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道富:长期的经济挑战和机遇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17:26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证券基金投资年鉴主办的2011年中国基金投资者服务巡讲大型公益活动暨纪念中国开放式基金10周年特别活动西安站5月14日举行,新浪财经图文报道本次活动。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先生演讲实录。

  陈道富:

  非常高兴能到西安跟大家共同分享,我的题目是“长期的经济挑战和机遇挑战”,这是一个中长期的问题,作为一个投资者更关注于短期的挑战,所以我跟大家讲一讲当前宏观的机遇挑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还会涉及到长期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对投资者来说,现在最感到头疼的是通货膨胀,中国今年所有的目的就是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当前首要的矛盾也是通货膨胀,这是今年经济的主要矛盾,中国今年的很多经济政策,很多的思考都围绕着通货膨胀来的,老百姓的行为其实也看到了对通货膨胀有所顾虑、有所思索。去年4月份公布的居民数据储蓄存款下降了4600多亿,为什么这么着急的追求时段的高收益?因为通货膨胀比较高,反映出了老百姓的通胀预期,因此通货膨胀成为当前经济里面一个核心问题。4月份的CPI是5.3%,比上个月5.4略有下降,现在很多人说会下来,因为现在看CPI是5.3%,老百姓看蔬菜、水果等等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其他领域的物价没有出现下降,怎么看待当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下来了还是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果我们最近从数据角度来看,同比是下降了,但同比是一个比较欺骗人的数据,特别是在经济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如果用总体数据来看,它会受去年经济的物价波动的影响。在往年4月份的时候蔬菜价格或者是生鲜水果价格都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降,整体的涨价会比3月份或者之前有所回落,所以从同比角度来看,它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说同比的下降,我认为反映的是去年4月份、3月份物价有所下降。但是比较重要的是4月份的环比出现了0.1%的增长,所以我们从环比增长来看,并不意味着说物价已经缓解了,我不认为物价过了这个高点,出现转折点物价就出现缓解了,我看到仍然有压力,因为环比还是0.1%。这个物价的涨价在哪里呢?4月份给大家一个很大的冲击,就是食品价格领域的涨价,通货膨胀是有所缓解,大家看到了蔬菜价格的下跌,但是非食品领域出现了比较快的上升,特别是居住价格,至少从统计数据来看,居住价格占到同比上涨的6.1%,个人的保健、医疗、个人的服务支出上升了3点多,还有2点多的增长。价格的增长从原来单纯的食品领域向非食品领域来扩散,不仅仅是在食品领域,可能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最近,个别省市报出来电荒,电的价格又有个紧张的态势,老百姓说这个电价不调整的话,这个关系就会持续,对电价的调整,对今后公共用品或者是这种要素价格的调整也有一定的预期,反映通胀预期仍然非常强烈。4月份的数据我们得不出来通货膨胀已经缓解或者已经回落了的数据,仍然出现高水平的因素,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通货膨胀依然是今年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另外,通货膨胀出现了一些新的局面,我们不能够仅仅再把通货膨胀看成就是一个食品领域的问题,它实际上有一定的扩散。另外,我们要看看未来的通货膨胀的走势,它的压力在哪儿,不仅仅是通货膨胀本身它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到,最近大中商品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一会儿暴跌,一会儿反弹,包括石油等都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货币上的因素,有需求面的因素,需求面跟中国有关,跟美国也有关,美国的经济没有那么强劲了,中国开始在紧缩,中国的需求也没那么旺,但是中东、北非这些地方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但是总体来看它是一个大幅振荡的过程。目前大中商品价格会出现持续的回落还太早,我觉得现在的依据还并不是那么充分,仍然要非常谨慎的来看待它大中商品的价格。美国会不会因此走入紧缩呢?不是说他们不扩张就紧缩了,美国现在也是很纠结的,一方面失业率还在往上走,就业数量在增加,为什么?因为将近两年时间很多人失业,这么久没拿到钱他就要进一步寻找工作,这样子失业率就上升了。一旦紧缩的话,中央银行不去购买美国自己发行的国债,这意味着国债的需求会一下子下降了,国债的收益就会提高,它的紧缩率就会非常高,好消息是它不再做坏事了,但是坏消息是,它不会这么快紧缩,有可能仍然会支撑,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中国国内虽然一直在进行货币紧缩,中国现在的货币对物价、房地产的价格有很强大的支撑,这又是一个货币的因素。中国现在的物价不能说全部是货币问题,它有很多结构性因素,中国成本物价就是成本上涨,这种增长方式要转变,会带来价格的调整,这种调整在物价上会表现出来,所以它有一些合理的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结构调整的一部分的代价,但是货币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实大家可以看到物价,包括工资的上涨,很大程度上由于生活成本的上升,生活成本很重要的是房价跟房租的上涨,导致了各种生活成本相对的上升,这样就会导致公司的价格上涨,公司各种方面的上涨,房价跟房租的上升跟货币是离不开的,有货币因素,所以说当前的物价有货币因素,而且货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完全是货币因素,这是对通货膨胀的一个看法。

  当前,物价是一个最核心的挑战,但是跟物价相伴的是经济增长。4月份反映工业增加值13.4%,出现了一个多点的经济增长的下滑。大家可以进一步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这种内在的动力来看,你可以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在往下走,从去年底开始,经济增长是处在一个下降的趋势。今年一个是房地产调控,导致了商业性的房地产投资出现一定程度的停滞或者舒缓,但是为了对冲下降,中央提出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4月份反映出来房地产投资仍然处在高位,保障性住房在对投资的支撑作用已经在经济的数据里面有所体现了,既使是这样,经济增长工业增加值仍然下降,企业的库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如果销售跟不上的话,就要有一个库存的处理,经济可能还会往下走。另外,固定市场投资里面,4月份里面地方投资的增长速度仍然比较快,这也反映出年初大家的担忧,就是地方的投资初衷,今年的投资初衷还是很强烈的,货币政策今年一直处在偏紧的状态,但是从地方的固定市场投资仍然是增长比较快,这实际上也对经济造成一定的支撑,4月份进口出现了快速下滑,也反映了中国经济需求的一个弱化。

  这里面实际上中国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一方面通货膨胀处在高位,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没有出现根本性的缓解,经济增长又出现下滑,原来认为保障性住房、地方的投资,对这种经济下滑的抵消作用已经反映进来了,但是经济仍然是在下滑。所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当前中国经济的下滑有一点正常的下滑,就是说对经济下滑怎么看?中国经济按照“十二五”规划里面,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就是7%,中国未来5—10年中国合理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多少?整体的结论是中国未来5—10年经济增长,改革开放30年平均9.7%的经济增长,会逐步下一个台阶,因此经济增长时段会往下滑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是经济增长向正常增长的一个回归,想要维持10%左右的增长是不现实的,而且成本很高,历史上有很多的教训,你要实现这个目标,无非是不断的用货币刺激。经济的下滑如果是合理的、正常的,但是从速度和幅度来看,就是硬着陆和软着陆的问题,就是正常情况下我经济应该回归正常的增长,真正回归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但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太快,就会出现硬着陆,就好象一辆车开的很快的情况下,一脚油门紧急刹车,很多事故就发生了,要缓缓的减速,这就是硬着陆和软着陆的问题,这也是国际上一直在争议,也是大家在担心的股票市场大起大落的问题。现在股票市场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没有明显的趋势,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短期的表现非常高度依赖于这个宏观政策的把握,今年的宏观政策的把握,需要进行一个艰难的权衡,是要经济增长,还是让经济增长的速度下滑,是要向货币紧缩,还是经济下滑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要把紧缩放开,如果经济会出现相对比较大幅度的下滑,紧缩的政策就会放开,因此货币政策一放松,会迎来新一轮的动荡。现在很多的经济增长是受制于经济的约束,比如说地方的投资,现在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是钱。又比如说现在的房价,房价现在有一种冲动在往上走,也是一个政策和资金的力量在这边。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判断,我在当前的经济增长情况下,我怎么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如果你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没有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跟以前10年,或者跟以前20年经济整个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现在的经济出现下滑的时候,需要用一些宏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使得经济更加平滑、更加平稳。但是如果你认为中国到目前为止,因为3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是一个长期经济增长的转折点,如果经济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经济增长要继续往下走,这时候的政策就不是简单的扩张,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你应该认可它,它的界限在哪儿呢?就是不要出现硬着陆,就是说在货币政策上面不要让银行的资金、企业的资金出现大面积的资金链的断裂,或者说在经济上出现一个大幅度的、最大幅度的经济下滑。只要不出现硬着陆的情况,就会维持资金偏紧的货币政策跟各种宏观的调控政策。欧洲认为说中国经济没有问题,中国这30年都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虽然磕磕碰碰,但是依然能够保持9.7%的增长,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银行体系一塌糊涂,最后中国还是过来了,78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崩溃的边缘,又挺过来了。外国认为中国还有想不到的方法就可以使得经济缓缓的过来,中国不完全是市场经济,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做,因此它在碰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它有一些额外的工具来运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