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基金投资的十大反思(基金公司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3:41  新浪财经

  反思六:基金产品设计与投资运作脱节

  基金产品设计环节和实际负责投资运作的基金经理互相脱节。基金产品设计往往过多考虑了销售吸引力,制造产品概念,而没有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特长相匹配。许多拟任基金经理都未参与产品设计环节,

  这就可能造成基金经理的实际投资特长和产品设计相互脱节的情况,必然造成基金运作名不符实,辜负投资者期望。例如对于不善择时的基金经理,却在产品设计时强调灵活配置,这必然造成基金产品运作不佳。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和基金公司人才储备不足有关。

  反思七:基金产品定位模糊并非益处

  基金产品的创新一直是困扰基金行业的问题。我们发现许多基金产品在设计时给予投资越来越大的灵活空间,产品定位模糊,覆盖市场上各种投资机会。

  产品定位模糊看似给予基金经理充分的投资灵活性,但事实上造成基金产品的同质化。大量缺乏风格特征的基金产品放在一条水平线上竞争,让投资者难以辨别基金产品的风险程度。而基金产品定位模糊也给基金投资带来难度,使得基金必须以类似策略进行竞争。

  反思八:过度扩张害人害己

  07年是基金行业整体爆发增长的时期;许多基金公司借高收益良机,通过拆分、高分红等方式使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但到08年,我们看到亏损最多的也有不少行动不便的巨型基金。这些基金在基金热达到高潮时轻易募集到了巨大规模,但在08年的市场转折中损失惨重。这不但严重伤害了大量新加入的基民,也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相反,07年底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在预判市场风险升高时主动调整策略,甚至建议低风险赎回偏股型基金,赢得了基金持有人的信任和认同。部分基金公司在规模扩张较快时采取了主动封闭申购的做法,实际上也保护了潜在投资人的利益。

  反思九:持有人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权衡

  资产管理行业必须以保护投资人利益为首要原则。持有人利益优先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基金公司各个环节的经营和投资管理中。基金公司需要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中作出权衡。07年的规模扩张热就反映出部分基金公司短视的倾向。

  真正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持有人创造长期回报的基金公司,才有可能取得长远发展,实现投资者和股东利益双赢。

  反思十:投资者定位需更下努力

  08年基金行业另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是,投资者群体出现了较明显的非理性投资偏向。在07年高收益的吸引和对08年过于美好的憧憬下绝大部分基金投资者都将资金投向高风险的偏股基金产品,其中包括大量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中低的投资者。这不但使投资者承担过高风险,也放大了基金行业的整体风险。基金资产结构过度偏向股票类基金,产品线不健全,成为08年市场环境突变下的突出问题。

  虽然投资者自身的情绪高度受到市场影响,难以避免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但基金公司在其中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尤其是有偏向的投资者教育,在基金发行、持续营销时迎合甚至鼓动投资者情绪,都起到了负面作用。例如07年大量基金公司采用拆分的办法迅速扩大规模,无疑是在利用投资者的不理性,而不是正面引导、教育投资者。这些做法在08年都产生了巨大的后遗症,在本就极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下放大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基金公司在营销宣传和投资者教育上应真正以投资者利益为先,对基金产品和目标投资者作更有效的定位,避免将高风险产品大量销售给不适合的投资者群体。当然,这也需要银行等主力销售渠道作出同样的努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