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车小婵
华夏基金(微博)与深交所合作的“恒指ETF”和易方达基金(微博)与上交所的“恒指国企ETF”两只港股ETF,有望在节后完成审批。酝酿近三年的跨境ETF终将破茧面世,其他追踪欧美市场指数的跨境ETF未来也将分批推出。跨境ETF这一投资工具打开了国内投资者布局海外市场的通道,对全球化投资与分散组合风险都具有战略性意义。
跨境ETF是指跨境跟踪其他国家或地区标的指数的ETF基金,如美国先锋基金在纽交所高成长板上市的先锋MSCI欧洲指数ETF,又如上文所提的拟在深交所与上交所上市的两只香港恒生指数ETF。跨境ETF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据晨星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4504只ETF分别在51个交易所上市,管理总资产规模约合2.33万亿美元。跨境ETF的规模占ETF总规模的约40%,其中欧洲市场跨境ETF产品占其ETF总规模高达60%,美英两国跨境ETF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也均超过15%。
跨境ETF与本土ETF一样,具有两种交易方式并存的特点,即投资者既可以在一级市场进行申购赎回交易,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所)进行连续的买卖交易。按照其运作模式,全球各地区跨境ETF可分为三类:自主设立模式、联接基金模式与交叉挂牌模式。
自主设立模式下,投资组合的构建一般通过投资标的指数成分股与少量相关的衍生工具来实现,这有利于上市地本地监管与培育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营能力,同时对本地基金管理人的海外投资、运作与风险控制管理能力有较高要求。美国市场上发行的跨境ETF一般都采取此种模式。
联接基金模式下的跨境ETF则通过直接投资于跟踪同一标的指数的一只或多只境外ETF来实现其投资组合构建,相当于基金的基金(FOF),简单易操作,但其自身表现过分依赖于境外主ETF,二次收费与管理也可能带来较高的跟踪误差与管理费用。目前加拿大与台湾市场较多采取此种模式。
澳洲与欧洲绝大部分UCITS III框架下的跨境ETF都采用第三种——交叉挂牌模式,即境外ETF获准直接在本地交易所挂牌上市,二者共享同一投资组合。对于法规允许的地区,此为最简便快捷的引入境外投资工具的方式,但也会带来本地监管困难与结算周期不一致的问题。
由于ETF的上市地与跟踪指数的成分股证券不在同一市场挂牌交易,二者在交易时区、市场准入、交易品种、交易制度、交收制度与管理、外汇管制等层面均可能存在差异,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自然也大于投资本地ETF。相应地,跨境ETF由于套利机制的效率较低,其整体折溢价水平也普遍高于本地ETF。
投资跨境ETF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中,首先是交割机制风险。清算交收的及时性和二级市场的卖空机制是ETF套利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套利交易中两个反向交易间隔的时间越长,投资者面临的套利风险就越大。由于全球市场存在时间差异,对于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收盘后发生的变动,跨境ETF难以在国内市场及时反映出来,使得投资者实现T+0套利模式较为困难,且投资收益也存在一定风险;其次为汇率风险,若所投资市场的货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将对基金收益造成负面影响,汇率大幅波动也会使净值波动加大。债券型ETF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因此投资海外债券市场的跨境ETF也面临利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另外,不同国家与地区在法律法规、税务政策上存在差异,例如要求基金缴纳一定收益税金,将导致基金收益下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