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一周评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13:22  新浪财经

  二、开放式基金:部分老基金绩效良好

  (一)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

  有关权威部门的报告显示,未来一段时间里,国际经济环境将会更趋严峻,我国经济环境将面临过快下降的势头。近来,国家提出全力保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大幅度降息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一系列新政策将对稳定预期、促进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经济将延续下降的趋势,因此,股票市场行情弱势依旧。上周虽然有超大幅度降息利好的刺激,可由于该利好的背后是难以乐观的经济形势,故反弹成为了又一次出逃的机会。基础市场行情如此这般,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基金便不会有好的绩效表现。

  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周净值损失幅度是2.03%,8只基金的净值小幅增长,3只基金的净值未变,152只基金的净值下跌。上周,净值增长的基金中既有老基金,也有新基金,新基金方面如华商盛世成长、华安核心优选、工银瑞信大盘蓝筹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净值增长不足为奇,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易方达策略、华夏成长、富国天益这些老基金,且都是以往绩效表现良好的基金,在共同经历过了前期基础市场行情惨烈的下跌之后,现在应该率先缓过神来,重新找到了投资到感觉,毕竟是老公司,毕竟是老基金,毕竟是老姜。

  毋庸置疑,基础市场行情下跌,指数型基金受伤最重。但是,由于不同的指数代表了不同的细分市场,各个指数的涨跌表现差异较大,相关指数型基金的净值涨跌也同样如此,例如,跌幅最多的是华夏上证50ETF,唯一一只上涨且涨幅达到4.27%的是华夏中小板ETF,易方达深证100ETF的净值下跌幅度只有1.85%,仅比跌幅最少的另一只基金多了0.07个百分点。上周,本专栏曾经写过:“最为值得关注的3个关联度较小、机会有时各异的品种是:华夏上证50ETF、华夏中小板ETF、易方达深证100ETF。”今后,市场经过了前期的大幅度下跌之后,应该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低位,后市继续振荡的趋势已经得到了很多方面认可,因此,以具有良好流动性、较高代表性的少数几只指数型基金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可以在完全克服银行渠道基金销售服务弱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规避风险与投资获利的机会。

  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周净值损失幅度是2.01%,3只基金的净值增长,56只基金的净值下跌。易方达策略成长二号、汇添富优势精选、泰达荷银效率优选这3只基金也具有老公司的背景,其中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时间虽然不太长,但是该公司投研团队的实力较强,背景时间很长,旗下基金的业绩曾经有过不少辉煌,是市场有目共睹的。在偏股型基金里,上周下跌较多的基金多属于老公司,看来,老公司之间也还是有差别的。

  平衡型基金的周平均净值损失幅度虽然较低,但该类基金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因为很多基金公司自己把这类基金做“死”了。

  (二)以债券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基金

  债券市场的基本面情况在上周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前三天,对于降息预期的落空使得基础市场行情在不断地下跌,上证国债指数出现了8连阴的走势。但是周四,由于超大幅度降息这个重大利好突然公布,又让债券市场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行情,部分回补了前几天下跌损失。债券型基金的周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17%,54只基金的净值增长,2只基金的净值未变,16只基金下跌。天弘永利、海富通稳健添利、博时稳定价值、招商安心收益、银河银信添利这些基金的周绩效表现领先。未来,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见底,从全世界的趋势来看,现在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和蔓延,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11月份国内有一些经济指标确实出现了加速下滑的态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有鉴于此,相关报告依然指出,今后一年内仍然可能有108个基点左右的降息预期。因此,债券型基金可能还将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降息的利好也波及到了货币市场基金,平均周净值增长率为0.12%,是往常的一倍。长信利息收益、万家货币、大成货币、南方现金增利、广发货币等基金的收益领先。由于此次降息,更加凸显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可投资价值。鉴于对过往业绩的综合评价,以下货币市场基金值得依次重点关注:建信货币、易方达货币、万家货币、博时现金收益、长盛货币、长城货币、景顺长城货币、华夏现金增利、嘉实货币、华富货币、工银瑞信货币。

  三、QDII类基金产品:净值略有回涨

  国际市场的走势与国内相反,在“过去一周”(11月20日至26日)里,9只QDII的平均周净值增长率为2.86%,南方全球精选、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华夏全球精选这4只基金的净值回涨较多,幅度均超过了3%。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见底,从全世界的趋势来看,现在影响还在不断地扩大和蔓延,故海外市场的大环境一时之间还难以看好。因此,在基金公司、银行等不敢发行新的QDII之前,现在的QDII依然风险较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