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感叹:“6000点是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点位”
黄婷
6月22日下午,国泰君安中期策略报告会在深圳华侨洲际酒店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一则短信的流传,让会场的气氛顿然凝固。
同在会场的深圳东方港湾投资董事总经理但斌也收到了一位君安老同事的短信——“杨骏因肝癌一小时前去世。”
“错愕!惊叹!悲伤!完全没有心事再听报告了,匆匆离去……”作为杨骏的旧部,但斌当天傍晚就在其博客上写下沉痛的悼文,感叹“一个‘时代’结束了”。
国内私募界元老、君安系领军人物杨骏在其“不惑之年”——44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而其传奇的一生也将成为中国投资界浓墨重彩的一笔。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杨骏的逝世让整个私募界甚至投资界都备感失落。一位君安的旧部用“天妒英才”四个字感叹杨骏的早逝。
1989年,杨骏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招商局投资公司做投资和企业分析。一年后,杨骏转到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先后担任总经理秘书、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等职务。据称当年深圳证券市场三分之一的新股发行由特区证券公司承销,杨骏几乎包办了特区证券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编制。
1992年,杨骏受张国庆之邀加盟君安证券,先后主管发行、交易、投行、研究、并购,数年间即升到君安证券总裁之位。在君安证券6年期间,杨骏带着“将君安打造成中国摩根士丹利”的梦想,屡开业界先河。
有业界人士回忆到,当时在张国庆、杨骏的带领下,君安证券以区区1.08亿元的注册资本,斩获超过40亿元,把当时华夏、国泰、南方等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大券商远远甩在身后。“当时的杨总,可谓意气风发。”一位君安旧部说道。
杨骏在担任总裁期间的另一项创举就是创办了君安证券研究所。当时的国内证券行业并不重视研究,杨骏开创了国内券商研究的先河。但斌那时就曾在君安证券研究所工作。
据业界人士回忆,那时年仅30岁的杨骏,“英俊潇洒,气度不凡,颇有少帅的风范”。并指其当时虽然年轻,“但言谈举止却颇为老成干练,下属对其极为敬畏”。
在国内的私募界,很多至今非常活跃的私募精英都出自杨骏的门下,例如东方港湾的但斌、天马资产管理公司的康晓阳、尚雅投资的石波等。而今国内资本市场最活跃的一支力量“君安系”,也大多是杨骏的旧部。业内人士都将张国庆、杨骏当时成立的君安证券称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黄埔军校”。
1998年,“君安事件”东窗事发,国家审计署完成对君安的审计,君安MBO(管理者收购)被曝光。2000年,张国庆入狱,杨骏虽然被免于追究刑事责任,但其国际投行梦就此终结。
转战私募
一年之后,杨骏重出江湖,跳出“投行”梦想,转做“买方”。
2001年,杨骏在香港成立晓扬投资管理公司,主要投资于香港股市,在2001年至2007年期间,晓扬投资的年均投资回报率都在30%以上。
2006年10月,在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一年之后,晓扬投资开始进入A股市场,率先在平安信托发行了证券类私募理财产品平安晓扬信托一期。该计划最低认购金额为200万元,起始额在当时中国同类型的信托产品中最高,总共募集了1.21亿元。
2007年2月28日,“平安晓扬二期”又募集了1亿元,杨骏的显赫经历,让其旗下的私募基金的资金规模也都是国内私募界的“大哥大”。
当时的杨骏对A股充满信心。他曾在2007年的时候说:“今后一二十年,我和我的团队只看中国。”
但接下来的2008年大熊市则给了杨骏很大的打击,虽然他在2008年3月份参加国泰君安大户策略会的时候曾以“2008年最好的投资策略是‘不投资’”一语引得全场愕然,然而他的判断却不能让他在大熊市中避免损失,2008年,杨骏旗下2只在港基金亏损57%,3只A股信托产品亏损56%。
今年4月,晓扬投资向客户宣布易手旗下3只信托产品,转由私募机构淡水泉公司代为管理,并对媒体表示:“内地的投资方式不适合我,我们更擅长投资港股。6000点是我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点位。”当时杨骏的做法让许多业内人士颇为不解,而今看来,杨骏定是在知晓了自己病情之后才作出上述安排。
但斌也写到,易手旗下信托“并非杨总的性格”, 而今杨骏去世噩耗传来,但斌感叹道,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否则杨总这样一个经历风雨的人怎能轻言放弃。
杨骏在君安的一位旧部对CBN记者说,杨骏在君安担任总裁的时候,就已经对其肝病有所听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抱病工作,而且他对待工作认真是众所周知的。
不少私募人士也表示私募行业也属于“高压”行业。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面临产品排名和业绩压力,私募基金经理白天要看盘、晚上要作研究,周末的时候还要经常出席各种报告会和推介会,休息时间很少,难保不会影响健康。但也有些私募基金人士由于投资风格的不同,注重长期投资,较少关注盘面动态,因此在工作之余能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