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斌:量化基金要用严格的尺子衡量整个投资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 17:27  新浪财经

  主持人乔旎:非常严谨的一个模式,慢慢慢慢一步一步筛选。这个市场上大概有4只这样的量化基金,能不能先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其它这几只基金究竟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新浪视频 媒体来源:

  刘斌:从我们市面上目前几只量化基金的情况来看,大家的基本思想都差不多,全程采用数量化策略进行理性的投资。从具体的实践上来讲略有差别。比如我们采用自下而上的选股的方法来做,也有一些基金偏重于采用自上而下配置的方法去做,方法千差万别。

  主持人乔旎:总体理念是一样,只不过大家在选择方法上会有一定的不同。

  刘斌:对,具体方法有差异。

  主持人乔旎:这只长盛基金跟其它几只相比有没有比较明显的异同?

  刘斌:首先,这个产品的特点,精细量化、瞄准红利是我们这个产品特点。量化我们强调的就是客观理性的投资方法,坚持按照严格的策略规则,在价值层面深度挖掘,而且整个投资风格偏向于价值层面,整个流程比较透明清晰。

  红利是具有较高安全边际,较低风险的价值投资。我们把这两个加起来,量化红利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客观理性的价值性风格的资产配置工具。我们这个基金和其它几只基金对比来讲,共同性大家都是数量化策略的基金。差异来讲,我们的风格更鲜明,我们的风格是具有显著的价值特性,是比较明显的。同时我们采用的方法也相对透明一些,大家比较清楚其中的整个流程。

  主持人乔旎:您刚才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一句是“瞄准红利”。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究竟怎么样瞄准红利?

  刘斌:当时选定瞄准红利,首先是基于我们对价值因素的认同,我们通过我们一些A股模型,对过去A股市场做了详细分析,因为股票市场运行受很多因素影响,有人可能看这只股票的估值因素,也可以从成长因素入手,也可以从市值特征、交易特征等等入手筛选股票。但是我们分析诸多不同的因素,我们发现这么多年还是价值因素稳定性最高。所以,我们最终这个产品才决定从价值因素入手,去进行一个深度的挖掘。

  我们根据现在一些经典的投资学的股利折现模型,可以看到一个企业长期的投资价值等于它未来现金红利的折现。同时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也反映了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状况。同时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也决定了这个上市公司和投资人利益的一致性。从这些角度上来讲,我们认为红利是反映企业价值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我们就以红利为核心构建价值型的选股体系。

  主持人乔旎:您刚才也提到价值型的选股体系,因为是价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我们也知道资本市场千变万化,选择这种稳定的也更有规律可循。长盛量化红利策略股票型基金投资范围究竟是什么地方?

  刘斌:我们的投资范围具体来讲就是一个标准的股票型基金,股票的比例从60%—95%,债券是0—40%。但是因为我们这个基金偏重于价值,我们叫量化红利,要保证最后股票资产中有不低于80%的股票资产投资在红利股票上。

  主持人乔旎:与传统的指数型基金相比会有什么不同?

  刘斌:数量化投资是建立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相对而言我们更关注组合的总体特征,而不是太关注于个股。从我们组合的总体特征上来看,它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指数,大家可以看到它会有非常高的股息率,比市场的分红派息要高,比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低,成长性也会比市场总体的成长性要好。同时,我们还会对风险做一定的控制,保证和市场风险偏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是这样的特征。

  相对而言指数基金是完全复制指数,这是指数基金的特点。主动型基金,因为采用的策略不稳定,也导致它的投资风格总体不稳定。而我们的投资风格是长期稳定在刚才所讲的特征上,就是较高的分红派利,较低的估值,较好的成长性。

  主持人乔旎:刚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您说到瞄准红利,红利根据哪些指标能够判断出选择公司?

  刘斌:我们考察红利股票不单看分红派息水平,同时还结合它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做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同时我们结合分析师的预值预期,目的确保我们所选出来的这些红利股票不仅是现在,而且在未来也会有良好的分红能力和分红预期。

  主持人乔旎:是不是说不仅仅同时依靠这样一个模型,还会有自己完全的一个判断?

  刘斌:不是判断,预值预期也是来自于专门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主持人乔旎:之前大家会在那儿争论量化型的基金,觉得这个基金可能有最大的一个特点,它是依靠模型来走,但可能相比较传统的基金而言,我们更多是有基金经理的个人判断。从您的角度来说,哪一种可能会更好一些?

  刘斌:每种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从量化的角度上来讲,它是一个客观性和理性非常充分的一个品种,它采用的策略规则也是比较严格的,是纪律性非常强的一个品种。量化基金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它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是比较强的。为了修正这个缺点,我们会积极不断的通过历史数据检验和分析,改进我们的模型,提高我们这个模型对市场的预测能力。

  主持人乔旎:这是不断的一个改进模型的情况。其实争议也确实是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很多会认为比如现实世界是很复杂的,机器无法代替人的判断。还有人会说机器完全是能够很理智的做这样一个事情,不像人会带有很多人为因素。其实我觉得每方面都有每方面的好处,更多要去选择一种很适合你的投资方法、投资基金。

  长盛我们知道在产品创新上一直是创新不断的,给我们介绍一下长盛金融工程和量化投资团队。

  刘斌:长盛基金是最早设立金融工程和量化团队的基金公司之一,早在2005年我们公司基于长远战略发展的考虑设立了独立运作的金融工程部,负责数量化投资策略的研究和产品创新的一些工作,这些年来看我们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首先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量化投资的策略和经验,这些经验目前在指导着我们现有基金的运作。

  另一方面,我们在产品创新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这是我们在产品创新上取得的成就。长盛量化红利策略股票型基金是我们在数量化投资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尽量在这块领域有一席之地。在长盛量化红利策略基金之后还有更多创新性品种推出。

  主持人乔旎:现在长盛旗下有哪几种类型的基金?

  刘斌:从长盛基金公司来讲,1999年成立,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我们下面的基金覆盖从封闭式到开放式,有两只封闭式基金,开放型基金有证券型、股票型、混合型都有。同时我们还是社保基金管理人,管理着6、7只社保组合。

  主持人乔旎:是不是您做量化基金对于行情不用太过分关注,而只是依赖这样一个模型?

  刘斌:我们会尽量依赖这些模型去做,但是如果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有可能也会有人为介入的情况。比如在一些异常极端的情况下,模型可能并不能及时反应过来,也会采取人为的情况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比如像2008年对冲基金还有公共基金在08年8月份损失都非常惨重,原因就在于大家采用共同的策略和共同的风险模型,如果风险爆发,大家可能会集体损失比较惨重。我们会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但是在我们的实际运作中,应该完全以模型为主导,通过定期的修正和检验我们的策略,这是我们主要的事情。

  主持人乔旎:还是以不断的修正和检验。我们想问一下量化基金严守纪律是如何做到的?因为作为一个人,很难不受到这样一个市场波动的影响,怎样能完全按照模型去操作?

  刘斌:量化基金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做量化策略的时候,已经把整个策略规则制定得非常清楚,比如设定各种比较充分的买入卖出条件,对股票有详细明确的评级,整个流程都是完全清晰可把握的。我们按照这样一套严格的策略规则去做,就能确保我们在整个投资过程的纪律性。如果说你按照传统去做,因为它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尺子去衡量、去把握,所以它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受情绪化的影响是非常重的。而我们应该有一个严格的尺子在这边放着衡量我们整个投资过程,所以相对而言我们更加理性、更加严守投资纪律一些。

  主持人乔旎:量化投资会如何更好的控制风险?

  刘斌:从我们基金的角度来讲,我们是从两个角度控制风险。首先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我们会用多种指标监控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动态调整我们基金在股票、债券、现金上的配置比例,从而能够规避或者尽量避免大的系统性风险出现,提高我们资产配置效率。第二,从选股的角度出发,我们在选股的时候会非常关注一只股票的波动率,特别是下行波动率,这样我们选出来的组合将具有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波动率特别是下行波动率非常低,这样它的下行风险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回避不少损失。

  主持人乔旎: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损失。刚才听您也谈了这么多,您觉得我们哪一类的投资者朋友更适合量化投资基金?

  刘斌:从我们的策略来看,它是一个中长期的策略,中长期的表现应该是能够较大概率战胜市场,投资周期时间在1到2年以上的投资者,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关注我们这只基金。

  主持人乔旎:风险承受能力。

  刘斌:对,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标准股票型基金,属于高风险、高波动的品种,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主持人乔旎:相对来说这只基金的周期还是时间比较长,大家一定是有一个很长的持有基金的心态。另外,大家可能更多也要有一个风险承受能力。您觉得这种股票型基金是不是会比别的股票型基金风险更小一些?

  刘斌:其实从风险总体上来讲,大家应该差不多。但是因为我们在选股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下行风险比较低,相对来讲我们整体组合的风险应该是略低于现在市场上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水平。

  主持人乔旎:应该以更长期的角度看现在的市场,也更加提早进行布局。好的,非常感谢刘斌先生做客我们的新浪聊天室,同时感谢网友的参与,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再见!

  刘斌:再见!

  (聊天结束)


新浪视频
媒体来源:
播放视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