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基金专户规模过小难以盈利 投资经理回炉公募

2012年11月07日 02:2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本报记者 江沂 深圳报道

  专户理财曾是基金公司新业务拓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基金公司专户管理规模低于十亿的比比皆是。由于规模过小难以盈利,原来配备的投资经理“梦之队”大部分回流公募,留下来的也是节衣缩食,尽量减少费用支出。

  采取精简战略

  正值年末,深圳某基金公司专户部门的一位投资经理正与猎头积极接洽,原因是他所管理的专户12月到期后难以延期运作,一旦如此,基金账户将清零,而公司新发专户的日期尚不可知,为避免赋闲命运,他打算另觅他处。“感觉各公司对投资经理的需求都不大,很多公司的专户规模都没过10亿,有些甚至已无专户,行业需求很小。”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的确,从今年各公司的基金经理任职公告看,原先一些转入专户的投资经理出现回流,其中还包括部分总监级别的投资经理,重新掌管公募基金。据了解,主要原因是专户规模增幅始终不大。2009年时,一些基金公司给专户配备了股票投资总监、固定收益总监及研究团队,然而就目前来看,这样的人员配备太过奢侈。以10亿规模的公司为例,若按业内惯例收取1.5%固定管理费,仅为1500万元,尚不敷行政、人力资源费用。由于市场长期处于弱市,有些混合型产品业绩报酬近两年为0,一些公司专户投资只留下股票投资总监一个光杆司令。

  信托抢客严重

  规模难以扩大,是基金公司专户的共同难题。混合型产品因为业绩无优势难以吸引客户情有可原,但是目前一些较受欢迎的固定收益专户也出现客户流失的情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类专户几个月收益就超过10%,达到目标收益率之后及时清盘,基金公司因此收取了较为丰厚的业绩提成。这一类产品由于处于封闭期,放大了运作杠杆,受到不少客户的追捧。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也了解到,此类产品的销售同样受到挑战,一些固定收益品种的信托产品以年化收益率10%来抢客,投资者通过信托公司的直销平台购入,减少了申购赎回费用,造成不少“一对多”的投资者转而选择信托。由于没有自己的渠道优势,深圳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放弃“一对多”业务,在特定客户资产管理方面,重新拓展机构客户,比如争取保险、养老金等机构资管资格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叶檀:日本恐龙倒地缘于岛国心态
  • 何帆:我和写作的半生缘
  • 吴玉慈:中美人民开车时间为何反向变化
  • 石建勋:热钱来袭 怎么看怎么办
  • 熊鹭:税收说明为何各级政府都爱GDP
  • 徐天舒:EMBA送房卡和基金老鼠仓那点事
  • 杨林:三一应当如何应付在美国投资受阻
  • 姚树洁:2012年是中国转折年
  • Kingsley: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是假象
  • 阿平:茅台成中国最好股票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