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业绩寒流重塑行业生态 阳光私募遭遇成长阵痛

  2010年风光无限的阳光私募,今年上半年遭遇业绩寒流。

  去年阳光私募以9.41%的投资业绩,不但远远跑赢上证指数,还着实让公募基金“汗颜”了一把,行业规模也进入千亿时代。

  但今年以来阳光私募的“成绩单”却风云突变。截至6月30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超过900多只阳光私募产品中,上半年整体平均收益跑输上证指数。其中,近八成阳光私募产品为负收益,且约有6.85%的阳光私募亏损超过20%。

  业内将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归结于,A股市场今年年初以来反复震荡,持续低迷,这让本来就面临诸多瓶颈的阳光私募雪上加霜。A股市场投资手段有限,缺乏做空机制,在市场低迷时,要有良好收益非常困难。

  而且,今年上半年中小盘股以暴跌的形式“挤泡沫”也重创了部分激进的私募。在业绩压力之下,各种问题也随之显形:投资亏损出现清盘潮;阳光私募快速成长所依赖的银行渠道显现残酷的“双刃剑”效应,阳光私募生存公募化;曾同“打天下”的核心人员去职潮初现;产品发行困难,即使明星私募的产品也屡屡延期成立……

  但问题暴露的同时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业绩寒流逼迫阳光私募从片面追求扩大规模的“野蛮生长”中抽身,将主要精力回归至提高投资水平、建设核心团队、创新产品等方面。这一切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记者 屈红燕○编辑 毛明江

  上半年近八成产品亏损

  在905个阳光私募产品中,今年以来实现正收益的产品仅有182支,占20.11%;垫底私募则亏损严重,约有6.85%的阳光私募亏损超过20%,其中不乏新价值、尚雅资产这样的去年“明星”。以追逐绝对收益为目标的阳光私募开始遭遇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清盘、发行失败接踵而至。

  今年上半年的私募冠亚军均是新面孔:数君投资管理的外贸信托·博弘定向增发指数型基金1期取得了34.52%的收益率,摘得“半程冠军”;而呈瑞投资管理的兴业信托·呈瑞1期,收益率为22.56%,荣膺亚军。呈瑞投资总经理芮坤出身上投摩根,历任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基金基金经理、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基金经理;数君投资总经理刘宏曾创办过多家数字化财经信息服务公司。

  今年上半年的冠亚军产品均成立于去年,在新人崭露头角之际,部分老牌私募也展示了实力,如“重庆国投·金中和西鼎”今年上半年取得15.77%的收益率,排名第五,该产品曾是2008年的阳光私募冠军,基金经理曾军表示,上半年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大盘蓝筹股修复行情以及良好的风控机制。

  2009年的私募亚军“景良能量一期”今年上半年收益率为10%,排名第十六。景良能量的基金经理廖黎辉是一个趋势追随者,他的两种武器:一个是多年积累的宏观经济研究经验,一个是他自己独创的能量选股系统,前者用于判断“即将变化的趋势”,后者用于发现“趋势拐点来临的时间”。

  由于上半年小盘股以暴跌的形式“挤泡沫”,造成部分私募损失惨重,其中不乏知名私募。

  根据统计,上半年有64只产品亏损超过20%。2009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2010年的私募冠军世通资产、近两年的常胜将军尚雅资产今年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平均亏损幅度在20%左右。

  由于产品净值亏至不足原先八成,部分阳光私募产品在上半年被迫清盘。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的清盘主要包括以几种情况,一是产品到期清盘;二是由于看空后市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管理人选择的主动清盘;三是由于产品业绩亏损和管理规模过小被信托公司强制清盘。

  “两千万以下的要清盘。另外有的信托产品是有止损线的。就是你的单位净值跌到8毛钱或者7毛5。跌倒这个时候,就要求强制清盘。这样实际上是控制了下行风险。设置止损线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对基金经理也是很好的约束机制。”麦盛投资合伙人肖雄文表示。

  银行渠道成“双刃剑”

  从2007年到2010年,阳光私募发行的产品数量几乎以每年100%的速度成长,银行渠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业绩下跌之际,强大的银行渠道“双刃剑”的作用让私募坐立难安,陷入了“净值回落——被迫砍仓——净值更多回落——更多砍仓”的恶性循环。

  在阳光私募发展初期,客户主要以自有客户为主,这些客户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非常了解。这种基于个人长期信任的信托关系持续而稳定,客户多放眼长远,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赎回。

  但是随着银行渠道的介入,客户多是奔着私募基金经理靓丽的过往业绩而来,对其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并不熟悉,导致两者之间的信托关系非常脆弱。尤其是对于激进的价值型选手,更构成考验。由于银行渠道的客户以稳健为主,在产品净值下跌超过10%时就开始给投资经理施加压力,超过20%就赎回产品,阳光私募疲于应对,被迫陷入“净值下跌—砍仓—净值更大下跌—再被迫砍仓”的怪圈。

  在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净值之时,许多私募也被迫放弃了自己投资的理念,压力之下将仓位做成了“倒金字塔”。一位资深私募基金经理感叹道;“本来我们应该在指数低时重仓,指数高时轻仓,但现在却迫于压力,指数越跌越不敢重仓,指数越涨仓位反而越重。”

  其实价值投资或者趋势投资都是一种风格,无所谓对错,但当越来越多的私募迫于客户压力滑向趋势投资之后,他们随着趋势频繁进行加仓或者减仓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成本、交易成本也不可小视,造成整个行业的业绩也不可避免地趋向平庸。

  银行渠道“双刃剑”作用展现也迫使私募在反思,做大规模冲动明显减弱,主要精力回归到投资的主业上来。比如瑞天投资总经理李鹏就表示,目前仍专注于公司产品业绩的增长,有银行方面主动寻找合作,目前没有快速扩大规模的需求。更有甚者,2010收益排名前十的一家上海私募的市场总监表示,“与银行合作太麻烦,综合考虑,公司产品都是通过自己渠道发行”。

  在饱受压力之后,私募现在更愿意寻找适合自己风格的客户。在今年3月底的“第五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本报记者与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聊天时,一位听众冲到他面前激动地说:“我听说过你,我要去买你的产品,能否给我一个联系方式,我先投资100万元。”没想到罗伟广并没有积极回应,而是淡淡地说,“我今年做得不好,你要先多了解下。”

  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今年上半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他的个人风格是集中投资,而集中投资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高风险高收益,尤其是在熊市即将结束时,这类阳光私募的弹性非常大,涨得快跌得也凶。

  新价值的资产管理规模在2010年曾急速扩张,由于荣获2009年私募年度排名冠军,外加罗伟广本人明星般的路演号召力,一些不甚了解该公司投资风格的银行客户大量涌入。今年上半年由于中小市值股票暴跌,导致罗伟广管理的几只产品净值跌幅超过20%。

  对于普通的股民来说,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下,20%的跌幅或许并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银行客户来说,20%的跌幅无法容忍,客户施加的压力达到无法承受之重。

  年度私募冠军几乎都有“规模情结”。无论是2008年的金中和、2009年的新价值,还是2010年的世通资产,在规模急速扩张期,鲜有私募可以保持领先地位。但在过了规模急速扩张期后,也有私募可以卷土重来,比如金中和今年重新挤入前五名。

  在今年4月份对新价值公司走访时,记者了解到公司正要搬迁到一个更大的办公场所,要吸纳更多投研精英加入,公司目前的计划是稳定规模,重燃投资业绩。新价值能否重拾昔日风采,尚需拭目以待。

  核心人员去职潮乍现

  私募投资公司上半年出现了多起核心人员去职事件。分析人士认为,造成去职风潮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权激励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等。但据本报记者调查,随着去职潮给行业的警醒,私募行业已经开始重视股权激励,甚至部分私募计划推行全员股权激励。

  能够保障投资业绩的是人才,由于激励不到位,尤其是股权激励缺失,导致今年上半年私募界频现核心人员离职事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