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14年520名基金经理结束执业 80后仓促上阵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3日 04:11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基金经理是人前显贵,但是其中的压力,也是不足以为外人道。

  6月20日,富国基金(微博)连发两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而随着富国基金杨贵宾的离职,年内结束执业生涯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了4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0.5%。

  5月4日,有着14年基金经理生涯的王亚伟离开了供职多年的华夏基金(微博),曾轰动一时,至今还不知其将落子何方。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微博)中心数据显示,自1998年我国第一只基金诞生至今年6月20日,共产生了1255名基金经理,但有520名基金经理已经结束了执业生涯,占历史基金经理总人数的41.4%。

  “基金经理就像跑马场上的马,跑了一圈就归零,你去年做得再牛,明年你跌下去了,就不行了。”某大型基金公司一位基金经理无奈表示,可能就得自谋出路。

  而今,在任基金经理的执业生涯超过4000天的仅有3名,在3000天与4000天之间的也仅有18名。

  4成基金经理离开

  14年来的基金经理名单中,逾4成消失了。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自1998年我国第一只基金诞生至今已有520名基金经理结束了执业生涯,占总基金经理人数逾4成。

  结束执业生涯的基金经理中,执业生涯最短的是基金景福原基金经理林贤苏,实际操作只有31天;执业生涯最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王亚伟,实际操作4858天。

  “这次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对我的关注太高,让我感觉压力太大。”“基金一哥”王亚伟在召开的离职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解释。

  王亚伟的离去使得执业生涯超过4000天的基金经理只剩下3人,分别是汇丰晋信林彤彤、华安宏利尚志民和南方基金(微博)陈键。截至6月20日,上述三人的基金经理生涯实际操作时间分别为4912天、4755天和4328天。

  截至目前,公开年龄的基金经理大约为172人。其中,“60后”、“70后”、“80后”的人数各有24名、134名和14名。

  眼下的的基金圈子,“60后”基金经理俨然成了稀缺资源,而“60后”的女性基金经理更是凤毛麟角。

  在公开年龄的基金经理里,东方稳健回报债券基金经理杨林耘是唯一一位“60后”女性基金经理。目前,杨林耘同时担任了东方稳健回报债券基金和东方保本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任职以来的回报率为14.2%和5.1%,同类基金平均回报分别为16.8%和-14.9%。

  “60后”基金经理成熟稳重、经验丰富、风格稳健,但不够新锐,也有跟不上市场步伐的情形。

  在“60后”基金经理队伍里,掌舵海富通精选混合的陈洪和泰达宏利精选基金经理刘青山算是两棵“长青树”。此二人自2003年和2004年分别掌舵上述两只基金以来,回报率高达328.36%和363.89%,同类型基金平均回报为254.37%和283.8%。

  但除了上述二人外,其余有12位“60后”基金经理任职均在2007年以后,平均回报率仅约为-1.15%。

  尤其是大成价值增长混合的何光明、长城品牌优选的杨毅平和博时上证超大盘ETF联接的王政,三人分别于2008年1月、2007年8月和2010年1月任职基金经理,任职以来的回报率为-33.39%、-30.78.39%和-30.7%,均落后于同类基金平均回报。

  而今,基金圈的主流仍是“70后”。统计中的134名“70后”基金经理里,有11名于2005年和2006年任职,其中有10名任职以来的回报率超过了100%。剔除这10个“异常”数据后,剩余125名基金经理掌控了约306只基金,任职以来的平均回报率约为3%。

  虽然“60后”基金经理的整体业绩稍逊一筹,但是却没有时下备受弊病的“跳槽”陋习。统计的24名“60后”基金经理中,有16名只服务过一家基金公司,5名曾在2家基金公司工作。比较“出格”的是申万菱信(微博)新动力的欧庆铃和长城品牌优选的杨毅平,分别供职过广州证券、金鹰基金(微博)、万家基金、申万菱信和嘉实、鹏华、长城基金(微博)

  跳槽的主力仍是“70后”的基金经理,服务过2家以上的基金公司稀松平常。现掌管嘉实周期优选的詹凌蔚曾先后任职过融通基金、博时、长盛、嘉实等4家基金公司,信诚优胜精选黄小坚、基金汉盛贺轶、建信核心精选王新艳、大成行业轮动杨建勋等8名基金经理也先后在3家基金公司任职。

  “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吧!”一位基金经理对流行的“跳槽热”感叹道。

  “一般情况讲,跳槽的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业绩太差,混不下去了,二是工作环境等外部环境不适合,最后便是另一家基金公司给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80后”仓促上阵

  长江后浪推前浪。

  “60后”、“70后”与公募的逐渐决绝及新基的大量发行,使得“80后”新秀走向前台,他们与前辈们一样,经历了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的前期考验。

  “让年轻人做基金经理,对他们是非常大的考验。”一位年长的基金经理表示,“我们单位曾经让一个‘80后’试着担任了一段时间,没过多长时间再见他时,面容憔悴得非常厉害,据他说是失眠、焦虑、压力大,那之后没过多久,他就辞职了。”

  按年龄计,“80后”基金经理大约在30岁左右,证券从业年限也仅5年左右,他们中当初任职基金经理的时候仅有3年的证券从业经验。“80后”的能力和心智足以驾奴动辄几十亿的资金规模吗?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现任基金经理中公开了年龄并在职的“80后”有14位,共掌管了25只基金,规模份额逾520亿份,平均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为2.2年。任职时间最长的是汇添富成长焦点基金经理齐东超,将近3年。

  清一色的硕博、系出名校,同时偏向理工背景,成为“80后”基金经理队伍的一大特色。14名“80后”里有2名是博士,其余全是硕士,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微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比比皆是。

  “80后”作为新生力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统计显示,14个“80后”基金经理里,有一半掌控着分级基金和指数基金,另一半则掌控着股票型基金。

  “尽管从业年限不多,但是我们公司‘80后’基金经理的业绩还是不错的,投资风格并不激进。”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统计显示,14名“80后”基金经理任职以来的回报率平均约为0.8%,虽不及“70后”,却好于“60后”。自2009年10月便上任富国天源平衡混合基金经理的李晓铭,任职以来的回报率为14.76%,在“80后”掌控的股基里居首,也远超同类基金平均回报-4.7%;相比之下,2009年12月上任博时平衡配置混合基金经理的皮敏业绩则比较“烂”,任职以来的回报率仅-21.96%,在股基里垫底,落后于同类基金平均回报逾9个百分点。

  从投资风格看,皮敏比较喜欢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一季度十大重仓股排在前两名的就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另外有包钢股份厦门钨业中金黄金等有色金属股,还有苏宁电器(微博)海信(微博)电器等,重仓持股非常集中,关联度也比较高。这种风格被有些基金经理视为“大忌”。

  相比之下,李晓铭的持股就比较分散,十大重仓股几乎是一只股代表一个行业,业绩比较不错的万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吴印的持股也很分散。

  “自己选择的股票得成天盯着,特别是股东减持、定增等重要事项,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并导致挨骂。”上述年长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其经验,“另外还得跟上市公司打好交道,这些年轻人很难胜任。”

  或许因为工作经验不足、羽翼未满,或是尚未做出成绩,“80后”这一团体目前的跳槽率并不高。14名“80后”基金经理里,除了银华价值优选的倪明曾供职过大成外,其余的基金经理均老老实实地呆在了“老东家”。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