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姿态开放 心态冷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3日 04: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孔维纯

  “早上期货公司就打来电话了。我们开户是肯定要开的,但不用那么急,我们不打算做第一批冲进去玩的人。”一位私募基金投资总监22日表示。私募基金被市场认为最适合、也最需要股指期货的群体。大多数私募基金将投资股指期货,不过,他们的心态颇为冷静。

  不急于开户

  “股指期货是一个投资工具,并不是一个投资机会。这个工具我们肯定要有,但也不用那么急,不用像对待4万亿元投资那样立即动手去找市场上的‘金子’。”一位从公募基金转投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说,先要研究一下信托契约,看有没有与从事股指期货投资相冲突之处,如果有,就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修改契约。“一步一步按程序来吧,我们希望稳妥一点。”

  在股指期货投资方面,上海汇利资产管理公司算是做到了“未雨绸缪”的一家。公司成立后几个月就开立了期货账户,将少量资金投向商品期货,已经运作了一两年。该公司一位基金经理表示,现在离股指期货交易可能还需要三个月时间,交易后,他们会先观察,再谨慎地介入。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本月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有70.96%的私募表示会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推出做准备,不少公司发行的产品中都为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预留了空间;25.81%的私募采取观望策略,只有3.23%的私募表示不考虑参与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

  多持理性参与态度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几乎所有的私募表示未来会参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投资,但大多数表现得极为冷静和理性。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近日走访了多家知名私募管理人,在信托契约限制、管理人参与意愿及相关人才储备等各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调研。从他们获悉的情况看,虽然多数的信托计划书在投资范围项中都给股指期货等留有了余地,不存在契约上的障碍,几乎所有的私募表示未来会参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但大多数极为冷静和理性。有的表示,需要时间对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细则进行琢磨;有的担心交易系统的交易效率及核算精准度;有的谈到利用杠杆放大风险敞口之后的风险控制问题;还有的坦言,要抵御股指期货所能带来的投机套利的诱惑。

  关于期货人才的储备工作,部分私募认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有经验的期货从业人员,况且优秀人才价格不菲,所以未来可能主要由基金经理亲自操作。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介绍,不少私募基金经理确实持有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参与过商品期货的投资,或曾在香港等海外市场运用过对冲工具,不过,目前国内阳光私募管理人真正有海外对冲基金运作的并不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