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组当诱饵推高股价 个别私募被疑暗藏内幕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6日 07:48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陈致远

  私募基金正在做一门“发财”的生意。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近来有私募基金通过潜伏进一些ST股,然后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联系,意图主导重组,通过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消息推高股价,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同时获利。

  低位进入“忽悠”重组

  一家私募基金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现在已不太参与二级市场,目前正在做一门“发财”的生意。

  据该私募基金相关人士介绍,他们的生意就是找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忽悠”控股股东低价收购一些资产,然后将这些资产卖给上市公司。收购资产的时候PE可能在五六倍,以现在的发行情况看,卖给上市公司的PE至少也在二三十倍。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私募基金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前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该上市公司股票,同时和控股股东联手收购资产,再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只要涉及到资产注入,股价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大幅上涨,私募基金既在一级市场赚了钱,也在二级市场上赚得钵满盆满。

  据介绍,这类私募基金瞄上的上市公司,一般情况下其主业经营比较惨淡,反而是控股股东看重壳资源价值,或者卖壳,或者自己主导重组,最终使这些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证券时报记者从另一私募基金处也获悉,该私募基金通过研究发现一只比较“干净”的ST股,随后在二级市场大举增持,但是绝对持股量控制在举牌红线5%以下,在该私募持股量增持至4.9%左右时,该ST股控股股东发现了该私募的动向,于是找到该私募老总电话,问其意欲何为。

  上述私募基金老总表示想买壳重组该ST股,而该ST股控股股东告诉私募基金老总,请他不要打这家公司的主意,控股股东正打算重组这家ST公司,向该公司注入矿权。随后,该股股价在二级市场一路上扬。

  记者了解到,该私募已运营3年左右,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之外,还有不少实业资产,只要有“干净”的壳,他们就想买下主导重组,最终达到推高股价的目的。

  游走在法律边缘

  私募如此操作,是否涉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也表示,这些操作确实会或多或少触及内幕交易,规避策略就是将时间拉长,他们持有一只重组股的时间一般都会在一年以上。

  广东经天律师事务所郑伟明律师表示,目前看,上述操作确实是处在灰色地带,这些私募先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一定的股票,自己又有实业资产,确实也想进行真的重组,虽然重组并不一定成功,但由于这些私募基金有重组的实力,上市公司一旦有重组消息,股价往往会闻风而动,私募基金提前买入的股票会获利丰厚。

  从实际情况看,在市场向好时,此类重组往往会是股价的催化剂,但这些重组的背后,往往也蕴藏着风险。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相关人士表示,2007年曾有一家颇具背景的公司主导某上市公司的重组,在重组消息的刺激下,基金、私募等一批机构投资者冲入该上市公司,股价不断上涨,随后该上市公司果真停牌重组,但是不巧的是,在停牌期间,2008年A股大幅下跌,等到该上市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复牌后,该上市公司股价下跌惨烈、连续跌停,套牢了一大批赌重组的投资者。

  深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他们在调研上市公司时,也发现过此类情况,一些资金实力比较强的私募基金,事先潜伏进一些ST股,然后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联系,意图主导重组。部分私募基金干脆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合谋重组事项,然后发布消息,等待二级市场股价大幅上扬后,再和控股股东实行利益分成。甚至有私募基金意图联手公募基金共同在二级市场拉抬股价,谋取内幕交易带来的灰色利益。

  “这显然是有违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公募基金应该规避此类非法交易。”上述投资总监表示,一些私募基金其实根本不是用真金白银重组ST公司,而是利用重组的虚假消息散布于二级市场,然后为自己捞取利益,投资者应该仔细辨认。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