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端理财:监管政策应为业务创新留出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8日 06:56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每经记者 李听 印峥嵘 曾子建 毛晋楠 徐子莫

  沙龙话题

  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国内高端理财已然成为各大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如何在现有政策规则框架下推出更高收益更低风险的新产品招徕客户,亦成为摆在各大金融机构高管案头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深入探讨当前主要金融机构高端理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每日经济新闻》金鼎奖活动项目组特别采访了来自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以及私募的高管,畅谈当前高端理财的投资热点领域以及所处的政策环境,从而展现端理财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固定收益类表现尚佳

  NBD:您认为今年以来高端理财的热点投资领域在哪里?

  姚兵:我觉得热点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高净值客户希望有更高回报的理财产品;二是一些高净值客户也希望有一些适合他们的保本、增值型理财产品。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说,客户可以选择的产品还是很多的,包括银行、信托、保险等各个方面的产品。对于期望高回报的客户来说,可以在银行、信托、私募等领域做一些研究和分析,然后做出选择。在今年股市不是很好、影响市场的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高净值客户对保本、增值型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梁大伟:由于开放程度、信息渠道和投资产品的限制,很多高端客户比一般想象地更为审慎。总体而言,高端客户可投资资产中仍有近半是现金或存款,而其他较为热门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房地产、信托、黄金、基金等。如今银行对高端客户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加大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股权投资等个人无法直接投资的产品吸引高端客户;另一方面银行理财的相对安全性,令高端客户更愿意把钱交给银行打理,而避免直接进行高风险投资。

  去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国内楼市受限、股市震荡,高端客户投资渠道变窄,银行百万元以上的大额理财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几乎每周都有发售,甚至会根据客户提出的购买需求量身定制。

  杨玲:阳光私募仍然是热点之一,因为阳光私募天生就是和高端理财分不开的。阳光私募产品和其他类型产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高激励制度。灵活性表现在合同规定的投资标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流程比较宽松,有利于基金经理不受太多干扰地挖掘转瞬即逝的投资机会;高激励制度表现在私募产品一般都有业绩分成,且私募公司一般都是基金经理控股。

  在这个制度下,阳光私募更有动力挖掘更多的机会,冒收益配比更合适的风险。在这个制度下,私募容纳了各种风格的投资精英,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可能表现差异很大。因此,普通投资者很难有时间、精力和专业素质去辨别其中哪一个在什么时候更适合自己,这就需要私人银行等财富顾问人员给出专业化的投资方案。

  NBD:不同高端理财品种投资回报差异巨大的原因何在?

  姚兵:很明显的一个感觉是,基金市场较前两年的表现为弱。很多跟股票市场相关的产品,表现都不是很好,这个跟我们市场经济的周期有关系。

  梁大伟:如果我们把理财产品大致分为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商品类及其他类别的话,我们发现,近来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短期市况不佳,除固定收益类之外的其他各类投资产品大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收益水平很不稳定。

  但是我们最新的战略资产配置分析结果表明,从长远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的表现仍会超出预期。虽然短期波动性较大,但长期增持新兴市场股票对投资者而言仍是上佳选择。商品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个别商品的波动和不断变化的供求动态,对于该类产品要保持谨慎,短期内可根据市况战术性地配置部分产品。长期而言,黄金等贵金属应是不错的选择。对于高端客户群来说,固定收益类产品并非首选,但对倾向保守的投资者来说不可或缺,可从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债或企业债等寻找机会。

  范杰:对信托行业来说,我们有个简单的预测,明年随着密集兑付期的到来,房地产信托将开始放缓。而工商企业类信托明年将会更关注风险,产品将会有一个创新的过程,但也不会有今年这么火爆。随着股市回暖和经济面的好转,反而是阳光私募类将会有发展。还有另类投资,如艺术品和酒类,但今年这些产品创新不够,明年希望会有一个改变。

  市场环境制约理财市场发展

  NBD:今年以来各行业高端理财主要面临哪些发展瓶颈?

  梁大伟:市场环境是制约今年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乏善可陈,特别是A股市场跌跌不休,日本大地震、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下调、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等一系列消息使投资者信心连连受挫,加剧海外金融市场动荡。与此同时,国内通胀高企令实际利率持续为负,令投资者、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大的高端投资者,面临财富缩水的威胁。

  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不过4、5年的时间。从业务和竞争模式来说,相对海外成熟市场还有一定的距离。面对纷繁芜杂的理财产品,高端客户亟需专业的财务规划和投资策略建议与咨询服务,而非简单地比较单笔投资的收益。

  杨玲:阳光私募目前在高端理财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大量的财富顾问人群。最近以来,阳光私募领域中的倒神现象比较多,昔日的英雄纷纷倒下。从以激进风格著称的尚雅、泽熙到以稳健风格著称的星石,都经历了一个从全民崇拜到保留意见的过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你们也不总是英雄。我本人十分赞同这个观点,投资行业里面没有常胜英雄,如果有,也只是能够坚持而已,所谓水滴石穿。

  高净值客户应该做的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在每个领域中都使用专家。在资产配置方案中,应该咨询私人银行中的专家;在确定了资产配置方案后,应该把资产交给不同领域内的专家,并且严格限制他们的投资领域,绝不允许其投资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样才最有可能实现自己资产收益最大化。

  我国的现状是,大家都渴望找一个万能产品,在各种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能获得最好的收益。但从全球财富顾问事业兴旺发达的情况来看,这种产品是非常少见的。

  姚欣东:目前券商资管业务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人才资源缺乏,这也是业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这需要证券公司在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清晰定位的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业绩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凝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核心团队,将此价值观贯穿在整个业务流程上,并通过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将人员的绩效考核与其薪酬激励有机的结合起来,降低团队特别是核心成员的流动性。

  NBD:您认为今年以来高端理财面临怎样的政策限制?

  杨玲:从阳光私募行业来看,最大的政策限制是投资标的不够丰富。阳光私募最大的灵魂在于其灵活性,如果监管太过严格,或者投资标的不够丰富,必然限制其业绩表现。当然,监管部门肯定会担心,阳光私募的自由度如果过大,可能会让客户承担其难以预料的风险,从而带来社会的负面效应。我个人认为,政策从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促使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财富顾问团队规范化,帮助客户提高对产品的风险收益辨别;另一方面,适当放宽阳光私募的投资标的限制,比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以刺激阳光私募产生更多的投资风格,供客户选择。

  梁大伟:国内理财市场起步时间不长,发展却异常迅速。银行理财业务方面,据中国银监会统计,中国银行业在个人财富管理领域的资产规模截至2010年末已达1.7万亿元人民币之巨,较2005年底(市场起步之初)2000亿元的规模翻了将近9倍。如此迅速的发展,背靠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内投资者的资产规模扩大,更得益于这方面政策的放宽和支持。

  姚欣东:对证券公司来说,监管政策也是影响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实践和探索,监管政策也应随之有些改变,并为业务发展尤其是业务创新留出空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