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假如你来当基金经理

2013年01月25日 09:19  中国保险报 微博

  □刘枭    

  提起基金经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都是宝马香车,纸醉金迷。倘若看过些金融相关的书籍或者电影,比如去年很火的《窃听风云》,大概能得出更进一番见解:一帮大佬围坐在赌桌旁边,操盘着股价的涨跌,予取予求,任意施为,就像电影里的“地主会”那样。

  的确,基金经理们在对财富的控制力上,远非平常人所能比,他们代表了某种市场潮流,引发跟风无数。在A股市场上,基金经理们的动向格外引人注目。每逢季报出炉,投资者们总免不了要去看看,各基金都入驻或者撤离了哪些股票。特别是那些明星基金经理,一举一动都被市场无限放大,甚至一句话能影响亿万资金。对于他们来说,财富、社会地位以及影响力,样样不缺,可谓资本市场的宠儿,风光无限。

  且慢!在你穿上西装,打好领带,忙不迭去当基金经理之前,首先得搞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表面的光鲜,到了骨子里,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亮丽。先读读这部极为写实的小说——巴顿·比格斯著《对冲基金风云录2》,再来考虑,也不迟。作者借男主角基金经理乔·希尔大起大落的一生,将对投资与人生的见解与感悟浓缩其中,寓教于无形。

  透过此书,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基金经理的荣耀。首先,有钱,非常有钱。依据书中的介绍,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基金规模挂钩——被称为“220俱乐部”,意思是,基金经理们可以提取基金规模的2%为管理费,投资利润的20%为酬劳。有钱之外,他们还有令人歆羡的社会地位。随着基金业绩的蒸蒸日上,乔·希尔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明星,他与他的合作伙伴甚至被邀请到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昔日的无名小卒,如今一飞冲天,成为了创造数字神话的对冲基金新秀、资深投资家的座上客、金融精英圈的圈内人。

  说到这里,动心了吗?

  但如果告诉你,为了成就上述的辉煌,乔·希尔几乎全身心扑到了基金上,甚至连陪伴妻子儿女的时间都没有,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有钱也没时间用,还会这样动心吗?倘若再得知,男主角的鼎盛时期仅仅维系了7年——这在对冲基金界已经相当长寿,然后便在金融危机中盛极而衰、迅速沉沦,乃至个人破产、妻离子散,所有的财富、梦想皆成黄粱一梦,又如何呢?金融业有句老话,爱一个人,就让他当基金经理吧,无数的鲜花掌声,还有数不尽的财富;恨一个人,也让他当基金经理吧,潮起潮落后,蓦然回首,人生匆匆,竟然什么都没剩下。基金经理这碗青春饭,可能并没有那么好吃。

  跳出对男主角命运的唏嘘,看中国基金行业的现实,又何尝不是这种冰火两重天?顺景时,比如2006-2007年的大牛市,当真为时代的宠儿,红得发紫,心比天高;而当行情不好,比如当前,好似坠入深渊般,精神压力磨人,心态很难平衡。不久前,市场传闻,某证券公司研究员前往基金路演,与基金工作人员产生肢体冲突,大概就是这种压力下负面情绪的反映。本书作者巴顿·比格斯(2012年7月14日去世,享年79岁),身为摩根斯坦利投资策略师、大型对冲基金TRAXIS的发起人,见惯了业内的大起大落,在书《序》中不无感慨地写道,“专业投资者,尤其是对冲基金人士……必须深刻地理解:他们注定要受到极端情绪波动和骄傲自满心理的影响。这两种顽疾对于他们的投资、对于他们与最亲密的人的关系,都会产生致命的伤害。”这也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危机后,金融业的社会评价大幅回落,各方都在反思,这个行业过往的发展是否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有趣的还有,研究表明,1929年大萧条后,金融业的薪酬水平并没有立刻下降(这与现在的表现如出一辙,也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诉求之一),但把时间尺度拉长,到20世纪30年代末,金融业的薪酬水平逐渐回落到社会平均值附近,并在之后的30年维持在这一水平。环顾左右,华尔街正经历金融危机后的又一轮降薪裁员,中国的金融业也处于相同的紧缩周期中,历史正在复刻。

  言及于此,你还愿意去当基金经理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澳网-李娜横扫莎娃 第3次进大满贯决赛
  • 娱乐于是之清晨告别 人艺演员鞠躬哀悼(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会签阶段 或3月出台
  • 科技诺基亚确认停止开发塞班手机
  • 博客李银河: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
  • 教育中国留学生哪些问题最让老外看不惯
  • 育儿双独夫妻因春节回谁家起争执离婚
  • 成思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着力
  • 王小广: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三大转型
  • 李山泉:医疗保险成为美国另一个沉重负担
  • 罗天昊:大赦的重点不是赦官而是赦民
  • 于刚:社交化购物是咋回事
  • 刘杉:日本挑不起货币战争
  • 管清友:中国会发生债务危机吗
  • 石建勋: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损人不利己
  • 朱大鸣:抛售豪宅是因为官场潜规则改变了
  • 倪金节:德国央行何以高调搬回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