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交所筹设捕鼠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2日 04:09  21世纪经济报道

  穆云

  本报记者日前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处获悉,鉴于目前老鼠仓行为的频繁曝出,交易所层面正在积极研究建立相关模型以监控老鼠仓行为。

  “目前,上交所正在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准度’努力。”上述人士指出,交易所的上述举动是监管部门牵头研究如何监控老鼠仓行为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7年基金业暴发性增长之时,就如何防控老鼠仓行为,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措施之一就是“通过完善交易所监控功能和监督托管人履行共同受托人义务,不断完善异常交易监控体系,力争做到对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但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监控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已经发现的六起基金老鼠仓案件均是事后查处发现,而非来自一线监管部门的“异常交易监控体系”。

  立足“主动发现”,而不只是现在的事后查处,是交易所交易所层面目前之所以积极研究建立相关模型以监控老鼠仓行为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操纵市场等证券违法违规方面,交易所的监控系统可谓居功甚伟。

  “交易所有交易所的难度,做老鼠仓一般不是自己的实名账户,目前市场上有效账户有七千万,老鼠仓账户掩埋在这些账户之中,而且不只做基金交易的品种,也做其他品种,从技术有客观难度。”前述人士表示,比如此次三起老鼠仓案件是派出机构要求交易所协助调查,如果不是此种针对性调查则交易所也不会掌握相关老鼠仓情况。

  实际上,交易所层面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关模型,通过设定一定的指标预警,即相关指标达到某个预警点时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就像目前对操纵市场类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一样。比如监管系统中突然有一个单子进来突然把价格改变3%,这个系统就报警,而交易所负责实时监控的团队就会点击进去看交易现场,是谁做的,如发现可疑就把账户调出调查。

  “价、量方面的指标是主要依据,证券品种有价格,有成交价格和量,发现明显异常,就会报警,还有一些行为,比如利益输送,固定账户之间老是收益人是一个,损失人是一个,根据价量及交易行为等等一些东西来设计监控系统相对容易一些。”该人士表示。

  不过,老鼠仓如果单从价、量变动这个维度来考量并不是太容易,因为先于基金买入某股票,未必一定会造成该股价格异动。同时,该人士认为,如果想从身份的角度更是不太容易,比如境外大多是实名账户,但我国开户环节是实名的,但使用过程不一定是实名的,所以建立模型很困难。同时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有一些目标不太好实现,“几千万账户的数据量,谁有问题谁没有问题这没打标签,针对性不强。”

  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目前该监控模型的指标选取尚未有最终定论。“从交易所层面来说一直在关注,并逐步提高模型的精准度,这些工作都在做”。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