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亚伟奔私是真 其它都还只是个传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2日 02:40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刘明

  近日,私募行业最热门的事件莫过于被誉为“最牛基金经理”的原华夏基金(微博)副总经理王亚伟在深圳前海注册了私募公司。在今年5月离开公募之后,王亚伟的去向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注册私募的事情被证实后,关于王亚伟奔私傍大款、募资百亿不是问题、提前洞悉巨大制度红利复出抄底之类的传说与解读凶猛而至。

  其实,王亚伟的“奔私”过程节奏感很强。

  刚过不惑之年的王亚伟必定还想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作为最牛基金经理,投资是其强项,在离开业内最大公司、同时也是他奉献十三载岁月的华夏基金之后,再做投资,公募基金或许已经没有合适的平台,自己成立私募或许是其最佳选择。

  王亚伟选择“奔私”应该还有一个原因。王亚伟离开公募时表示,投资者对其所投资股票的过度关注,甚至出现王亚伟概念股,给他造成较大压力,担心普通投资者跟其选股出现亏损。而私募基金需要的信息披露相对较小,而且规模也比较小,可规避所投资股票被普通投资者过度关注。

  确定了“奔私”的方向,还需要掌握的就是时间。王亚伟的公司千合资本的注册日期为9月28日,距其离职已过了4个多月。在离开了工作十余年的公募后,保持一段静默,同时思考新的发展方向,几个月时间的调整节奏刚刚好。

  对于“奔私”的原因,市场传说,王亚伟复出是洞悉制度红利,来抄底的。从王亚伟以往的投资风格来讲,他更擅长自下而上选股,而制度红利属于宏观层面的判断。因而是否是提前洞察制度红利估计只有王亚伟自己知道。当然,目前A股整体估值确实不高,宏观经济也有企稳迹象,不排除股市可能在目前的底部区域出现反弹或反转,但将王亚伟“奔私”说是洞悉制度红利复出抄底则未免牵强。

  事实上,先于王亚伟,有几位知名公募基金人物的“奔私”也曾轰动一时,而随后的际遇也各有不同。幸运的有,前信达澳银投资总监曾昭雄,2009年小牛市初期转入私募,一路走来颇为顺当;悲摧的有,2009年8月转投私募的前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转私募后因涉嫌内幕交易被捕。

  王亚伟“奔私”了,市场如何解读都不过是一厢情愿。可以肯定的 是,私募界将会热闹起来。不过,投资者做投资切莫盲目,毕竟,王亚伟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正是他崇尚独立思考的精神。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我国舰艇编队首航钓鱼岛 距岛最近30海里
  • 体育WTA总决赛-李娜陷死亡之组火拼阿扎小威
  • 娱乐董洁发声明:潘粤明蓄意抹黑 嗜赌致分手
  • 财经10月上海车牌拍卖均价超6.6万元创新高
  • 科技谷歌数据中心探秘(高清组图)
  • 博客钱钟书鲜为人知的幽默 真正的高官气场
  • 读书荒诞律法:春秋男子“戴绿帽”必须忍耐
  • 教育大学楼管大叔语录“霸气侧漏”蹿红
  • 育儿宝宝没奶喝哭闹不休90后老爸报警求助
  • 健康敏感部位该怎么洗 为什么做女人更难
  • 女性童颜女星不老术 编辑精选大牌珠宝TOP 10
  • 尚品有腔调的少数派腕表 想当作家先喝酒
  • 星座测试你熟女吗 漫画:12星座御姐控
  • 收藏名贵古琴估价4亿 明代价值连城的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