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基金“巨亏”背后
股市呈现系统性下跌,是偏股型基金巨亏的首要因素。固然有不少基金在2008年出现了投资策略上的失误,但即使准确预判到2008年股市下跌,股票型基金60%的最低仓位仍不能充分避险,即使混合型中的偏股型基金仓位控制较为灵活,由于基金持股市值太大,多数基金仍不可能快速卖出股票。
即使基民财富大幅缩水,偏股型基金的业绩饱受诟病,但今年的巨亏也充分揭示了:基金的风险特性是固有的,股市风险也是偏股基金投资固有的。事实上,今年绝大部分偏股型基金仍然跑赢了其业绩比较基准。
而将眼光放长远来看,基金短期的业绩并不足以成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牛熊转换间,不少曾经表现突出的基金业绩也出现大幅波动。正如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所言,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上涨时,投资能力较差的人也能鱼目混珠,在2008年市场单边下跌时,“各路英雄都要低头”。
事实上,当股市处于单边市时,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局部无效性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的基金业绩,并不能很好的作为基金投资的考察标准,因此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业绩背后的因素。
回过头来,部分在2007年表现突出的基金业绩,在2008年出现了大幅下滑。如果业绩来源于激进的投资风格,那么业绩波动在所难免。其次,个别基金公司人才储备不足,团队稳定性差,投资理念过于投机,投资决策机制混乱等等,也都在特定时期制约了基金业绩表现。
同样道理,在2008年避险做得比较好的基金,也有可能在未来的股市上涨中表现落后。当系统性风险开始释放,不论蓝筹、红利还是垃圾股,都呈现“泥沙俱下式”的跌幅,不同基金之间的风格差异在快速下跌的市场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
基金擅长选股还是擅长择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08年业绩的分化。下跌初期,择时能力强的基金减仓较早,业绩排名靠前;而选股能力强的基金通过有效的结构调整也能保住不错的相对排名。但2008年下半年,选股策略和配置策略全面失效,只有坚决控制仓位才有可能降低损失,控制好仓位也就控制住了业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相对侧重选股的一批优秀基金在2008年业绩快速下滑,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基金失去了投资价值,而完全靠轻仓排名靠前的基金,也未必表明投资能力有多么优秀。从长期来看,真正拉开投资业绩差距的还要靠基金公司的选股能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