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冲基金敲门热谋中国股指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6日 23:14  经济观察报

  田芸

  在股指期货登陆国内A股市场之时,潜伏的海外对冲基金大鳄们,正逐渐浮出水面。

  带着上百个套利模块,瞄准股指期货上市初期的套利机会,对冲基金只待政策通行证。衍生品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在股指期货身后,期权、汇率、利率期货等,这无不令全球对冲基金兴奋。

  同时,在国内诸多私募基金及产业现货投资者中,本土对冲基金正在纷纷涌现。

  海外对冲基金潜伏

  韩裔美国人PaulKIM一年前开始频繁往上海跑。Paul投资期货20余年,是美国知名度颇高的对冲基金经理。2008年,Paul创立了对冲基金MisfitFi-nancialGroup,据其中国合作伙伴介绍,目前其运作资金约为3亿美元,且投资业绩在业界较为突出,根据Bayclays统计,Paul管理的一只农业商品对冲基金Calatrava,在去年5月创下了67.84%的收益率,在此类基金中排名第二。

  在上海注册了一家投资公司,建立起一支不到10个人的小团队之后,Paul将其在美国开发并使用的约120个套利模块带到了中国,并想办法将一小部分资金“挪”入中国用于相关投资测试,并搜集中国市场各种相关信息,并将目标投资品种的数据导入上述模块进行测试。

  半年的时间里,Paul证实了自己的一些交易模块在中国的商品市场中可用,而他最翘首期待的,还是中国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这一天。“期指的套利空间和前期的单边市,他都非常感兴趣。”上述Paul的合作伙伴透露。

  但由于外汇管制和对外资投资金融市场的限制,Paul面临着资金问题,他决定在中国境内募集人民币进行今后的对冲投资。他向中诚信托公司提出发起一个信托产品,但由于银监会的政策尚未允许,以信托平台发行阳光化产品的道路暂不通行。

  但是Paul相信,股指期货上市之后,种种政策限制会加速松绑,那时他要成为第一个做中国期指产品的对冲基金。

  实际上,Paul只是众多在中国股指期货上市之际奔向中国的对冲基金的一个代表。3月上旬传出消息,由数学家大卫·肖(DavidShaw)创建的对冲基金DEShaw将在上海设立办事处。

  据悉,数家大型对冲基金已开始扩展在亚洲的业务,其中包括GLG、摩尔资本(MooreCapital)和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FundManagement)这些大腕。

  “国际对冲基金在中国早已非常活跃,但之前他们多偏向于投资PE,而且很大一部分对冲基金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主要是做市场而非投资。”中国对冲基金中心研究部主管锐衍表示。而目前,锐衍接触的多数对冲基金在指期货上市之前表现出极强的投资兴趣。他们通过注册投资公司或与国内期货公司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并多聘用中国人作为模型总监,让本土投资高手提供盈利逻辑,然后用模型加以固化。

  同样是因为资金跨境流动问题以及投资限制,他们也都像Paul一样做好准备并时刻观望政策放行。锐衍指出,“他们最想在股指期货上市头一两年抓紧运作。”

  “根据香港和台湾的经验,股指期货上市初期具有12%到35%的期现套利机会,年化收益率可达40%-100%。而在股指期货上市两年以后,套利机会变明显减少,年化收益率则降低至5%-10%。”首创期货副总经理程功表示,这个诱惑空间让许多对冲基金抓紧布局。

  本土对冲基金崛起

  “对冲基金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北京证监局副局长孙才仁指出。而这个“主力军”将如何构成?锐衍分析,从国外对冲基金、本土研究对冲的私募以及做产业现货的投资者中,将产生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对冲基金”。

  实际上,国内早有部分机构投资者在商品市场上对冲套利,甚至有私募把股票和商品期货配对运作取得超额收益。在狭小的衍生品空间里,他们进行着简单的对冲基金运作。上海一家期货私募青马投资内部人士透露:“我们的确是想往对冲基金方向发展。股指期货上市首日已经出现了不错的套利空间,我们做了很成功的几单。”

  此外,被业内称为“中国本土首家对冲基金”的上海博弘资产管理公司,从2005年开始利用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和净值之间的偏差进行套利,之后又涉足商品期货、权证等高频交易。该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未来公司运作的资金有1/3要转移到股指期货市场中去。

  投资同质化时代终结之际,私募基金中的一部分必然将成为未来的本土对冲基金。

  锐衍认为,有着丰富的商品期货经验产业现货的投资者也是潜在的本土对冲基金经理。当金融期货品种上市并逐渐增多之后,他们很容易抓住机会成立对冲基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