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泉对佛学比较深入的学习,是1993年到广发证券之后。一次去韶关出差,他拜访了南华寺,参拜了六祖真身,了解了六祖惠能一生事迹,深受触动。回广州后,趁节假日,马庆泉陆续访问到六祖的故乡,参谒了国恩寺,以及在穗的光孝寺、六榕寺,开始认真阅读《金刚经》《法宝坛经》以及手头能收集到的佛学文献。
“我对佛学好像天生就有兴趣,可能前世是个和尚吧。”马庆泉微笑着说。工作上遭遇的挫折,也激发起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反思,他开始潜心学佛,发心读诵了《妙法莲花经》、《楞严经》、《心地观经》、《普贤行愿品》等佛典。
“我跟《金刚经》似乎有特别的缘分,心里烦的时候,读一读《金刚经》,就可以清静下来。金刚是无坚不摧的意思,六祖惠能就因《金刚经》而悟道。”他表示,“睡不着觉的时候,诵一诵200多字的《心经》,也可以静下心来。这不是迷信,修学佛典,对人的精神修养有很大帮助,对内心世界的建设也有净化作用。”
马庆泉也坚持静坐,“每天静坐一段时间,对强身健体很有效。刚开始打坐的时候确实是妄念纷纷,我的方法是用正念代替妄念,久而久之,脑子里就稍许进入清灵空明的状态,那是很有益的。”
近年来,他对道家也颇有兴趣,“许多道家经典,例如《抱朴子》、钟吕丹道等,体系都非常严谨。好几个道教的祖师如吕纯阳、陈抟、张紫阳都是在60多岁后,有了很多人生经验后觉悟的。”博闻强记的马庆泉,尚能背诵道家经典《黄庭内景经》。“科学研究到了一定的深度,与所谓宗教有相通之处,霍金的东西就接近宗教。”但他说,不可以用世俗的眼光理解东方文化,那是人类智慧的宝珠。释儒道三家,也不可厚此薄彼。不过,说起来,阅读道家典籍,需要更高的鉴别力,如若先读些佛学的东西再读道家,可能更稳妥。
已逾耳顺之年的马庆泉非常平和,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智慧,隐藏在他平淡的外表下。谈佛论道娓娓道来、绵绵不绝的马庆泉,已不愿再谈论基金行业证券行业的问题,他总是微笑着说:你还是去问林总(广发基金总经理)吧。也许真的是: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
笃信因果的马庆泉相信:“人善人欺天不欺”。佛教讲因果,最终的结果,也许已定格在起心动念的一刹那间,“要有好的果,就要种善的因”。
对未来有信心
小时候,热爱文学的马庆泉想当作家,他的家乡出过像姚雪垠、二月河一样的文学家。上大学以后想当理论家。“结果,作家没当成,理论家做了一半,没有股权的企业家也做了一半,就已到退休的时候。” 马庆泉半开玩笑地说。
身在喧嚣的资本市场,马庆泉没有放弃对写作的热爱,也没有忘记当理论家的梦想。2003年,身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的马庆泉利用春节假期,突击写了一本探索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小册子——《新资本论纲要》。该书以马庆泉自己和马克思对话的形式,总结了多年的思考,对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了深入阐述,无论对理论的探索还是在写作形式上都匠心独具。
“知识经济社会存在着知识、劳动、资本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及其相对应的三个基本的社会阶级。首先要搞清楚社会价值是由那些要素创造的,再确定所对应的社会阶级应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才会有明确的和谐社会蓝图。”谈起理论,马庆泉仍然津津乐道。
早在1989年,马庆泉曾发表专著《新短缺经济学》,当时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短缺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他有预见性地提出中国短缺经济时代将要结束。五六年之后,“短缺”真的从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完全消失了。马庆泉下海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是《我的市场经济观》,被收录进《中青年经济学家文集》。另外,他还主编过《中国证券史》等书。
学经济出身的马庆泉,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无保留地乐观。“1991年,我在俄罗斯往家里打电话,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排队等了一夜,好不容易那边的总机给拨通了,国内的总机却听不懂俄语,给挂断了。现在,全世界几乎都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他认为,今后30~50年将是中华民族比较扬眉吐气的时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观念也会出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虽然当下中国社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会在发展中改变,美国早期西部开发时,比我们现在更乱。我们应该对未来有信心。”
所有打擦边球的事都不能做
马庆泉18年证券生涯的经验教训是,“所有打擦边球的事都不能做”。从管理老基金开始,他特别注重法律法规。
在马庆泉看来,金融企业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将公司的约束机制变成铁律,这是金融企业真正的生命力。“要绝对讲诚信,有了大家的认同,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发展起来,靠混水摸鱼,赚一把就走,不可能在这个领域长期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发展。”
对于目前尚未纳入监管体系的私募基金,马庆泉表示:“外部没人管,自己一定要管好,一定要把公司自我的道德约束提到首位,在道德约束、自我约束上甚至要比公募更严。”
对于退休后的去向,马庆泉表示正在考虑中,也许会跟朋友一起组建公司。“如果组建公司,我会要求员工在二级市场的投资必须由公司统一运作,个人不能买卖股票。一定要一开始把制度设计好,如果没有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就不要走这条路。”马庆泉表示,也许会考虑成立一家全员持股的公司,让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一致,“我曾到加拿大、美国访问,许多知名机构都是全员持股,它们的生命力就在于全员持股。”当然,缘起性空,一切看机缘,他也很有可能什么也不做了,若是如此,上面的话就是他对朋友们的谏言。
在马庆泉看来,制度与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光有软约束不行,一定要有硬约束,要有条条框框。在买卖股票的限制、内幕交易的限制方面,私募和PE机构,也必须要有自己的、自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走出生命的迷局
不久前,看到一位业内人士的微博:证券行业带给大家生活的富足和巨大的压力,让人痴迷让人疲惫,需要多大的智慧才能跳出这个迷局?
在浮躁的证券市场、浮躁的基金业,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
在马庆泉看来,金融行业的人总在跟钱打交道,要有正确的金钱观才不迷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本书叫《忏悔无门》,讲的是一个人在抛弃了自己的义务,失去灵魂支柱时,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一屋子待泼的脏水。”
在广发基金每次年终总结会、新员工培训会上,马庆泉都会反复强调,应该怎么做人,应该有怎样的财富观,怎么看待人生的价值,怎么回报社会。
在董事长致辞中,马庆泉写道:“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首先源于其企业文化的兴盛;而一个企业的衰败,首先也是源于其企业文化的解体和变质。”
早在广发证券负责投行业务时,马庆泉就曾定下一个规矩:搞一个投行项目,就在当地办一所希望小学。“1997年被宣布免职的那天,我正在重庆永川给希望小学剪彩。”据介绍,广发基金每年在公益事业上也都有投入,2006年以来公司直接捐款800多万,还通过广发证券捐款1000万。“我们必须懂得感恩与珍惜。”多年来,他一直在广发基金倡导感恩文化。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会更需要精神的营养,马庆泉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多学习东方文化,“东方文化让人放松精神,平衡心态,还有像自然科学一样可以操作的方法,比如禅修、静坐、太极,都有益身心。”
马庆泉还向大家推荐南怀瑾老先生的书,“像我们古文底子差一些的,南老先生的书看起来不费劲。有一些人生的大道理,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有所启发,如果自己在修学,还可在他的书里找到修行的法门。 净慧、星云大师的书,也都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