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泽刚:流动性推升资产重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7日 17:13  新浪财经
李泽刚:流动性推升资产重估
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泽刚

  新浪财经讯  10月17日,展恒理财2010年第八届私募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以下为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泽刚演讲实录。

  李泽刚: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来宾,今天我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展恒在这里开的研讨会。今天人很多,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展恒理财在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客户群和投资业绩都在步步上升;另外一个原因,最近,特别是长假之后行情演绎得特别猛烈,有些突然,可能大家也很有兴趣在这样的时间点,大家共同交流。

  下面我会控制一下时间,简单概括一下我的投资观点和思路,在这里希望抛砖引玉,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的观点概括来讲,因为和聚投资比较年轻,管理产品到目前为止一年多一点,从2010年全年的情况来看,我这边仓位总体是在50%到60%的区间左右,一直没有满仓,一直到最近,国庆节前和后,现在已经满仓运作了。我觉得机会来了,我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比较谨慎,目前比较积极,我觉得正在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宏观层面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做投资你不考虑宏观,不考虑货币现象的话你看不清楚大的趋势。

  我的标题叫:流动性推升资产重估。这一轮行情的主脉络,首先是流动性的问题,我们今天可能主要要讨论一下流动性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轮驱动因素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和不利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没有,就是货币现象。并且我认为这一轮资产上升的主要推动力可能不再是房地产,在整个资产价格体系当中可能这一拨是以资本市场作为龙头。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

  首先,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回顾,过去一年多以来,和聚投资做的一些业绩和背后的思路。我们每个月有一个汇报,里面基本概括了我们思考的逻辑和观点,已经有十几期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重点布局,可能了解我们的投资者知道,我们布局了中小盘为主的。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很敬畏市场,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顺势而为,非常重要。年初我们布局了一些行业,包括医药,虽然是半仓左右,但是总的收益率令人满意。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首先看今年年初时候我们的思路,概括年初的观点,今年是一个以回归为主题的市场环境,所谓的回归,也就是今年的经济环境回归到较快增长的通道。二是由外贸依托型的转而回归到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以投资拉动的主线上来。三是政策回归,由09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到今年中性的货币政策。所以今年货币政策总的来说是趋紧的,这也是为什么上半年我总的比较保守的原因。四是关于物价的回归,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保持高速,温和的通货膨胀是长期伴随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常态。目前通货膨胀的水平逐步回升也是说走出了09年需求疲软为特征的。最后一个回归是关于资本市场的回归,经过了金融危机之后,09年大量的股票翻番了,指数也由一千多点涨到了差不多去年底的3100点。所以在这样一个比较浮躁的市场当中,中国的证券市场又回归到了长期萦绕它的常态现象,特别是产业资本对于重新回归到资本市场等于市场运行的规律,有些规则也在发生变化,融资和再融资都是今年的主题。

  我对2010年的判断指数是横盘的,但是个股是横流。上半场很多嘉宾谈到了,今年是结构性的牛市,并且我认为接下来的时间踏准市场节拍仍然很重要。所以2010年要取得超额收益结构很重要,个股的研究很重要。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确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观点比较清楚的,我看好行情。我觉得最近一两周的行情只是未来大牛市的开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两周以来的可以,这里有几个数字。我形容上周叫“棉花糖”行情,看起来很大,吃起来很甜,但是张嘴老吃不到。上证50上涨13%,沪深300上涨9.3%,看起来很光鲜,但是看个股数量,很多股票上周是没有涨的。中小盘指数跌2%。另外之前行业处于高板的板块也出现了回调,尤其是医药、商业、食品、饮料等等,都出现了阶段性的回调。我的观点并不是说未来这些板块机会没有了,只是上涨有先后,现在只不过还没有轮到这些行业类板块。

  总结起来讲,过去一段时间比较猛烈的市场变化应该叫调仓行情,风格转换非常的快,如果我们观察公募基金的话,可以看到上周200多支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只有3%左右,甚至很多基金如果配置的权重仍然没有调过来,反映慢,上周还是跌的。所以我觉得最近一周是“棉花糖”行情,可能还会延续。正是因为我对目前的行情持换仓行情的态度,所以我觉得行情还没有结束,只是开始,为什么?之前各个主流机构对于传统的大盘周期行业低配,所以行情一起来很多机构是被动的进行加仓,极端的情况下会剁掉它原来的小盘股,或者是单个权重不是很大的股票。这也是为什么在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会下跌。

  负利率环境如果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持续,并且加深的话,对于国内的资产价格体系都是非常大的提升,这些资金是没有地方去的,理由有几点:第一点,我们会考虑视野放宽一下,国庆节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大家回顾一下。国庆节前A股市场非常低迷,成交量也非常低迷,很多人提前放假了,很多个股也在阴跌,节后再说。但事实上就是在国庆期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海外市场。我们看为什么这一轮最先涨的是资源品,棉花、农产品大豆、铜、黄金,能源价格看原油,都是在那段时间大幅度增长,所以直接推了国庆节期间周期股的价格,这些大家都体会得到。为什么涨?其实就是因为美国挑起来的,大家最近讨论很多的,汇率之争也好,货币战争也好,原来是故事,现在我觉得是现实。为什么最近大家一直讨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各个国家都在演绎。

  十月初,伯兰克提出来要把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在十一月份进行集中的讨论,它的规模和它的幅度进行集中讨论,央行发行货币,把这些资金直接投入到市场当中,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知道,在09年年初奥巴马刚上来的时候,号称要把美国的经济从金融危机推动起来,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非常艰难,最重要的指标是美国的就业率情况,长期维持在9.5到10之间,美国人是很难受的。所以降低本国货币是提升本国制造业的一个捷径,传统来讲他可以调利率,但是现在各个国家现在实际上已经处在负利率环境之下,或者叫流动性陷阱。美国的基准利率到0.5%以下,日本到0.1%,降不动了,直接调货币。这样一方面解决了美国人的就业问题,因为对美联储而言,货币政策的核心无非就是就业和通胀,而现在美国的通胀水平还是很低的,十年期的国债利率再创新低,所以给他一个非常好的理由。第二个理由,美国是现在全球最大的债务国,通过美元贬值实现它的转移,金融危机的历史问题因素,减轻本国政府的偿债负担,美国人非常自私的。但是美国有这个政策,各个国家其实也在推进。

  我们知道,日本也是在国庆节,十月初提出来要发行35万亿日元计划,其中60%到70%都会投到国债市场,所以各个国家都在试图压低本国利率。所以目前利率战争和汇率战争已经在各个国家蔓延,包括巴西和泰国都意识到了,现在就剩下欧盟。在这种趋势之下,人民币是跟着美元的,这样的话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大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直接推动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所以首先到国内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

  第二点,刚才讲的逻辑其实就是人民币对外升值趋势,第二点就是人民币的对内贬值,通货膨胀还在蔓延,接下来的一轮通货膨胀我们相信可能并不是由于需求暴涨拉动的,可能更多由于成本需求推动的。国内的各种要素上涨,包括工资上涨,包括土地租金上涨,另外加上最近大宗商品的推动,PPI上来之后,你的CPI是有一个渐进推进的过程。所以预期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通货膨胀水平肯定下不来。市场预期九月份会到高点,接下来会逐步有所回落,但很可能这一轮大环境来看非常有利于物价上涨。同时,在通胀的预期之下,刚才考虑到人民币对外升值的目标,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偏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有所改善,或者有所缓和,也就是说之前我们一直很担心的加息的问题,短期可能加不了,因为一旦加息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很矛盾。所以这轮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正在进行,推动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综合刚才的两点,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负利率环境之下,流动性的去向是我们关注的要点。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是整个资产体系当中最大的,其次是资本市场,但是目前的时间阶段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对房价的打压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所以这些资金很可能会寻找别的途径,我觉得首选一定是资本市场,理由很多,为什么?我们首先看国内的指数,目前的指数仍然是处于历史高点的一半多,仍然是拦腰斩断的,并且大量股票是15倍收益率,尤其是蓝筹股,金融股仍然有20%左右。所以整个资产价格体系当中,房地产市场已经创出新高的情况之下,资本市场是吸纳资金很重要的渠道。所以这拨行情顺势而为再重要不过了。

  最后,投资的一些主线,我觉得这拨行情不要去找过于边缘化的一些资产,寻找主流资金的流向。主流资金流向未来一段时间有几个思路,从刚才的思路来讲,上游的资源品,三季度报行情,估值修复,“十二五”规划,应该是下一轮市场关注的一个主题。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顺序应该是倒过来的。所以这一轮行情有先后,上周没有涨的板块,还有没有涨的板块,我觉得不一定急于去追涨,市场现在非常快,主流机构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洼地,没涨迟早也会涨起来。

  后面一个图表是关于目前估值水平的行业比较,我觉得或者要从低估值的角度理解,这些资金先是填坑,把坑填掉,所以到目前为止金融、地产、建筑、石油、石化等等,机械、汽车几个行业。一会还有小范围的讨论,我们再更多的交流,谢谢!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