高端消费品指数以及H股ETF,首发规模不大,但全都取得了正收益。例如,量化衍伸基金去年7月成立至今半年多取得16%的回报,H股ETF联接基金去年8月成立至今收益达到13%。这些就是很好的种子基金,虽然首发规模小,但运作一段时间取得稳定业绩后,客户会慢慢认可,基金规模自然就会长大。

  《中国经营报》:相比首发,是否代表你们更看重持续营销?

  陈彤:持续营销是产品运作一段时间,有业绩基础后的销售,这对投资者而言更有说服力。有业绩历史记录的持续营销,规模增长会比卖一只新基金还要多。比如,最近一个月,易方达稳健收益的规模从6个多亿增长到13亿。最近两个月,沪深300的规模从60亿增长到90亿。

  新基金发行越来越市场化,首发规模的确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也更看重留存规模。随着2013年基金审批制的取消,基金公司都在大量发行新品,过于看重首发规模没有意义。将来,国内基金业会像海外那样,先做种子基金,等运作一段时间得到认可后,规模会慢慢做大。

  人物简介:

  陈彤,经济学博士。曾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主管、基金科瑞基金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市场总监。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分管市场营销业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阿联22分广东12连胜 老马单节20分北京胜
  • 娱乐甄嬛传“贱人就是矫情”整晕老美字幕组
  • 财经国企建言外储注资助其出海 称合情合理
  • 科技12306真实建站成本调查:2亿缘何变5亿?
  • 博客习近平接安倍亲笔信时说的两个字(图)
  •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
  • 教育留学投资十几万 海归回国做保安引争议
  • 育儿新西兰牛奶发现有毒物质或打击乳品行业
  • 陈伍胜:老女人独斗国会山一群老男人
  • 郑风田:食品安全能否迎来春天
  • 黄凡:淡定投资才会令你富足
  • 苏培科:中国需要对不动产进行大普查
  • 谢百三:牛市现象与感觉
  • 高善文:2012年4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评论
  • 成思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着力
  • 王小广: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三大转型
  • 李山泉:医疗保险成为美国另一个沉重负担
  • 罗天昊:大赦的重点不是赦官而是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