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基金 > 李旭利涉嫌内幕交易被调查 > 正文
《机构投资》 宁鹏报道
“许春茂不来上班已有一段时间了,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也另外有人选,”中欧基金人士证实。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11月,依然会在住所附近偶遇许春茂,对于被调查的说法,许春茂本人的回应,“自己没什么事情,只是有人对自己有意见。”
“有人跟他过不去”的许春茂,深深陷入了这场基金经理调查的洪流。
【去职中欧基金】
许春茂2010年4月跳槽中欧基金,拟任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要职。
半年过去,证监会的公示栏,一直没有许春茂的高管任职资格批复。而中欧的其他高管徐红光、唐步基的高管任职资格都已批复。
无论调查情况如何,许春茂与中欧基金的缘分已告一段落。
调查中,许春茂出现问题的事情发生比较早,离职时,案件还在调查过程中,并未有非常明确的结论,相关人士表示。
有人士告诉记者,许春茂本人状态不错,并未受到调查事件的影响。
泰信基金人士称:“许春茂2005年离开泰信,那时候的职位还是基金经理助理,为人很不错。现在这些未经证实的传闻,肯定给他本人造成很大困扰。”
许春茂在光大保德信任职期间,不但成就了光大红利2007年的辉煌,也让他被“中国金基金奖年会”评为2007年最具公信力基金经理。
“尽管大家在细节上有些差异,但无可否认,许春茂是比较有理念的专业投资人。”光大保德信某人士这样评价。
“许春茂人很豪爽,但有些傲气。”许春茂某圈内好友这样评价。这样有一定能力而又棱角分明的人物,难免会有些关系处理得不够谨慎。
直率的性格,使得许春茂有很多朋友,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对于许春茂内幕交易传言,光大保德信市场部人士证实:“证监会确实来调查过,不过结果一直没有定论。”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光大保德信不愿意在此时和许春茂沾上关系。
尽管如此,还是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这边确实也有些传闻,因为正在调查取证,不方便透露。”
有意思的是,在外滩中心47层,光大保德信会议室墙上的2010年迎接新年的familytree上,依旧贴着许春茂的照片。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许春茂,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新华百货”真相】
“许春茂的调查详情不清楚,”内部人士透露,“不过,目前外界质疑关于新华百货的内幕交易,在光大红利持仓后,光大新增长对新华百货的建仓,存在可以商榷的地方。”
有媒体指出,光大红利曾重仓的“新华百货”,可能涉及内幕交易。
新华百货为银川市区的百货公司,交易代码600785,其股东方物美控股在港股上市,交易代码为8277.HK。
媒体援引公开数据,2007年上半年,光大红利累计耗资669.9万元买入新华百货,卖出684.8万元该股,实现盈利14.9万元。
直到2009年上半年,光大系基金才再次大举进入新华百货。
光大红利在2009年一季度买入超过558万该股,持股比例占总股本3.23%,成为该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光大新增长又买入了近430万股,持股比例占总股本2.486%,为第五大流通股股东。
二季度,光大红利继续增持新华百货至602.5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3.486%;光大新增长则将持股数量下降至330万股。合计两只基金到2009年上半年共持有932.55万股。
鉴于光大系资金对新华百货的持有,加之物美回归A股的传言,有业内人士质疑光大系暗炒新华百货。
当时的光大新增长基金经理为钱钧。
据知情人士回忆,“光大新增长买入新华百货,记得是春节前一天,买后跌了一点,心里颇为不安,还是后来公开资料发现股东方高管正在二级市场增仓,才将心中的石头放下。”
记者注意到,光大红利和光大新增长对新华百货的持有,并未赶上它的大涨行情。从2009年8月20日开始,截至2010年8月19日,新华百货大涨177.85%。而2009年四季度末,新华百货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已经不见光大保德信系的身影。
光大保德信人士表示,许春茂比较注重调研,经常实地考察,并写下详细的调研报告。
“当年,许春茂还比较关注的磷矿资源的整合、行业轮换、新产品等,他本人管理得基金都仓位较重,公司的其他基金根据他的调研报告也买了一些,但并非外界传言的光大系炒作,”内部人士透露。
【“调研”王】
据透露,数年下来,郑拓的调研笔录厚厚一大摞。
在圈内人士看来,许春茂是为数不多坚持自己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
许春茂在泰信基金期间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当年他看好一个建筑上市公司,居然亲自跑到工地去调研,当时,市场上关于该公司的报告还非常少”。
记者注意到,该上市公司后面也成为了光大红利的重仓股之一。
据悉,对于当时光大红利的第一重仓股“云天化”,许春茂也曾数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辗转云南水富县调研。
尽管调研过程中颇多舟车劳顿,但“云天化”并未给予许春茂和光大红利带来太多惊喜,期待中的重组概念并未出现,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重仓“云天化”还对基金的业绩有了一定的影响。
据公开资料,许春茂各个时期的重仓股较为稳定,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证券等都被其长期持有。
2007年,许春茂风光无限,由于对市场结构性变动的准确把握,其管理的光大红利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达到175%,排名当年全国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前10大基金第5。
实地考察毕竟只能了解公司运营的某些方面,依照这些信息来决策,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风险。并且,何为正常调研?何为内幕交易?与上市公司交往的尺度问题也会让监管部门头痛。
“基金经理实地调研,可能更容易提前获取一些公司的经营数据。”某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或许,正因为对于调研的执著,让许春茂深陷“内幕交易”传闻。
随着证监会不断加强内幕交易的执法力度,实地调研无疑会更具风险性,指数化投资和量化投资等被动投资方式或许更容易为投资者所接受。
不过,某基金经理还是表达了目前的投资环境下对被动投资方式的一些疑虑,“模型驱动的投资方式因为缺乏对公司基本情况以及宏观经济的了解,可能将在业绩上承受比较大的风险”。
遗憾的是,这次被卷入漩涡的主角,是一个价值投资者的坚定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