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中国私募证券基金报告(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0日 11:02  新浪财经

  七、2008年私募产品成立的情况分析

  截止到2009元月,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总共收集了181个非机构化且投资门槛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信托产品信息,这些产品当中,最早成立的是在2003年8月1号,最晚成立的是2008年12月1日,详细请看图表1: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03、04、05年成立的产品每年只有一个,而大部分的产品都在07-08年这两年时间成立的,其中08年成立的信托产品就有84个,同比2007年增长了27%。从信托产品的成立数量多少来看,是跟上证指数的走势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2003-2008年期间上证指数的走势,如图表2:

  从两个图表可以看出,2007-2008是股市最火爆的时候,各投资管理公司也借势通过信托公司大量发行信托产品,所以信托产品的数量在这段时间增速很快。

  八、详解2008年度1-12月份信托产品成立情况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股市暴跌,中国A股市场哀鸿遍野,沪深300指数从年初的5340点一路下滑到1817点,跌幅竟达65.95%,荣登全球跌幅榜之冠。私募产品业绩也随着大盘大幅度下滑,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也随着投资者的购买欲望降低而逐渐减少。从一月份成立的18个,到12月只成立了1个,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直接影响了信托产品的发行,详细请看图3:

  信托发行数量和沪深300的指数走势来比较,如图4

  从图3和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托发行数量和大盘的走势有着同步的关系。

  九、2008年、2007年发行数量、新增私募管理人与发行规模点评

  与2007年作比较,2008年发行的信托产品数量同比2007年增加了27%,但08年的产品发行都集中在上半年完成的,尽管08年发行的信托产品在数量上比07年有所增加,但是随着行情的低迷,08年信托产品的发行速度比07年有所放缓;从新增私募管理人来看,2007年发行了信托产品的新增私募管理人为40家,2008年新增的私募管理人为59家,比07年增加了19家;从管理规模进行比较,2008年的信托产品无论在发行规模还是在投资门槛方面,都要比07年的少。

  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的逐渐减少与国内A股暴跌有直接关系。我们认为,信托型私募证券基金发行数量增速放缓并不是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发行意愿和发行需求降低,而是反映了信托公司的发行意愿降低。08年国内A股持续暴跌给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带来较大压力,个别信托产品在08年出现较大亏损迫使信托公司对引进“投资顾问”即私募基金管理人趋于谨慎,并提高了进入门槛和延长了考察周期,这是08年信托型私募证券基金发行数量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另外,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减少也是发行减少的众多原因之一。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对私募基金发行环节的调查研究,在信托型私募证券基金发行过程中信托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信托公司对市场趋势的判断直接影响着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

  信托模式是目前国内私募证券基金最合法、最规范模式。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信托规范发展的需求很大,但由于信托公司出于自身经营风险考虑放慢了发行节奏,这导致了私募基金在信托公司门前排长队的现象。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私募证券基金对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模式来发展的需求很大,对有限合伙企业开通证券投资账户呼声很高。

  与2007年比较,2008年委托理财市场投资方与管理人之间的纠纷案件大幅增多,传统的多账户管理模式在众多纠纷案件中占主要比例。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私募管理人在其发行期间向投资人保底的收益或承诺的投资回报没有兑现,以及过度夸大过往业绩来吸揽客户等欺诈投资者行为;二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向无风险承受能力的散户募集等不规范行为。

  据调查,2008年信托型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规模和首发规模都大幅减少。管理规模减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基金资产缩水,二是投资人赎回。与07年牛市行情投资者排队申购、认购金额门槛不断提高(最高门槛达1000万人民币)相比,今年信托型私募证券基金发行期门可罗雀,认购门槛也大幅降低至100万人民币。私募证券基金发行随A股市场持续低迷而变得异常困难,特别是08年下半年,信托型私募证券基金首发规模大多只有3000万至5000万之间,部分基金还出现了认购金额不足导致发行期无限期推迟和发行失败现象,例如陕国投•笃道1号也因发行半年仍未成立而宣告失败。

    相关专题:

    私募基金频道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